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上半年,市民營經濟局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1+N”政策體系,聚焦夯實培育賽道、提振發展信心、狠抓服務賦能、加快融通創新,全力推動我市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截至6月末,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60%以上的稅收(63.3%),近70%的進出口(69.1%),80%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83.1%),90%以上的經營主體數量(99.5%)和企業數量(98.5%)。在2023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中,青島市位列副省級以上城市第8位,在市場環境方面,青島市位列副省級以上城市前5名。
一、上半年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一)政策賦能,展現營商環境新面貌。政策環境更加公正便捷。依托“青島政策通”平臺搭建青島市惠企政策發布兌現統一平臺,推動惠企政策發布兌現“一站式”辦理。截至目前,平臺累計瀏覽量737萬次,匯集惠企政策信息2.8萬條,共有30130家(次)企業完成線上申報,兌現資金共計35.18億元,切實提升了惠企政策兌現質效。法治環境更加規范健全。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率先出臺地方性法規《青島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3月1日《條例》正式施行,赴區市、進園區、入企業開展巡回普法、府院聯動、府檢聯動、政策宣貫、法律體檢等一攬子系列活動15場,參與人次超百萬,有力維護了中小企業合法權益。融資環境更加優質高效。充分發揮融資政策工具撬動作用,持續實施融資擔保、融資租賃、直接融資等獎補政策措施,今年上半年,為56家掛牌融資企業申請撥付直接融資獎勵1350萬元,機構服務獎勵230萬元;為9家融資租賃機構申請撥付融資租賃業務獎補456.66萬元;為13家融資擔保機構申請審核擔保費補貼5628.95萬元,截至5月份,納入統計的15家融資擔保機構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額56.57億元,對解決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發揮了顯著作用。
(二)培優育強,釋放企業主體新動能。專精特新活力迸發。深入實施“挖潛強基”行動,建設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平臺,構建多層級培育庫,摸清底盤、做大基數。上半年新認定創新型中小企業1220家,同比增長55.6%;新申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90家,同比增長13.5%;已組織210家企業參加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評審。截止目前,我市現有創新型中小企業312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835家,位居全省第一,累計認定專精特新“小巨人”190家,位居副省級城市第八、全省第一。“四新經濟”躍升發展。推動我市“新經濟”企業持續擴容,舉辦山東省瞪羚、獨角獸企業認定管理辦法政策宣講會,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區塊鏈試點項目(2023)建設中積極搭建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梯度培育庫,精準掌握我市新經濟高成長企業發展情況,高水平舉辦2024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推動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四新經濟”企業高質量發展。截止目前,累計認定雛鷹企業826家、瞪羚企業343家、獨角獸企業16家,現有獨角獸企業13家,位居全國第五、北方城市第二。數字化轉型加速布局。2023年,我市以全國第七位的優異成績入選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獲得中央1.5億元資金支持。截止目前,面向全國遴選出108家服務商,公布首批轉型試點企業256家,印發資金管理辦法,成立專家委員會,確定38名專家,部署“5+N”賦能服務系列活動,開展數字化轉型賦能服務活動7場,營造數字化轉型濃厚氛圍。標桿企業突破領跑。制定《青島市民營領軍標桿企業培育管理辦法》,制度化規范化民營領軍標桿企業的認定培育。評選認定190家2023年度民營領軍標桿企業。制定《2024年青島市民營領軍企業培育行動計劃》,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活動。搭建民營領軍標桿企業數據庫,實現重點企業基本情況“一口清”。45家企業入選山東民營200強公示名單,高居全省第一,17家企業入選前100強,并列全省第一,實現五年五連增。
(三)要素集聚,打通創新協同新路徑。構建共生共融產業鏈條。根據市委主要領導指示批示要求,常態化開展專精特新企業融鏈固鏈建鏈對接活動,組織我市產業鏈鏈主企業開放應用場景,與全國優質“專精特新”企業開展精準供需對接活動,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進一步融鏈固鏈建鏈。市委書記曾贊榮,市委常委、副市長耿濤、王波,副市長宋明杰等市領導參加活動,1-6月份,已舉辦8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鏈固鏈建鏈專場對接會,700余家市內外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及新聞媒體代表參會。打造創新發展賦能平臺。印發《青島市專精特新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實施細則》,取消行業限制,建立培育庫,鼓勵支持更多專精特新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激發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動力活力。目前已有600多家企業入庫培育。我市小微企業技術改造累計扶持企業3270家,獎補資金14億元,撬動投資超80億元。鏈接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建設研發中心,23家企業進入山東省“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擬認定名單。深入開展“千校萬企”活動,積極組織企業與高校院所對接洽談,推動雙方在人才引進、成果轉化、技術攻關、科研共享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同時,與多所高職院校達成戰略合作,推動近30家企業與學校共建實訓基地、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精準做好企業服務工作。開展為民營企業辦實事活動,征集公布各相關單位活動計劃97項。截至2024年6月,“市委書記信箱”累計分流督辦民營企業來信822件,辦結率100%。開展2024年“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和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發布《2024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服務導航》。省級及以上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雙創基地分別達到32家、22家。推進中小企業集群發展。持續推進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結合區市資源稟賦和發展特色,開展產業集群培育。上半年,我市平度市新河精細化工、高新區精密儀器儀表、城陽區特種食品等3家集群被認定為2024年度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目前,我市有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4家、省級特色產業集群11家,總量15家,居全省首位。
(四)渠道暢通,構筑親清政商新生態。一是市級領導層面。配合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建立市級領導干部與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的工作方案》, 加強統籌協調,定期調度運行情況并形成情況報告。高規格召開全市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政企交流懇談會等會議。截至6月底,市級領導通過走訪調研等方式聯系企業1300余家次、協調解決問題建議360余項。二是局機關層面。出臺《市民營經濟局關于進一步健全常態化聯系服務企業機制的若干措施》,形成標準化走訪流程,定期匯總形成臺賬。做好“民企時間”局黨組會議題工作,邀請民營企業家參加,2024年上半年組織開展“民企時間”11期,22名企業家參加,落實閉環解決機制,切實為民營企業家解難題、辦實事。三是國企民企層面。會同市國資委,開展國企民企面對面活動,舉辦國企民企高新區專精特新企業專場懇談會、國企民企新質生產力座談會、央企國企民企走進青島機場集團等活動,推動民營企業華高控股和市直國有企業青島飲料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五)黨建引領,激活高質量發展“紅色引擎”。一是強化思想理論武裝。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認真開展黨紀學習教育,主要領導帶頭講授黨紀學習教育專題黨課。開展第一議題學習13次,中心組學習交流研討5次,制定《中共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二是認真開展十三屆市委第四輪巡察整改。制修訂制度19項,形成完善工作機制13項。組織召開2023年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專題會議暨2024年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三是深入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深入開展“一支部一品牌”創建,打造“情系民企”黨代表工作室,召開產業鏈黨建聯盟座談會。四是加強民營經濟統戰工作。聯合市委組織部在廈門舉辦“優環境 激活力全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培訓班”,邀請7名民營企業代表參訓。開展2024年度青島市“未來之星”新銳人才引航計劃遴選,與青島工程職業學院聯合舉辦校園雙選會,20余家民營中小企業參加,緩解企業用工需求。
二、存在問題
一是創新型中小企業數量還需進一步做大。目前我市創新型中小企業3126家,與深圳(1.7萬家)、蘇州(超1.34萬家)等城市差距較大。二是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尚需完善。我市已建立“雛鷹-瞪羚-獨角獸”三級培育體系,但長三角地區將潛力獨角獸培育作為獨角獸培育體系中重要一環,做大了優質企業基數,我市在潛力(隱形)獨角獸培育工作中存在不足。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底盤。優化專精特新政策措施,實施“挖潛強基”行動,抬高“小巨人”企業培育標尺,做大做強專精特新“蓄水池”。完善“新經濟賽道”培育體系,發揮大企業裂變作用孵化新經濟企業,舉辦2024隱形獨角獸企業大會,精準培育四新經濟“獨角獸”。培育建設特色產業集群,評選認定基地平臺,培樹民營領軍標桿企業,加速打造集群基地“聚集區”。
(二)推動企業產業轉型迭代升級。持續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鏈固鏈建鏈常態化行動,完善合作機制,組織對接活動,抓好閉環落實,強化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用足用好中小企業數字化城市試點政策,廣泛開展供需對接,加大典型企業培育力度,進一步強化服務賦能,提升中小企業轉型發展力。進一步強化民營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完善創新培育平臺,激發企業創新創造內生力。
(三)營造企業一流發展環境。優化政策環境,會同財政部門合力推進市級財政獎補資金直達企業,不斷優化“青島政策通”平臺功能,開展《青島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專題宣貫系列活動,切實提高法規政策知曉率。強化融資保障,發揮政策效能提升融資服務質量,對融資租賃等政策進行優化,全面提升政策的知曉度和覆蓋面,常態化開展聯合會商工作,持續擴充優質企業白名單庫,提升普惠金融發展水平。促進常態化溝通,完善政企常態化對接機制,完善國企民企合作交流機制,推進“為民營企業辦實事”活動,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企業服務。構建服務體系,全力打造全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青島樣板,在全國率先探索企業全生命周期、全市企業服務一張網模式,持續壯大服務專員隊伍,組建服務體系專家智庫,探索“一員全辦”企業服務模式,打通服務落地“最后一公里”。
(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走深走實。繼續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深入推進黨紀學習教育,持續開展“一支部一品牌”創建,擦亮“情系民企”機關名牌,促進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持續推進“轉作風 強能力 提質效”專項行動,定期調度任務清單進展情況,鍛造“專精特新”干部隊伍。進一步健全“四責協同”管黨治黨機制,壓實“五環閉合”完整責任落實鏈條,營造積極健康、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和良好環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