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全市工信系統深入貫徹全國、全省和全市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聚焦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力實施工業經濟穩增長強動能提質效九大行動,獲批建設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入選2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4個國家級城市試點,“工賦青島·智造強市”建設取得新突破、再上新臺階。
一、堅持挖潛增效穩增長,工業經濟高位運行
1-10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4%,高于全國、全省3.6、1.1個百分點,居副省級城市第二位。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較去年提高0.4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36.9%,居各行業首位。
(一)聚力企業培強優存量。深化“倍增”工程,支持127家重點培育企業擴能增產,1-10月產值增長12.3%,上拉規上工業產值3個百分點;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實現營收9816.5億元,居全省首位。深化“育苗”工程,加強“準規上庫、儲備庫、種子庫”企業跟蹤服務,升規納統企業550家。深化“三品”專項行動,24家企業上榜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深化技改升級煥新服務行動,推進重點企業技改項目512個、竣工94個,1-10月工業技改投資增長9.4%,上拉全市投資1.2個百分點,入選全國首批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
(二)聚力項目落地拓增量。制定工信系統雙招雙引工作指導意見、精準招商指導目錄及行動計劃,走訪對接企業210家次,加快推進總投資1680億元的招商項目95個,滾動推進重大戰略攻堅項目100個,推動中車時代、京東方藝云等15個項目簽約落地,一汽解放新能源微卡、中船發動機氨燃料發動機、中船712所大型特種電機等項目開工,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冰箱二期、阿斯利康等項目加快建設,東華軟件等130個項目建成投產。全力保障奇瑞、京東方、歌爾等84個增量項目產能爬坡,上拉規上工業增長2.9個百分點。
(三)聚焦綠色發展提質量。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新增省級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園區40家,入選國家工業節能、節水技術裝備12項。青島啤酒等4家企業獲評國家能效、水效“領跑者”,賽輪集團等4家企業獲評山東省能效、水效“領跑者”,其中海灣化學能效連續三年居全國氯堿行業首位。完善以“畝產效益”為導向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完成9309家工業企業“畝產效益”評價,引導企業提質增效、轉型發展。
二、堅持創新引領強基礎,內生動力加速釋放
實施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一)培強科創型企業梯隊。實施技術創新重點項目1500余項,入選工信部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單位3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任務揭榜優勝單位1家;新培育9家國家級單項冠軍,累計39家,居全省首位。海爾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車四方股份研制發布全球首列用于商業化運營的碳纖維地鐵列車、首列氫能源智能城際動車組,中海油青島基地建成交付“海葵一號”等“大國重器”。
(二)建強高能級創新平臺。完善制造業創新中心三級培育體系,推動2個國家級、5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累計突破行業關鍵共性技術50余項,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發布行業唯一的全鏈條驗證平臺及垂直大模型。建成一汽解放商用車開發院等企業研發機構,新增1家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對象、22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打造多層次網絡化創新體系。
(三)塑強創新型產業集群。制定實施新能源汽車、人形機器人、元宇宙、視聽電子等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推動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2個集群向世界級邁進,青島儀器儀表、青煙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2個集群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濟青棗濰工業母機集群入選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三、堅持數字牽引促轉型,融合賦能縱深推進
深化“工賦青島”行動,啟動建設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入選全國首批“5G+工業互聯網”融合試點城市、首批國家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
(一)數字產業化集聚成勢。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體系培育行動,獲評國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競爭力百強企業5家、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5家,均創歷史新高;入選省級示范型“產業大腦”2個,居全省首位;創建全省首批數字經濟創新平臺32個、首批省數字產業先鋒企業5家;新增省“晨星工廠”72家、數字產業集群2個、數字經濟園區1個(累計10家)。
(二)產業數字化走深走實。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培優工程,支持國家級“雙跨”平臺、特色專業型平臺錯位發展,新上線特定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10個,卡奧斯連續六年位居國家級“雙跨”平臺榜首。在全國率先開展家電行業“一圖四清單”場景數字化轉型試點,探索建立“先試后轉”場景合作機制,發布工業賦能、未來城市場景1000余個,帶動智改數轉網聯企業1000家。新增全球“燈塔工廠”2家,累計入選全球“燈塔工廠”6家和可持續“燈塔工廠”1家,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三)數字新基建擴容提速。新開通5G基站4700個,累計4.27萬個,總數及每萬人數量均居全省首位,5G網絡實現城鎮全覆蓋,青島市移動網絡質量專項評測綜合成績位列全國城市首位。實施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布局奇智孔明、橡鏈云聊等20余個大模型。啟動中國算力平臺全國首個城市節點,推動全省最大智算中心投入運營,全市算力總規模超過2700P。創新出臺“算力券”政策措施,上線全市算力調度服務平臺,布局全市算力一張網。
四、堅持改革攻堅激活力,產業生態持續優化
立足發展產業、服務企業,堅持以流程再造推動制度創新,提升“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質效。
(一)政策供給集成高效。堅持問需于企、問計于企,制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若干政策,出臺進一步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等政策細則。搶抓國家“兩新”政策機遇,為企業爭取3億元國家技改城市試點資金支持,推動89個項目納入國家前兩批設備更新專項再貸款項目清單。推動惠企政策“一網通辦”“免申即享”,前三季度兌現資金12億元,惠及企業(項目)800多家次。
(二)要素統籌保障有力。出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素資源保障二十條措施,全方位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實施先進制造業人才集聚行動計劃,新增2家省級、11家市級人才引領型企業、6家省級新舊動能轉換公共實訓基地。獲評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舉辦2024產業投融資大會暨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一城一策”路演活動,促成60余項戰略合作簽約。
(三)惠企服務主動靠前。強化工業運行專班統籌,建立問題收集、任務分解、協調辦理、跟蹤反饋閉環機制,及時研判解決方向性、前瞻性、趨勢性問題,推動平度市入選山東省工業十強縣。建立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遍訪全部規上工業企業,完成企業服務事項1000余項。優化“鏈萬企”平臺,鏈接政府、行業和企業平臺32個,開展供需對接活動50余場,達成合作意向近200項。
一年來,我們牢固堅持企業視角、項目導向,通過政務熱線等各種渠道,辦理回復180多條市民意見建議和政策咨詢,及時采納并落實到工作中。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做基層和企業“貼心人”,以改革成效提升服務質效,錨定“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創新型產業體系”戰略目標,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四個方向,深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三個融合,實施“創新引領、倍增聚勢、建群強鏈、融合賦能、開放合作”五大行動,匯聚全市企業發展磅礴力量,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走在前、挑大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