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市國資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在優化國資布局、改革賦能、強化監管和服務保障民生等方面積極作為,推動國資國企發揮“打頭陣、當先鋒”的引領作用,市直企業經濟運行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1-10月份資產總額達到3.19萬億元,同比增長7.7%,實現利潤總額392.80億元,同比增長14.6%,繳納稅費173.37億元,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有力支撐。
民之所向,政之所行。一年來,市國資委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420余條熱心市民通過“12345·青訴即辦”等渠道提出的國資國企工作意見建議,堅持頂格推進,件件回應,項項落實,轉化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實效,主要在以下八個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是服務保障民生取得新成效。推動市直企業將履行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的發展戰略,積極踐行使命擔當。機場集團接連刷新我市客運量和航班量單日最高紀錄,較去年提前69天完成2000萬旅客吞吐量,預計全年將創歷史新高。地鐵集團線網客運量屢創新高,最高日客運量達到235萬人次。城運控股集團推出“響應式”“預約式”公交,協同地鐵集團在世界杯足球預選賽等重大活動中提供交通保障。能源集團全年改造燃氣、供熱老舊管網130公里,市區12個熱源點完成互聯、1700萬平米實現互保,燃氣和供熱安全得到質的提升。水務集團全國首創“青水管+”服務模式,解決市民訴求4514件,供水免費服務范圍延伸至入戶10公分,有效解決居民供水設施“痛點”。城發集團建設全省首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全年開工3613套保障性住房。組織市直企業近三年累計投入5億元助力鄉村振興,國企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更加普惠,在2024中歐企業家青島論壇上發布了我市國資國企社會責任建設成果。
二是產業布局取得新成效。開展市直企業主責主業認定工作,強化企業投資與主業聯動要求,推動我市國有資本投向強牽引、利長遠的重大項目,1-10月份市直企業完成重大項目投資390億元,8個項目入選省重大項目,膠州灣海底隧道、唐山路快速路等項目建設加速推進。制造類企業凈資產收益率12.5%,高于同業良好水平2.7個百分點,產業鏈本地配套率持續提升,對我市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更加明顯。新興產業布局持續加力,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成立青島海洋發展集團,逐步搭建一二三產聯通融合的海洋產業生態體系,推動我市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建立“市級協調、國企引導、基金領投、園區配套”產業發展模式,建設集成電路先進裝備園等3個產業園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總投資額359億元,增幅126%。傳統產業升級“煥新”步伐加快,組織向社會開放24個國企高質量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青啤集團入選國務院國資委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名單,助推國有資本結構優化升級。
三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取得新成效。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年均撥付5億元國有資本預算資金支持科技創新項目,剛性保障企業研發投入增長超過營業收入增長幅度。出資人政策供給加快完善,出臺完善市直企業基礎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激勵保障政策,工資總額等薪酬激勵政策向企業科研人員傾斜。為企服務再升級,組織新質生產力務虛會、政策宣講會、與市委組織部聯合在清華大學舉辦兩期市直企業負責人科技創新培訓班等10余次活動。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市直企業擁有各類研發機構130多個,其中省級及以上56個。青啤集團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建成國際一流生物發酵研究中心,地鐵集團全國首個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ASC)示范工程——地鐵6號線順利通車,相關技術在德國舉行全球發布儀式,青島市算力調度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召開市直企業科技創新大會,評選十大創新成果、十個創新標兵和十個協同創新案例。
四是系統集成改革取得新成效。深入開展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2023-2025年),創新配套實施7個專項工程、91項改革任務、281項改革措施,提前3個月實現年內完成70%以上主體任務的目標,國企改革跑出加速度,為明年全面完成改革任務奠定堅實基礎。改革專項工程取得積極進展,在全域國企落實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優化企業家培育生態,全力打造企業家創新創業沃土”“堅持政府引導、平臺賦能、場景驅動,打造工業互聯網發展新模式”“發揮國企黨建與發展研究會作用,以黨建引領帶動中央企業和地方融合發展”等3項工作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區域性綜改試驗標志性成果清單,在全國推廣。累計11戶企業入選國務院國資委“雙百行動”“科改示范”企業,入選數量居計劃單列市第2位。
五是國資監管取得新成效。深入企業開展國資綜合監督檢查,開展6個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企業整改問題278個,辦結問題線索37件,業務監督、綜合監督、責任追究“三位一體”國資監督工作閉環機制不斷完善。制定企業境外國有資產監管辦法,實行企業預算審核并強化剛性約束,向企業發送提示函9份、警示函2份,進一步規范企業行為。法治國企建設不斷深入,推行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開展合規管理提升行動,市直企業普遍建立合規管理體系。在市紀委監委指導支持下,持續推進清廉國企建設,推動企業制定文件1300余個,陽光采購平臺累計成交項目4334宗,節約資金約1.34億元。推動企業瘦身健體效果明顯,企業管理層級控制在三級以內,超過91%的企業法人層級控制在四級以內,實行清單化監控,確保管理到位、風險可控。
六是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新成效。青島去年成為北方第二個主城區全部“煤改氣”的城市后,能源集團在首個供熱季壓減煤炭消耗1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5萬噸。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國企行動在前,青島啤酒廠獲評全球首家食品飲料行業“可持續燈塔工廠”,城投集團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引進12家上下游企業,水務集團獲評全國首批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并有兩個減污降碳案例亮相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海水淡化規模達34.1萬噸/日,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約占全國七分之一,為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作出國資貢獻。
七是服務企業取得新成效。牽頭舉辦“企地共建·走進青島”“2024中歐企業家青島論壇”等活動40次,對接項目159個。常態化走訪駐青國企黨建與發展研究會280家會員單位,“駐青國企機場會客廳”揭牌啟用,以黨建為紐帶開展精準服務。完善與市直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對接機制,制定實施市國資委領導干部聯系監管企業工作辦法,按時開展安全生產督導、協調解決企業困難,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八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取得新成效。23家市直企業和31家中央、省駐青企業黨組織關系由隸屬市委調整為隸屬市國資委黨委,管理黨委數量增至66個,形成國資系統“1+23+42”黨組織體系,黨領導國資國企工作制度不斷健全。董事會決策運行進一步規范,董事會非現場會議和書面傳簽次數分別下降89.58%、84.21%。推行外部董事報告工作機制,提交10項重大風險報告,監督作用日漸增強。董事會建設向子企業全面延伸,納入董事會應建范圍的336家子企業100%建立董事會。
回顧一年來的國資工作,在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國有資本布局優化、覆蓋各級次企業的穿透式監管等方面仍有改進空間。下一步,市國資委將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在“聚民智”中用好“改革之策”,以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和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兩項改革任務為抓手,推動國資國企爭當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排頭兵,不斷增強企業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創新領先、功能突出、治理高效、充滿活力”的現代新國企,不斷踐行為民初心,做好民生服務,為全市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作出國資國企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