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參與下,全市城市管理系統在環境衛生、市容景觀、燃氣供熱、物業管理以及綜合執法各條戰線上兢兢業業、深耕細作,以精細管理護航城市運行,以真情服務溫暖市民生活,以嚴格執法守護公平正義,努力與城市一起,向美而行。
一、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打造整潔靚麗的城市面貌
一年來,我們完善體制機制,提升環境品質,優化空間功能,美化景觀顏值,讓整潔時尚成為島城的亮麗名片。
(一)筑牢長效管理基礎。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召開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會議,印發《關于建立健全城市精細化管理長效機制的意見》,建立系統推進、要素保障等五項機制。綜合運用監督檢查、一線調度、考核通報、約談問效等方法,牽頭開展城市管理領域13項重點問題專項整治攻堅行動取得突破性進展。迭代升級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十大系統、34個特色應用場景;建立“主動+被動+自動”的全方位感知體系,發現處置各類問題839萬件,全國首個通過國家住建部驗收。我市在全國城市高質量發展市長論壇上作了大抓城市管理經驗介紹。
(二)提升環境衛生品質。創建省級深度保潔道路達1100余條,打造標準化收運線路20條,更新垃圾桶果皮箱4.2萬余個,24小時開放公廁達751座,收集轉運無害化處置生活垃圾420萬噸,城市“面子”更加干凈。選樹城市垃圾分類五星小區303個,創建農村垃圾分類示范鎮15個、示范村200個,承辦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垃圾分類文明新時尚逐漸成為市民群眾好習慣。推動城鄉環衛一體化發展,城市公共服務向84個鎮街、5573個村莊延伸;做好87萬座農村戶廁日常管護,摸排解決1.4萬項“小毛病”,廣大農村地區更加宜居和美。
(三)優化城市空間功能。發揮城市管理“三長一站”作用,1.9萬名“三長”、1154個城市治理服務站扎根社區,全力解決市民“家門口”的煩惱。完成819條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實施“微更新”改造100處、“微治理”8200余處,泰州路片區等“灰色空間”煥然一新,城市“里子”更加利索。兜底解決圍而不建、以圍遮丑等圍擋臟亂差問題,綜合整治各類圍擋2145處、96.8萬平方米;開展全市城區橋下空間專項治理,拆除亂搭亂建179處、1.2萬平方米,建成公園7處,新增停車場54處、泊位3350個,治理出更多高品質生活休閑公共空間。組織城管人、志愿者和居民群眾等力量,走進5228個小區開展“潔凈家園”行動,清衛生、治無序,市民群眾居住環境有了新提升。
(四)扮靚城市景觀顏值。最大化利用島城優美岸線和優良沙灘資源,全面升級9大海水浴場配套服務設施,實現環境品質和管理服務雙提升,接待市民游客1800余萬人次,創近年來新高,石老人、金沙灘海水浴場晉身“網紅打卡地”,各大海水浴場成為暑期“頂流”。運用美學思維,打造海口路等10條廣告牌匾特色街區,精致提升城市西部歷史城區夜景,助力中山路、大鮑島獲評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聚集區。發布夜游賞燈打卡攻略,打造小麥島等沉浸式夜游景觀,助力我市榮膺“2023夜間經濟新銳十城”。
二、保障城市平穩運行,營造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
一年來,我們盯緊燃氣安全,提升供熱質量,改善物業管理,努力讓群眾體驗有感服務、無感管理。
(一)始終把“氣順心安”抓在手上。常態化開展“城管服務進社區”活動,深入用戶安檢243萬戶次,整改問題隱患5.8萬處,新增11.9萬天然氣用戶全部配置熄火保護燃氣灶,2289戶老舊小區居民用上管道天然氣,安裝更換物聯網燃氣表23.2萬塊,抓實燃氣本質安全。開展全市城鎮燃氣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起底式排查2.6萬戶次餐飲等單位用戶,全鏈條整改安全隱患3348余處,完成39公里老舊燃氣管網改造,為700余戶小微企業減免費用1600余萬元,發展天然氣替代液化氣工商戶1157戶,防患于未然。
(二)始終把“房熱心暖”放在心上。全力做好保暖保供,推行供熱管家團隊服務模式,全市劃分供熱網格595個,配置供熱服務管家1600余人。實行“敲門問暖”“未訴先辦”,2022-2023年采暖季群眾供熱問題訴求量同比下降26.5%。嚴格督導供熱企業實施“冬病夏治”行動,維護更新設施設備4.68萬項,完成老舊供熱管網改造43公里,采取熱源替代等“一戶一策”辦法,解決了827戶供熱難題,全力以赴確保市民群眾溫暖過冬。
(三)始終把提升物業服務質量落在行動上。全力推進“紅色物業”建設,持續壯大市、區(市)、企業三級“1+10+N”的“紅色物業”品牌體系,創建“紅色物業”品牌60余個。聚力開展物業管理領域服務品質提升攻堅行動,推出特別電視節目《出擊》,“點”上集中整治232個投訴量高的問題小區,“面”上制定實施物業服務質量綜合評價等16項制度規范,填補行業多項管理空白。推動全市473個改造后老舊小區年底前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全市物業服務質量持續向好。
三、堅守為民執法初心,維護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
一年來,我們恪守法治精神,義不逃責,事不避難,努力在每一個執法行為中體現清風正氣。
(一)以雷霆之勢拆違治亂。堅持“清零”目標不動搖,堅決對違法建設亮劍,打好拆改結合、依法治理組合拳,累計拆除違建850萬平方米,其中重點道路沿線、前海一帶、太平山浮山周邊等“三線”區域拆違170余萬平方米,市南區太平路等264條重點道路兩側違建徹底清除。綜合施策整治840余個嚴重影響城市環境品質區域,助力218個片區導入項目落地,建設停車場109處、休閑健身場所13處、口袋公園26處、綠地135處。拆違治亂向居民樓院延伸,李滄區振華路78號等330個居民樓院規范有序,市民群眾有了更多可觸及的幸福感。市南區五四廣場社區等44個社區達到“無違建”社區創建標準,拆違治亂社會效果逐漸顯現,一些城市“臟亂”地帶舊貌換新顏。
(二)以凜然正氣嚴格監管。狠抓執法隊伍作風能力建設,組織大培訓、大比武,文明執法、陽光辦案,實施行政處罰2萬余件,全力守護社會公平正義。及時查處毀綠占綠、建筑施工噪聲、餐飲油煙擾民等問題,中高考期間做好“為考生送安靜”執法保障。嚴厲打擊液化氣“黑氣點”、施工損毀燃氣設施等影響公共安全問題,嚴管重罰超規劃施工、隨意傾倒建筑渣土等問題,常態勸阻占路經營等易回潮問題,動態“清零”小廣告,以剛性執法力度提升市民生活舒適度。
(三)以深厚情懷執法為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推動出臺《青島市違法建設治理條例》,是全省首部違建治理地方性法規;積極推進《青島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條例》《青島市城市景觀照明管理辦法》立法工作,為民執法體系更加完善。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準則,運用送法上門、說服教育、警示告誡等柔性執法方式,對800余起輕微違法行為包容審慎監管。探索在建筑垃圾管理等10大類120余項執法檢查中實行“綜合查一次”,達到執法力量整合、市場主體減負、執法效果增強的“三贏效果”。
今年以來,我局通過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青訴即辦”“政民互動”、局長公開電話等渠道,共收集市民意見建議30956件,集中在城管執法、物業服務、供熱等方面,全部按程序辦結,部分建議已列入今年重點工作安排。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市民群眾期盼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相比,城市管理工作還存在諸多差距和不足,社會普遍關注的物業服務管理、生活垃圾分類、違法建設治理等方面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一些城市管理“病灶”還沒有根治。我們將以一年干成幾件事的闖勁和幾年干成一件事的韌勁,切實解決好市民群眾身邊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讓大家有更多看得見、摸得著、可感知的幸福感、獲得感,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