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青島市民政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積極落實山東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1261”行動計劃,正心鑄魂,強基固本,攻堅突破,進位爭先,守牢底線,努力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全市民政事業發展成效顯著。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聚焦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推進“弱有所扶”更加精準高效。一是及時精準救助困難群眾。落實困難群眾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提升救助保障水平。今年1-6月份,保障城鄉低保對象7.6萬人,特困人員1.3萬人,臨時救助困難居民1.1萬人次,發放救助資金5.6億元;認定因病致貧重病患者24人、低邊家庭2203戶。二是不斷深化社會救助改革。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強化部門間信息共享、數據比對和監測預警。加強分散特困人員規范化管理,深化協同監督機制。推進基層黨建與社會救助融合,深化“物質+服務”多維救助,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推進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相銜接。積極開展“慈善救急難行動”,16家慈善組織設置20個“慈善救急難項目”,籌集資金1017萬元。市南區、黃島區、嶗山區獲評全省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三是持續優化兒童關愛保護。成功承辦全國兒童福利暨兒童福利機構精準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工作會議。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的全鏈條保障體系,開展“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宣傳月”活動 294場,2萬多人次參與。
(二)聚焦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進“老有所養”更加優質可及。一是不斷健全完善政策體系。制定出臺《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的實施意見》《青島市養老服務補貼實施辦法》等政策文件,形成基本養老服務“1+N”制度體系。積極推進市辦實事,全市550處社區(村)養老服務站均已完成選址,其中534處已開工建設。二是全面推廣老年助餐服務。對老年助餐服務政策進行提標擴面,完善老年助餐交易系統功能。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16處老年助餐機構投入運營,實際享受助餐優惠老年人約22.6萬人,拉動老年人助餐消費2151萬元。三是持續提升機構養老質量。舉辦國際康養產業博覽會,太保家園、九如城等一批品質養老機構開業運營,全市兜底型、普惠型、品質型養老機構達到302家,養老床位達4.67萬張。四是重塑老齡事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研究制定《青島市老齡工作委員會組成人員調整工作建議方案》,完善老齡工作頂層設計,加強人員力量保障。
(三)聚焦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共治共享”更加精準精細。一是提升社會組織發展質量。出臺《青島市社會組織綜合監管辦法》《青島市異地商會管理細則(試行)》,開展“社會組織風云榜”宣傳活動。清理社會組織評比達標表彰活動,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上半年全市行業協會商會減免、降低收費約445萬元,惠及4613家企業。常態化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上半年全市共打擊非法社會組織18家。二是提升慈善事業發展水平。加強慈善組織綜合監管,發揮慈善功能,壯大慈善力量,新培育慈善組織4家,打造慈善組織示范點8個,新增社區慈善基金65支,全市慈善募集款物1.22億元,開展養老、濟困等慈善項目140個,惠及群眾9萬余人次。市慈善總會組織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募集資金455萬元。
(四)聚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為民服務”更加便利暖心。一是創新流浪乞討救助。搭建監控視頻AI識別應用平臺,建立流浪乞討人員智能發現推送和社會公眾參與機制,獲批全國首批救助管理區域性中心試點單位。二是深化婚俗殯葬改革。深化“海誓山盟”品牌建設,積極推動婚俗改革走深走實,打造婚俗改革鮮活樣板。推出“海之情”海葬服務品牌,青島市殯儀館等8家單位獲批全省“逝有所葬、遷有所去”生態安葬試點單位。三是優化區劃地名管理。優化改進道路命名流程事項,命名新建道路97條。建立路名牌設置閉環工作機制,開展非市政道路命名工作。全國首創“鄉村好品地名標識品牌”,助力鄉村優質農副產品、旅游產品線路等推介推廣和鄉村優秀文化保護傳承。
二、存在問題
(一)兜底保障方面。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還不夠完善,主動發現機制還不健全。慈善幫扶的氛圍還不濃厚,慈善項目對接的不夠精準,社會動員能力亟待提升。
(二)養老服務方面。養老助餐服務覆蓋面不夠廣,部分小、弱、散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養老服務人才短缺,養老護理人員流失嚴重。
(三)民政基礎設施方面。部分養老、救助、兒童福利等民政服務機構設施陳舊、功能落后,部分機構設施的便利化、信息化水平還較低。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一步,全市民政系統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民政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努力推動青島民政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青島新篇章”中打頭陣、當先鋒,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完善分層分類的救助體系。出臺我市加快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的實施意見,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開展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摸排,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對象按規定納入救助幫扶范圍。強化社會救助規范化管理。深入開展社會救助領域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綜合治理,繼續深化協同監督機制,加強“專責監督+專業監管”。拓展多元救助服務。深化服務類社會救助工作,引導慈善等社會力量幫扶支持服務類社會救助項目,開展好“物質+服務”多維救助。推進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相銜接,用好“慈善救急難”平臺,積極開展“慈善救急難”行動。加強兒童關愛保護。開展全市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監測摸排和統計分析工作,運用“大數據+鐵腳板”手段精準摸排,基于摸排統計結果落實關愛服務措施。創新性建立困境未成年人家庭監護支持體系,推動形成規范化評估、專業化服務、立體化幫扶的困境兒童監護工作機制。
(二)擴大為老服務優質供給。加強老齡工作統籌協調。督導各區(市)按時足額兌現各項補貼政策,推動基本養老服務制度落地落實,保障養老服務行業健康長遠發展。大力推進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持續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積極爭創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水平。抓好養老服務市辦實事項目推進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長效運營工作調度。年底前,全市護理型家庭養老床位數量達到3萬張,完成不少于150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推動機構養老服務轉型升級。開展“齊魯和諧使者”“最美養老院院長”“最美養老護理員”等榮譽評選活動。推進“全市一家養老院”建設,推進為老服務技術場景應用。
(三)提升社會治理質效能級。強化社會組織綜合監管。持續清理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行為,制定《青島市市級行業協會商會負責人任職管理辦法》,修訂《青島市社會團體成立工作換屆指引》《青島市社會組織負責人人選審核辦法》,研究出臺青島市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考核辦法,持續開展“社會組織風云榜”宣傳活動。持續優化社會事務服務。牽頭推進非法擴建公墓等問題排查整治,著眼長遠抓好公墓長效機制建設。開展農村地區散亂墳墓整治試點、救助管理區域性中心試點。進一步加強道路命名部門協同,加大城市道路命名工作力度。大力培育發展慈善組織。不斷深化慈善組織綜合監管,全面提升慈善組織專業化服務水平,加快推進社區慈善基金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