
2023年,青島仲裁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市場主體需求和人民群眾期盼,全力推進青島仲裁事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傳統案件受理數量同比增長51%,爭議標的額同比增長124%;審限內結案率提高7個百分點,快速結案率提高5個百分點;無被法院撤銷仲裁裁決和不予執行案件。
一、強化仲裁管理監督,持續提升案件質效
深化全流程服務,彰顯仲裁專業優勢。制定完善案件受理服務指南、網絡視頻開庭程序指引等,細化服務流程,印發明白紙,線上線下受理,電話答疑解惑,讓群眾少跑腿、服務多延伸,體現仲裁親和便民。完善案件管理制度,持續簡化流程、規范程序,壓縮立案、組庭、開庭和結案各節點時限,依法并聯推進有關程序,體現仲裁高效專業。完善案件跟蹤機制,對重點案件進行回訪,常態化開展釋法明理,接受當事人滿意度評價,形成仲裁服務管理閉環,體現仲裁公信公正。
強化全方位監督,確保仲裁公正高效。自覺接受法院監督,推進與市中級法院構建訴訟與仲裁對接機制,優化仲裁保全與執行等程序銜接,開展典型案件研究論證,對涉及群體性糾紛或者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案件,以及重大、疑難、復雜、敏感等案件提前會商研判,共同推進程序高效便捷、裁決公平公正。主動接受檢察監督,與市檢察院建立加強檢察監督仲裁工作機制,拓展檢察監督仲裁渠道,防范虛假仲裁,監督規范仲裁行為。加強完善內部監督,修訂完善委員會章程、議事規則、仲裁員管理辦法、仲裁庭組成工作規定、防范和懲治虛假仲裁工作指引、仲裁員懲戒操作指引、鑒定機構使用管理等規定,加強過程把控和細節管理,推進仲裁庭在有效監督下獨立運行。相關做法在市委《青島改革》刊發推廣。
二、深化仲裁宣傳推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聯動發力,凝聚惠企動能。與市國資委建立機制,對市直國企全覆蓋開展仲裁法律制度宣講培訓,提高防范風險能力,拓寬依法維權渠道;對接市土地儲備整理中心,為重點低效片區(園區)盤活利用提供仲裁法律支持,助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與金家嶺管委開展仲裁服務聯動,優化金融聚集區法律服務環境;聯合市交通運輸局、市工商聯等部門開展港口航運、民營企業發展、知識產權等定制化專題法律講座,拓展仲裁惠企助企能力。
靠前服務,打造暖企環境。編制仲裁事業三年發展規劃和2035年愿景、仲裁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等惠企政策措施,并通過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及時發布,讓市場主體解紛止訟有更多選擇。科技手段助力仲裁服務便利化,推進互聯網仲裁深度應用,“基于區塊鏈電子證據平臺的商事仲裁新模式”入選全省新型智慧城市擴面打榜上榜優秀案例,并在全市推廣,助推網絡交易糾紛解決降本增效。實行“領導帶隊+專家參與+專員跟進”上門服務模式,推動仲裁服務向“前端加強風險防范、中端做好糾紛化解、后端實現誠信履約”全鏈條延伸。已走訪企業、商協會、金融機構、律所等200余家(次)。
三、完善爭議解決機制,聚力現代化治理樣板城市建設
多元解紛模式應用推廣。制定建設工程領域糾紛爭議評審規則,推動成立市建筑業協會調解仲裁中心,舉辦建筑類企業專題培訓。在建設工程領域推行“談判促進+爭議評審+調解+仲裁”多元解紛模式,案件受理數量同比增長146%,爭議標的額同比增長122%,調解和解率71%。
仲裁調解服務扎實推進。探索訴前調解與仲裁銜接分流機制,聯合平度市法院建立訴訟與調解有機銜接機制,成立訴前仲裁調解工作室,與市北區、嶗山區等基層法院建立法仲銜接機制,聯合推進訴源治理,實現矛盾糾紛前端化解、多元化解。制定多元法律服務中心調解工作規范,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糾紛調解、仲裁確認一站式服務,降低群眾解紛成本。已公益性調解矛盾糾紛5600余件。
四、提升涉外仲裁能力,助推更高水平開放
優化涉外仲裁服務。與市商務局建立協作機制,在國際貿易企業中推廣仲裁法律制度,服務企業“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涉外法治能力建設,增聘境外仲裁員,通曉國際仲裁規則、善于處理國際經貿糾紛的仲裁員數量達到274名。制定投資仲裁規則、易貨貿易業務糾紛解決規范,發布國際商事調解規則,滿足市場主體多元化、便利化爭議解決需求。
深度服務國家戰略。加強自貿片區仲裁法律服務,與青島海事法院、自貿片區管委等加強合作,建立覆蓋海關認證、涉港口、新注冊等800余家企業的數據庫,選聘專業仲裁員開展國際商事、跨境貿易、海事海商等特色法律輔導,提高一站式仲裁服務水平。建好上合示范區國際仲裁院,遴選專業仲裁員提供招商引資項目法律風險與可行性評估服務,組織對俄貿易和投資風險預防及糾紛解決法律服務交流,幫助企業掌握規則、防范風險。
五、創新金融仲裁服務,護航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
協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聯合中國人民銀行青島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青島監管局等部門,建立推行仲裁法律制度防范化解金融糾紛工作機制,開展專業協作和研討交流,為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舉辦服務金融企業開放日和以金融監管新格局下仲裁服務金融風險防范化解為主題的專題研討,集成法律服務資源,推進金融風險防范化解“關口前移”。
提升金融案件仲裁效率。發布金融仲裁規則,打通金融類案件綠色通道,建立金融領域專家仲裁員名冊,設立金融案件專辦小組,打造金融類案件專業審理團隊。與市、區(市)兩級法院建立協作機制,推動金融案件保全、執行提速增效,實現金融糾紛專業化、高效化解決。金融類案件受理時間縮短3天、審理期限縮短30天、收費降低13.8%;受理數量和標的額同比分別增長35%和28%。
六、鍛造過硬仲裁隊伍,增強服務保障能力
打造作風優、敢擔當的干部隊伍。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主線,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任務和市委巡察整改,補底板、強弱項,強基固本,激揚斗志。優化調整處室職能和人員,每季度舉辦處長擂臺比武,全員亮績、賽績,營造比學趕超氛圍。加強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實施導師帶學,培養后備隊伍。樹牢崇尚實干鮮明導向,加強作風和紀律建設,以過硬作風凝聚干事創業強大力量。
打造專業強、操守優的仲裁員隊伍。完善管理機制,加強仲裁員聘任、培訓、考核、退出環節管理,評選表彰十佳仲裁員、辦案之星、優秀仲裁案例,持續開展典型經驗分享,提升仲裁員專業能力和實務水平。1人獲評“山東省最美女仲裁員”。
打造能力強、素養高的仲裁秘書隊伍。修訂管理辦法,實行分級分類管理、績效考核、末位淘汰,完善以品德能力貢獻為導向的評價考核獎懲機制。選聘復合型人才擔任仲裁秘書,通過崗前培訓、辦案團隊跟訓、參加外出培訓和經驗交流沙龍等形式,增強服務仲裁庭和當事人能力。
今年以來,通過政務服務熱線、行風在線等途徑收集意見建議37件,已逐項落實,全部按期辦理完畢。回顧一年的工作,我們清醒地看到,對標先進仲裁機構、對照人民群眾需求,青島仲裁事業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比如仲裁社會認知度不高、仲裁質效提升不夠、涉外服務能力不強、專業優勢發揮不充分等問題依然存在,我們將在今后工作中持續發力加以解決。
新的一年,青島仲裁辦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對仲裁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苦練內功,精準突破,努力推動青島仲裁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經濟社會大局,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做出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