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錨定優化金融服務、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風險、完善金融監管等金融工作重點領域,全力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前三季度,金融業實現增加值805.33億元,同比增長7%,高于GDP增速1個百分點;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6.8%,較去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金融業實現稅收占全市稅收比重超過十分之一。
一、資金供給擴面增量,服務實體經濟精準有力
(一)金融政策傳導更“準”。全面融入實體經濟振興發展戰略,以政策激勵和高效落地為抓手,推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前瞻性的政策措施,激發信貸供給積極性。截至10月末,全市本外幣貸款余額29575億元,同比增長10.5%;比年初增加2585億元,同比多增66億元,總量及增量均居全省首位。本外幣存貸比超過110%,處于歷史最高點,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6個和23個百分點,全市信貸資源運用充分,匯聚資金能力不斷提升。
(二)融資服務效能更“優”。持續打造“春雨行動”金融服務品牌,累計組織多層次、多樣化金企對接活動200余場次;組建228支金融輔導隊累計走訪各類企業和項目超1.56萬家次,促成融資放款661.62億元。建立“金融問診”制度,通過12場次“把脈問診”,為28家企業提供定制化融資解決方案;創新開展20期金融政策產品直播季活動,受眾超過25萬人次;發揮“金企通”數字化平臺作用,服務企業融資650億元,金融服務的精準度、便捷性和覆蓋面不斷提升。
(三)重點領域金融支持更“強”。聚焦產業園區、綠色低碳、資本市場、首貸拓展、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實施五項“百億計劃”。在6個專業產業園區建立“金融管家”試點,為園區企業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融資服務。開展金融機構高管走基層“百日攻堅”活動,針對全市1623個重點項目,強化融資服務保障。截至10月末,全市流入生產經營領域的貸款增量達到2462億元,占各項貸款增量的95%;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涉農貸款增速分別達到32%、26%和16%,均大幅高于各項貸款增速。新發放企業貸款平均利率3.89%,處于歷史較低水平,企業貸款融資成本持續下行。
二、企業上市基礎夯實,直接融資實現提質擴容
(一)全力以赴“推上市”。將推動企業上市作為金融助力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常抓不懈,創新組建資本市場專業服務團隊,為“白名單”企業提供定制服務。運用服務企業上市“十項工作機制”協調解決難點痛點事項50余件,加快企業上市進程。新增8家上市及過會企業,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85家,穩居全省首位。上市公司涵蓋31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與24條重點產業鏈關聯的境內上市公司達到48家。
(二)夯實基礎“抓培育”。強化企業上市后備梯隊建設,累計摸排走訪各類優質企業百余家次,篩選優質上市資源;全新建成三大交易所“全牌照”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組織各類培訓活動89場,參訓企業超1400家,持續提升企業家隊伍利用資本市場意識和水平。全市待審及輔導企業29家,重點擬上市后備庫入庫企業442家,保持上市梯隊良性格局。藍海股權交易中心獲批全國首批“專精特新”專板、首批三四板對接機制和首家非上市公司財務顧問創新試點,服務全省“專精特新”企業達1067家。
(三)優化結構“促融資”。持續打造創投風投優質資本高地,提升多元化股權融資水平。出臺“創投風投十條”3.0版,保持政策在國內城市中處于領先。截至10月末,全市在中基協備案私募基金數量和管理基金規模分別達到2484只和1975億元,基金數量等重點指標增速保持在全國前列;基金管理人戶均管理規模5.2億元,同比增長20.9%,高于全國6個百分點。各類創投風投青島項目超1300個,在投金額超千億元。積極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青島港獲批全國最大規模100億元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前10個月,企業通過上市、掛牌、發行債券等各種形式實現直接融資3889.41億元,創歷年新高。
三、改革創新多線并進,金融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一)金融創新成效顯現。突出創新引領,對上爭取新一批金融創新試點政策,獲批跨境金融服務平臺“銀企融資對接”應用場景、非上市公司財務顧問等多項國家試點,全市首筆QDLP試點基金業務成功落地。穩妥推進養老金融、數字人民幣等試點工作,養老金融產品繳存規模超過140億元,服務體系持續完善;全省首個數字人民幣創新實驗室啟動運營,我市受理數字人民幣的商戶突破45萬個,青島金融改革先行先試效應進一步彰顯。
(二)金融招商引資扎實推進。堅持把項目招引作為核心驅動,推進項目化、清單化管理。全省首家全牌照第三方支付機構——聯動優勢、首家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山東港信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受托管理總規模超1000億元的國聯證券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全市首家介于現貨和期貨之間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青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4家法人機構落戶,另有深創投、國泰君安證券等6家持牌金融機構在青設立機構,金融招商引資工作邁上新臺階。
(三)金融發展活力持續彰顯。出臺《青島市數字金融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強化數字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發展。開展青島市金融創新獎評選,30項優秀創新成果脫穎而出。成立青島市金融業聯合會,在政府、金融、企業之間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培植金融人才發展“沃土”,“人才貸”余額達到9.5億元,營造了優良的人才創新創業環境。高質量舉辦青島·中國財富論壇、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等品牌活動,打造交流合作平臺。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青島位列第32位,較上期躍升4位。
四、金融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牢牢守住金融風險底線
(一)防非工作有力有效。堅持底線思維,全面開展百座樓宇非法集資風險大整治活動,已排查企業1.2萬家;以創建“陽光”工作站為抓手,建立長期動態排查機制,今年以來新發非法集資案件、涉案金額和涉及人員均去年同期實現下降。強化非法金融活動“打早打小”,累計開展各類活動共計800余場,惠及100萬人次,“星火”志愿者宣講活動走向深入。
(二)不良貸款實現“雙降”。健全不良貸款、重點企業風險調度機制,“一企一策”穩妥化解重點企業、重點機構、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積極引導和督促全市金融機構通過撥備核銷、債權轉讓、債務重組等方式,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全市銀行業不良貸款實現“雙降”,截至10月末,不良率1.08%,持續低于全國、全省,處于近十年來最低水平,金融業實現安全穩健運行。
(三)地方金融監管穩定有序。突出地方金融組織主責主業,在地方金融組織強監管、優服務、創機制上下功夫。規范“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完善非現場監管及現場監管措施,為地方金融組織規范穩健發展打牢基礎。積極引導地方金融組織突出特色定位,增強小微和“三農”等普惠金融服務能力,累計為社會提供各類融資支持超過1800億元。
在去年的“三民”活動中,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收到市民關于出臺金融優惠政策、培育引進金融企業等意見建議。我們深入研究,積極與市民代表溝通交流,均按期保質保量辦結,并在今年的工作中予以采納,對金融工作起到了很好地促進作用。
對標先進城市,我市金融業發展還存在著諸多不足,比如金融業發展規模和輻射帶動仍有較大差距,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仍有較大提升潛力,金融風險防范化解仍需進一步加強。
下一步,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優化金融服務,防范化解風險,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