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上半年,市民營經濟局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聚力提信心、穩預期、優環境、育主體,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上半年,全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206.0萬戶,同比增長4.6%;民間投資增長3.9%,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59.9%;民營企業進出口約3085.7億元,同比增長17.7%,占同期外貿總值的71.7%;民營經濟新吸納就業14.8萬人,占城鎮新增就業的81.3%。
一、工作完成情況
(一)提振發展信心,企業預期加速改善。召開2023年領導小組會議,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會議并講話。局黨組會議創新設立“民企時間”,打造政企溝通窗口,已舉辦14期,國家發改委刊發。印發“親清政商半月談”實施方案,搭建市級領導聯系企業平臺。開展“民營企業家眼中的營商環境”專項調研,形成專題報告提報市委,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57個。各級媒體宣傳364篇,國家級媒體46篇,央視《焦點訪談》《人民日報海外版》相繼報道,《光明日報》整版報道我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情況,推出“提振信心·民企說”節目,講好民企故事。
(二)狠抓服務賦能,發展環境持續優化。一是法治環境更加規范健全。推進《青島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立法,形成《條例(送審稿)》。開展“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為21家企業清理拖欠賬款4952.04萬元,累計為3019家企業清理拖欠賬款32.89億元,我市在今年全省清欠工作大會上做典型發言。二是賦能環境更加堅強有力。強化金融賦能,用好融資擔保、政策性轉貸、融資租賃等政策工具,不斷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發揮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托管、培育、融資服務功能,進一步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持續開展“金融助實體 益企進園區”“青島市賽道企業對標提升”等融資服務活動,搭建政銀企對接服務平臺。強化人才賦能,與青島工程職業學院等院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產教融合實踐中心”2個。做好民營經濟領域海外高層次人才常態化引進工作,以專精特新、瞪羚、獨角獸企業為重點,摸排企業用人需求并做好聯系服務。三是政策環境更加高效便捷。出臺《關于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按照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市級惠企政策全部納入青島政策通平臺申報辦理”的工作要求,開展市級惠企政策項目梳理,“青島政策通”平臺瀏覽量破500萬次,設立初創企業政策服務站,開展20期政策宣講,發布20期《政策速報》。
(三)夯實培育賽道,優質企業量質齊升。一是“專精特新”梯度發展。開展優質中小企業認定評價和數據更新工作,新公告529家創新型中小企業,新認定503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薦208家企業參加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評審,推薦數量較去年增加72%。截至目前,創新型中小企業1651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738家,“小巨人”企業累計151家,居全國第11位。二是“四新經濟”快速崛起。持續完善“雛鷹—瞪羚—獨角獸”新經濟高成長中小企業培育賽道,組織開展2023年度山東省瞪羚、獨角獸企業申報推薦工作。截至目前,累計培育雛鷹企業486家、省瞪羚企業344家、獨角獸企業15家。三是轉型升級穩步提升。組織開展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申報,推薦33家企業參評,24家獲得認定。支持鼓勵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小微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
(四)搶抓重大機遇,爭資爭項成效顯著。一是主題教育領航,作風能力全面提升。上半年,組織“第一議題”學習18次,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7次、專題研討9次,高質量舉辦四期主題教育讀書班、兩場主題報告會。開展領導干部講黨課活動,累計為機關、企事業單位講黨課10余次,《人民網》等媒體刊發我局主題教育典型經驗。二是“數字化轉型”強力破局。做好“數字化轉型”擴容升級,開展試點申報先期工作,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政策宣講、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隊伍遴選、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等工作,全面梳理重點行業、被改造企業、數字化服務商等前期情況,編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實施方案。三是APEC技展會有序推進。市政府分管領導帶隊赴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匯報第十二屆APEC技展會籌備工作,爭取對申辦工作支持和業務指導。局領導帶隊赴省工信廳專題匯報,研究對接我省在技展會招展組展和企業組織方面的支持工作。召開APEC技展會青島市籌委會第一次會議,各項籌備工作全面啟動。四是國家和省級試點建設步伐加快。形成申報民營經濟聯系點城市報告,遴選全市89項典型做法上報國家發改委。推薦嶗山、城陽創建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推薦12名企業家入選2022年度省優秀民營企業家“掛帥出征”百強榜,數量居全省第一。
(五)加快融通創新,企業產業提質增效。一是融通發展聚合力。推薦6家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組織召開了“百場萬企”“千校萬企”新聞發布會,聚焦我市氫能儲能、人工智能產業鏈,會同鏈主企業特來電、能蜂電氣、創新奇智舉辦三場專精特新“卡位入鏈”對接會,發布了各類融鏈固鏈需求和應用場景60余項。牽頭舉辦青島市創投風投賦能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活動,發布信用貸款、財務診斷等金融賦能產品,助力我市專精特新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做大做強。二是創意賦企激活力。聯合膠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綠色上合‘碳’路前行”2023首場民營經濟創意會,4家綠色低碳領域企業發布創意項目。截至目前,我市已召開14場民營經濟創意會,11場民營企業創意創新項目評審會,2場民營企業創意項目落地推進會,為52個創意項目進行了項目發布。三是創新強企添動力。啟動2023年“市長杯”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本屆大賽以“優化營商環境,強化創新驅動,振興實體經濟”為主旨。截至目前,青島市累計共有72個項目晉級“創客中國”大賽全國200強(500強),20個項目晉級全國24強(50強)并參加了全國總決賽,成績位居全國第一梯隊。
二、存在問題
一是優質企業數量體量質量與城市量級有差距。在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我市只有4家,與杭州(41家)、蘇州(26家)、深圳(25家)、寧波(18家)等先進城市有差距。二是真金白銀激勵措施對標發達城市有差距。廣州、深圳、成都、濟南等城市都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不同程度的資金獎勵,我市尚未出臺專門的獎補政策。
三、下一步打算
(一)有力有序將主題教育開展引向深入。將開展好主題教育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扛牢政治責任,按照主題教育工作部署,按時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組織調查研究專題交流會,抓好調研成果轉化。組織專題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開展黨性分析,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
(二)全力以赴抓優質企業培育,確保完成全年任務。積極爭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補政策落地實施。下半年再評價認定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充實壯大我市優質中小企業隊伍。實施民營領軍標桿企業三年培育計劃,遴選一批有明確發展規劃和目標,有望沖擊千億、五百億、百億和五十億的民營企業,建立培育庫,出臺具體支持措施,推動企業發展壯大。
(三)千方百計抓要素服務保障,提升賦能增效水平。用好用足融資擔保、融資租賃等金融政策工具,加大首貸、信用貸培植力度,打造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路演中心,開展產業與資本常態化對接活動,進一步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舉辦“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月”等系列活動。持續深入開展“千校萬企”活動,組織中小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一對一”對接洽談,推動雙方在技術成果轉化、核心技術攻關、科研平臺共享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成立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積極推進民營經濟領域海外引才工作。整合優化全市涉企服務平臺,從政策發布、融資服務、訴求辦理、聯系服務四個方面,搭建全市服務企業統一平臺。
(四)持之以恒抓產業擴量升級,拓展新的發展空間。聚焦我市24條重點產業鏈,組織開展“攜手行動”“百場萬企”系列活動,鼓勵鏈主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創新資源和應用場景,促進專精特新企業“卡位入鏈”“融鏈固鏈”。通過龍頭企業發布產業技術創新和配套需求,中小企業“揭榜”攻關,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合力,推動實施一批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積極籌辦APEC中小企業技展會、舉辦國際采購采洽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助力企業對接國內外資源,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舉辦“城市更新”主題民營經濟創意會。發力產業集群建設,爭創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家、省特色產業集群3家。
(五)堅定不移抓發展環境優化,營造和衷共濟環境。持續優化“六個環境”,完成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立法,年底前將涉及市級財政資金的政策項目全部納入政策通申報辦理。建立健全清欠工作長效機制,持續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積極創建全國民營經濟聯系點城市,召開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出臺《青島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大專項行動》。成立青島市民營企業產業鏈黨建聯盟,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競爭優勢。舉辦2023年青島企業家日和企業家宣傳周系列活動,擦亮青島企業家日品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