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維護好市民生態環境利益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去年“三民活動”中,市生態環境局共收到市民意見建議8條,全部進行了辦理和回復,“加強水污染防治”等建議已納入市生態環境局重點工作進行落實。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力滿足市民美好生態環境需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今年以來,全市生態環境系統聚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核心任務,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保持良好態勢。
(一)大氣環境位居全省前列。組織實施大氣污染防治“30條”,強化夏秋季臭氧治理攻堅,聯動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全年累計實施3520個大氣治理項目,1-11月,全市PM2.5濃度27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56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率82%,未出現重污染天氣,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保持全省前三。
(二)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對11條重點河流“一河一策”精準施治,全年推動實施50個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1-11月,20個國省控斷面水質均實現達標,李村河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在全省率先實施整縣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計完成3287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達到62%。全面完成我市772個入河(湖)排污口、6174個入海排污口摸底排查整治,“一口一檔”嚴格分類管理,嚴控污水入河入海,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9%,近年來最佳,嶗山灣創建省級美麗海灣。
(三)土壤環境有力保障。全力抓好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試點工作,在全國率先實施污染土壤轉運聯單制,為土壤管理再上“安全鏈”。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今年完成235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有關報告評審,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保障市民住得安心。
(四)生態示范創建取得實效。印發實施《美麗青島建設規劃綱要(2022—2035年)》,打造山風海韻、魅力宜居、活力善治的美麗青島。今年李滄區、即墨區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目前全市7個區市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或“兩山”基地,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或“兩山”基地達到10處。
二、全力深化改革促進便民利企,生態環境領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印發實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17條”措施、惠企政策2.0版,讓更多市場主體享受到政策紅利,我市首次進入全國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營商競爭力前10名。
(一)更加簡便快捷開展環評審批。在全國率先試點打捆審批,審批更加便捷高效,如即墨區9個金屬加工項目、西海岸新區18個礦山修復項目打捆辦理。積極穩妥擴大“告知承諾審批”試點范圍,試點園區擴大到19個,42大類94小類項目審批時限由17天壓縮到1天,1100多個項目受益。對761個省市重點項目“一對一服務”,做到即來即審、高效快捷。開展建設項目環評審批與排污許可證核發一體化辦理試點。
(二)更加精準高效推進執法監督。在嚴格執法的同時,更加注重服務指導,在制造、建材等10個行業19家企業開啟“入企駐廠”幫扶試點,形成行業“環保體檢單”,指導同類企業開展規范性自查,惠及企業2300余家。創新實施中小微企業專項正面清單制度,正面清單企業擴容至2583家,數量全國領先。今年非現場執法率達到49.19%,同比提高17.6個百分點,有效減少入企頻率,做到無事不擾。
(三)更加用力滿足安全用地需要。清單化調度29個重點地塊,加快推進修復治理,今年完成了5個地塊修復、占全省總數的71%,釋放安全用地905畝,全力保障城市更新和城市攻堅安全用地需求。
三、全力解決市民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市民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解決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全力保障市民生態環境權益。
(一)環境法治建設得到加強深化。制定法治政府建設責任清單,修訂處罰程序規定,全面構建生態環境法治建設體系。加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檢察公益訴訟銜接,聯合市檢察院發布典型案例,共同推動生態環境損害得到實質修復。嚴肅查處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全市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300起,移送公安部門23件,以嚴密的法治推動生態環境改善。
(二)環保督察整改得到有力推進。動真碰硬、攻堅克難,完成了一批環保督察問題整改,今年全市6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提標到地表水準四類,完成6000余公里市政污水管網排查,海域范圍違規用地問題得到解決,等等。目前,兩輪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205項整改任務,已完成整改191項,6548件信訪件,已辦結6535件,其余問題整改均達到序時進度。
(三)群眾關切問題得到有力落實。整合暢通12345政務服務熱線、信訪舉報、新聞曝光和新媒體投訴等,全方位、多渠道收集各類群眾反饋的生態環境問題,對這些投訴舉報問題落實“一把手”責任制,完善投訴執法聯動機制,推動問題即訴即辦、及時解決。對76個重點問題全部落實局領導包案,“一對一”制定方案推進解決,對疑難復雜事項及部分歷史遺留問題,開展“抓教育、解難題”專項行動推動問題解決。今年受理市民反映問題4003件,已辦結3906件,其余正在有序辦理;《行風在線》《民生在線》收到意見建議172件,全部及時辦理回復。
(四)全市生態環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開展危險廢物拉網式起底式排查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今年產生的20.4萬噸危險廢物全部得到安全處置。承辦全省首次綜合性輻射事故演習,檢驗市級輻射事故應急體系統一指揮、協調聯動和整體響應能力。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今年在青島單次觀測到142只,創造了全球單次觀測最大數量記錄,今年發現全球新物種“山東褶大蚊”。加快無廢城市建設,構建“1+11+N”工作推進機制,印發“無廢工廠”等11個“無廢細胞”創建指南,完成海爾廢舊家電拆解再循環平臺等重點建設項目14個,多措并舉推動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當前,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空氣質量有時還比較差,個別河流斷面水質存在月度超標等問題。我們將認真聽取市民朋友的意見和建議,2024年,將繼續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省、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持問題導向、系統觀念,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以實干擔當書寫美麗青島建設精彩答卷。一是堅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全力以赴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認真做好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保障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二是更加有力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推進“四減四增”,加大生態示范創建,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強化環境要素保障、環評審批、執法監管改革創新,持續優化生態環境領域營商環境,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三是切實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堅持“嚴字當頭”,緊盯“一廢一庫一品一重”,常態化開展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有效防范環境風險。加快執法機構規范化建設,提高執法效能。抓好自然保護地監管。四是持續解決市民“急難愁盼”生態環境問題。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找準當前生態環境方面市民反映集中、各方密切關切、問題反復出現的重點問題,全力維護好市民生態環境權益,不斷筑牢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生態環境根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