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以來,青島市國資委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錨定“走在前、開新局”,融入全市“三條線”重點工作,守正創新推動國資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新突破,服務市直企業實現穩健發展,1-10月份資產總額達到2.93萬億元,同比增長7.7%,實現營業總收入5677.7億元,同比增長6.8%,實現利潤342.1億元,同比增長9.6%,上繳稅費352億元,同比增長7.3%,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全力服務大局,推動企業與城市同向而行、互融互促
今年,市國資委高標準啟動國資國企社會責任工作,出臺指導意見,編制首本藍皮書,鼓勵引導市直企業在服務城市發展、服務保障民生中擔當作為。
一是全力做強主業實業,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市直企業聚焦主責主業,積極匹配城市重大戰略,大抓產業、抓大產業,勇當產業鏈“鏈主”。在傳統產業領域,青啤集團推進100萬千升高端特色啤酒生產基地項目,融合“高端特色啤酒、威士忌生產、時尚酒吧、文化旅游”等多業態集聚發展,推進青島啤酒研發創新基地項目,打造集研發、會議、消費者體驗為一體的科研創新綜合體,帶動產業提質升級,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在新興產業領域,海發集團對接引入中國國藥、南京同仁堂等國內醫療行業頭部資源,投資建設國藥生命港項目,為生物醫療產業集群發展搭建載體;青島高創資本專注于“投早、投小、投科技”,圍繞十大新興產業鏈投資布局;澳柯瑪集團針對本地配套率不足和產業鏈核心配套缺失的現狀,建設智能家電強鏈產業園;城投集團承建的城鑫零部件產業園,為奇瑞、高合等新能源汽車企業招引了20余家零部件配套企業落地青島,不斷發揮聚鏈、擴鏈、強鏈作用,加快推動相關產業聚集成勢發展。同時推動市直企業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省外協作隴南定西、省內支持菏澤發展、市內幫扶平度萊西,投入資金3.9億元。
二是全力推進城市更新項目,加快提升城市品質。2023年完成投資419億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的快速推進,提升改善了我市城市交通、居住環境。城發集團重慶快速路工程完成主線橋梁貫通,力爭年內主線通車;地鐵集團遼陽路快速路項目提前通車,地鐵6號線一期項目全線實現軌通,預計2024年上半年開通運營;城投集團青蘭高速雙埠至河套段改擴建及連接線工程主線完成交工檢測,實現雙向八車道通車;華通集團中山商城人防停車場今年投入運行,與2022年投入使用的禹城路人防停車場項目共同編織成為省內首個地下人防停車網。
三是全力服務保障城市運行,持續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推動市直企業在事關市民切身利益的領域積極擔當作為,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城運控股集團開通和優化調整公交線路69條,服務市民出行人次同比增加6.72%;機場集團完成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72.9%、110.2%、14%;能源集團完成133萬戶軟管免費更換任務,全面提升用戶端燃氣設施安全水平,主城區日最大供氣能力增長50%,所屬熱電集團入圍“中國供熱行業能效領跑者”榜單,位居全國第2名;水務集團累計供水量同比增長3.38%;城發集團承建的太平山7.9公里環山綠道全部貫通,綠化面積52萬平方米,打造全市公園城市建設標志性工程;旅游集團推動奧帆海洋文化旅游區進入國家5A標準化運營。
二、著力深化改革,推動企業改出活力、創出新局
鞏固提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效,乘勢而上啟動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堅定不移破除不利于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充分激發企業發展活力,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是著力推動重大改革任務,開啟深化改革新局面。國企改革三年行動95項任務全部完成,連續三次獲得國務院國資委最高A級評價,實現高質量收官;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深入推進,受邀在國務院國資委舉辦會議上作典型發言;專項改革工程實現提質擴容,雙星集團獲得“雙百行動”標桿評價,海灣集團在省“現代企業制度示范工程”與公司治理示范企業創建評估中獲得優秀評價,新增6戶企業入選“雙百行動”“科改示范企業”名單,海灣化學入選國務院國資委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名單,青啤集團入選省國資委世界一流企業名單。起草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開啟國資國企深化改革新征程,同時組織實施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提振、城市建設社會民生服務提檔等7個專項工程,清單化、責任化推動功能使命性、體制機制性改革任務落實落地,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
二是著力抓實三項制度改革,激活企業發展活力動力。市直企業集團層面實現“3個100%”,即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市場化招聘、全員績效考核覆蓋率100%,全面落實“三能”機制,實現人員更加高效、用工結構更加優化、薪酬分配更加合理。同時穩妥推進中長期激勵,指導國信集團、紅星集團所屬企業開展上市公司、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工作,目前,青啤股份、澳柯瑪股份等5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累計授予1335人次,授予13807萬股,進一步激發企業員工干事創業動力。
三是著力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組織開展“市直企業擂臺”,包括金融文化類的27戶市直企業董事長亮績賽績,推動董事會履職盡責。加強外部董事隊伍建設,優化調整外部董事人員結構,形成包括20位專職、18位兼職的外部董事隊伍,同時出臺履職指南,提升外部董事履職能力。規范董事會專門委員會建設,在20家市直企業和139家重要子企業中建立董事會辦公室、各專門委員會,并實施“前延”工作機制,促進外部董事融入企業經營管理。推動職業經理人制度改革實現突破,飲料集團成為全省首家各層級全面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改革試點的典型。
三、聚力完善監管,推動國資風險防控、保值增值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守護好、發展好全體人民共同財富作為國資監管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一是聚力創新監管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優化出資人審計模式,創新建立企業年度經營績效綜合分析機制,聘請中介機構逐戶對21戶企業提出193個問題和169條建議,并召開全市國資監管工作會議,簽訂責任書,抓實問題整改。對市直企業財務預算實施全面管理,由事后備案變為事前審核,推動企業在編制預算時,充分考慮企業規劃、項目投資、業績考核、“雙約束”等目標任務,在源頭上引導企業落實“一利五率”目標(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營業現金比率、資產負債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數字化監管成效突出,青島國資大數據監管系統高分通過國務院國資委驗收評估,位居計劃單列市第1名。
二是聚力優化監管流程,提升工作主動性。優化內部監管流程,完善問題發現和主動監督工作機制,強化與紀檢、巡察、審計等監督力量的協同,加快構建業務監督、綜合監督、責任追究“三位一體”的國有資產出資人監督工作閉環。加強對混改企業監管,在全國計劃單列市和省內16地市率先出臺《關于加強市屬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督促市直企業建立健全對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管理體系和制度機制,填補有關制度空白。加強對區(市)國資監管工作指導監督,出臺《青島市國資委指導監督區(市)國資監管工作協調機制》,明確區(市)國資監管部門防控債務風險、提高盈利能力、加強監管力量、落實報告制度等四項工作任務,指導區(市)國資監管部門夯實工作基礎,提升履職水平。
三是聚力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守牢一排底線。加強債務風險防控,建立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機制、動態監測分析機制,指導企業提前統籌接續資金。加強金融風險防控,健全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強化風險預警處置能力。加強境外投資風險防控,建立市直企業海外利益工作聯絡機制。加強產權交易管理,印發《青島市市直企業資產評估管理工作指引》,進一步規范市直企業資產評估管理工作。
一年來,我們對熱心市民通過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青訴即辦”等渠道提出的有關國資國企發展工作的210余條意見和建議,堅持頂格推進,及時回復辦理,切實將聽取市民意見、回應市民關切,作為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徑,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廣大市民的期望相比還有不少差距,市直企業存在新興產業布局規模不夠大、盈利能力不夠強,重點改革任務穿透力不足等問題,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進。2024年,市國資委將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緊緊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以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和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兩項重大改革任務為抓手,推動國資國企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