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聚焦廣大市民、游客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推動文化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今年1-10月,全市文化娛樂業、限上住宿業分別增長33%、33.7%,分別高于全省12.5、2.7個百分點;預計接待游客1.17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70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0.1%、54.68%。3個項目入選省政府文化創新獎。成功舉辦2023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大會開幕登上《新聞聯播》。青島入選山東唯一的全國文旅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獲評2023年中國十大旅游目的地必去城市。
一、著力提升旅游品質,讓市民游客玩得舒心
一是聚力提升景區品質。開展景區景點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景區質量等級動態管理辦法,復核A級景區75家,掛牌整改7家,2家通過4A景區景觀質量評審,奧帆海洋文化旅游區創5A級景區已通過省文化和旅游廳驗收、文化和旅游部暗訪,進入5A標準化運營階段。在全市建成7處游客服務中心、22處游客服務驛站,“云游青島”智慧文旅平臺上線運營,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一站式服務。打造省級智慧旅游樣板景區3家、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1家、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2家,市南區入選山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
二是持續塑造海洋特色。新開通奧帆中心—海底世界等2條海上旅游航線,成為觀光熱點,接待游客超90萬人次,營業收入1.1億元。加快海島旅游開發,啟動小管島、竹岔島碼頭建設,靈山島入選省生態旅游區培育單位、首批省級旅游民宿集聚區。出臺《郵輪旅游高質量發展扶持措施》,累計開通40條國際郵輪航線,市民出境游選擇更加多樣,“藍夢之星”號、“地中海”號從青起航,青島郵輪實現北方首批復航。編制完成千里海岸觀光廊道(青島段)規劃,開展西海岸新區示范段、嶗山試驗段建設,仰口—埡口13公里風景道完成升級,40余公里濱海木棧道全線貫通。
三是重拳整治旅游秩序。啟動文明旅游實踐活動,組織成立旅游糾紛調解委員會,發布旅游重點線路產品“誠信旅游指導價”,打造品質誠信的文旅消費環境。針對游客反映的突出問題,開展沿海一線常態化聯合執法和“體檢式”暗訪,出動執法人員7.5萬人次,查處違法違規案件2300余起,受理旅游投訴1700余件,按期處結率100%。
二、著力優化營商環境,讓市場主體投資便利放心
一是優政策提環境。出臺《青島市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規劃》《青島市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等7大產業政策,累計兌現各類獎補資金2147萬元,高水平舉辦入境旅行商大會、中國網絡視聽精品創作峰會、影視博覽會,愛奇藝北方制作總部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入選國家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山東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督查激勵縣(市、區)。擦亮“文旅金聲”服務品牌,聯合金融機構推出33款文旅信貸產品,行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開展“掃黃打非”集中專項行動12次,查辦版權案件101起、演出違法案件8起,查處全省首例涉外藝術品案件,有力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被國家版權局授予“全國查處重大侵權盜版案件有功集體”。
二是抓項目增后勁。先后赴北京、上海以及日韓、歐洲、中東專題招商,全市新簽約文旅項目30個,總投資341億元。統籌推進總投資1253億元的67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5.9億元。地中海俱樂部、華強方特二期等開工建設,西海藝術灣、釣魚臺·美高梅酒店等7個項目投入運營,5個項目入選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
三是促消費激活力。在全省率先出臺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費政策措施,發放文旅消費券1254萬元,帶動消費1.36億元。推出冬游青島、鄉村好時節、黃河大集、膠東海洋童玩季等豐富活動,拓展消費場景。針對年輕群體推出鳳凰音樂節等20余場音樂節會,引流超50萬人次。組織投資3.2億元打造“明月·山海間”不夜城,累計吸引游客500萬人次。創建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3家,“嗨游青島 悅享冬季”主題營銷入選文旅部國內旅游宣傳推廣優秀案例,青島上榜2023夜間經濟新銳十城。
三、著力豐富公共服務供給,讓市民文化生活開心
一是高標準建設重點設施。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市博物館擴建完成主體結構驗收,市圖書館新館地下基坑挖掘完工,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正在優化概念設計方案,市美術館新館正加快選址。打造城市書房50處,33處庭院演藝實現常態化演出,為市民提供文化體驗新空間。加快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建成市級平臺1個,區級平臺7個,部署終端7072個。
二是高質量舉辦群文活動。以“歡樂四季?文惠萬家”為主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4.7萬場次、送戲下鄉4500場、公益電影放映5萬余場,舉辦譚盾音樂周、中日韓雕塑邀請展、韓美林生肖藝術展、敦煌石窟藝術特展、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展等大型文藝活動,讓群眾享受更多優質文化產品。深化全民閱讀工程,舉辦閱讀季活動200余項,參與人數超150萬人次,1家書店入選全國最美書店,“書香青島”在全國全民閱讀品牌影響力榜單中位列前5。
三是高水平打造藝術精品。創排本土優秀劇目,推動京劇《東方大港》、舞劇《星河》、交響樂《燈塔》等一批力作入選全國展演,話劇《櫻桃紅了》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社區原創舞蹈《種子》登全國“村晚”。做強影視優勢,《紅海行動2》等67部影視項目在青攝制,備案立項達107部,東方影都獲評“全國影視基地突出貢獻獎”。推薦的13部公益廣告分獲全省廣播電視公益廣告一二三等獎,獲獎數量居全省第一。
四、著力賡續歷史文脈,讓城市人文厚重溫馨
一是讓文物“活”起來。印發《關于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實施意見》,持續提升文物保護、管理、利用水平,月季山齊長城文化館建成使用,青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正式成立,2個項目入選國家革命文物“大思政課”精品項目創建名單。爭取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3187萬元,統籌推進21個重點文物修繕項目。豐富“博物館之城”IP集群,年內新增備案博物館13家,總數達134家,居全省第一、副省級城市前列,青島啤酒博物館入選“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
二是讓非遺“熱”起來。深入推進“山東手造”工程,持續推動非遺進景區、進社區、進學校,認定非遺工坊31家、非遺傳承人37人,打造非遺傳習體驗基地24處、非遺驛站4處,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手造節等活動,市非遺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底蘊,編制完成《嶗山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片區總體規劃》,嶗山文化展示中心投入使用。
三是讓老城“火”起來。堅持青島老城保護更新、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創建5A級景區“三位一體”推進,老青島文化旅游區總體規劃完成編制,青島老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已經省政府同意上報國家文物局。在老城區引入文旅業態265家,運營總面積達15.5萬平方米,大鮑島獲評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歷史文化街區數字化案例入選文旅部全國智慧旅游“上云用數賦智”優秀解決方案,青島老城入選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名單。
上屆“三民”活動中,我局收到市民意見建議29條,今年以來收到政務服務熱線反映問題15086件、“青訴即辦”9件,已全部辦結。
盡管我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市民的期待還有不少差距,比如:公共文化服務與群眾的供需對接機制還不完善,城鄉文化活動冷熱不均;旅游市場秩序問題存在回潮現象,影響了市民游客體驗;夜間文旅業態仍較為單一,缺少標志性、引領性的文旅大項目等。
2024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聚焦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美好愿景和市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圍繞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聚力實施旅游品質提升、重大文旅項目兩大攻堅,夯實文化安全、公共文化服務、文化遺產保護三大基礎,擦亮“電影之都”“音樂之島”“書香青島”“博物館之城”四大品牌,努力為建設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提供堅強文旅支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