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市人社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依法履職盡責,圓滿完成市辦實事和各項目標任務?,F將有關工作情況報告如下(相關數據截至11月底):
一、促進“三個穩定”,在兜牢民生保障底線上見實效
(一)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穩定。持續實施城鄉公益性崗位質效提升行動,新開發公益性崗位1.65萬個,累計兜底幫扶困難人員就業12.08萬人。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專項行動、基層就業“筑基行動”,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聯系服務率保持100%。實施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全市布局建設“零工之家”20個,舉辦“春風行動”“城暖農民工”等各類招聘活動1000余場,發布崗位需求43萬個。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6.5萬人,總量全省第一。我市獲評2023年度山東省促進就業工作先進地區。
(二)促進社保制度運行穩定。聚焦新增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等群體,開展社保擴面征繳“人人參與、全民參保、福暖萬家”行動,全市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60.6萬人、291.4萬人、343.2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13.29萬人、5.45萬人、9.26萬人。及時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工傷保險三項定期待遇,按時、足額為全市114萬名企業退休職工、112萬名城鄉居民待遇領取人員發放社保待遇,傷病殘職工勞動能力鑒定達到1.2萬人次。
(三)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實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勞動關系協調員能力提升“兩大行動”,建立“三期”女職工勞動爭議“快立、快調、快審、快結”速裁機制,在全省首創“仲裁+工會”案前調解模式,四成以上勞動爭議化解在基層。壓茬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春雷行動”“鐵拳行動”,“點對點”通報重點欠薪企業18家,向社會公布43起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全國根治欠薪線索反映平臺線索同比增幅連續8個月實現持續下降。
二、發起“三大攻堅”,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上擔重任
(一)加快人才集聚攻堅。出臺新一輪高校畢業生住房補貼和青年人才一次性安家費實施細則,高質量舉辦第二十四屆“藍洽會”、第十一屆“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島行”活動,赴山東大學等70余所高校開展了“招才引智名校行”,組織“青雁歸巢”系列活動200余場。出臺促進“四鏈”融合發展實施方案,開展“興產業強鏈條”緊缺人才培訓行動,全市國家級、省級技能領軍人才達到804名,居全省首位。創新實施“優聘計劃”,發布重點招才引智項目需求崗位4.4萬個,協同引才3.5萬人。實施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九大行動、“人力資源+專精特新”陪跑服務行動,全市規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營收達到255.5億元,高于全省平均增速6.3個百分點。引進集聚首次來青青年人才17.05萬人,創歷年新高。
(二)提升創業能力攻堅。實施新一輪創業擔保貸款管理辦法,新增發放貸款13.5億元。全市升級打造12家高能級創業孵化園區、建設創業型特色街區59個,設置創業賦能中心、創貸驛站、創享家等服務載體,全天候就地就近提供創業服務。開展“喵小創貸你創業”助力行動、“青創四季”等創業主題活動,組織2024“創·在青島”創新創業大賽、第六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選拔賽暨第七屆山東省創業大賽青島選拔賽、2024中國青島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全市扶持創業3.56萬人、帶動就業6.14萬人,創新創業氛圍更加濃厚。
(三)強化企業保障攻堅。開展先進制造業就業支撐行動,實施人社系統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18條”舉措,出臺新一輪支持家政服務業發展促就業措施。推行“大數據+鐵腳板”工作方法,開展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用工保障“助企護航”行動,對1955家重點企業、重大項目提供用工保障服務。深入推進“青定人力”“青隴人力”東西部勞務協作,轉移勞動力來青就業5618人。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政策,為全市29.9萬家用人參保單位減負9.6億元;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為3.73萬家企業返還失業保險費和一次性擴崗補助2.85億元,穩定崗位92.9萬個。
三、實現“三大突破”,在深化人社領域改革上勇爭先
(一)全方位的就業服務體系改革實現新突破。開展就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出臺就業服務質量提升“32”條,創新推行“媽媽崗”就業模式,發布首批“媽媽崗”190個。實施“社區微業”行動,組織“提技能就好業”社區公益課、技能夜校等200余場,累計培訓1萬人次。建設“就享家”樂業服務站307個,讓勞動者在“家門口”享受一站式就業服務?!熬拖砑摇惫簿蜆I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入選全國示范項目,獲中央支持資金1億元。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1.2萬人,比去年增長10.18%。
(二)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實現新突破。政府、企業、受托機構三位一體推動企業年金擴面,在全省率先開展人才年金試點,全市建立年金的企業近3000家,數量超過深圳市,基金規模100億元。深入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參與人數184萬,累計繳存金額8.4億元。全面推進補充工傷保險與傷養服務相結合的新型工傷保障制度,開展工傷職工異地就業聯網結算,1678家企業、17.02萬人參加補充工傷保險,379名工傷失能者享受傷養服務。我市入選首批全國工傷康復重點聯系城市,為全省唯一。
(三)科學化的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實現新突破。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完善職稱評審流程,在全省率先試點開展集成電路專業職稱評審。健全“新八級工”制度,在全省率先啟動外籍員工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全市新增技能人才自主評價企業37家、累計達到757家,完成認定13.8萬余人次。組織開展事業單位專業技術高層次人才評聘,我市二三級崗位專家達到505人,居全省第一。推進落實高層次人才薪酬激勵、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政策,為事業單位科研人員額外核發績效工資916.21萬元、同比增長44.7%。
四、推進“三個優化”,在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上下功夫
(一)推出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制定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清單21項,發布全國首個《人社政企直連服務規范》地方標準,推進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全程網辦”,人社服務事項網辦率達到100%、全程網辦率達到96%。常態化開展“身邊一件事”活動,打造“社保參保一件事”,推進青年人才安家補貼“即申即享”,發放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1006張,在全省率先實現高層次人才服務“碼上暢享”,持卡人才可暢享交通出行、就診醫療等30余項綠色通道服務。
(二)持續優化政策宣傳渠道。開展“12333熱線服務感受提升年”活動,受理市民來電81.82萬件,綜合接通率最高達到99.94%,居全省首位。持續優化人社發布“月月講、周周問、季度新聞發布”宣講平臺,聚焦企業、群眾關切精準選題,把辦公桌、講臺,搬到企業、社區一線,節目的社會關注度不斷提高,平臺累計播放量超過1900萬人次。“青島人社”微信公眾號發布政策性推文750余篇、政策解讀短視頻120個,關注人數突破160萬人,獲評全省百強政務新媒體賬號。
(三)深入優化風險防范措施。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深入推進“法治人社”建設,實施人社年輕干部“青苗培優”計劃,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開展“社保業務規范提升年”活動,推進企業職工補繳社保費專項核查、違規領取工傷保險待遇等專項整治,在全省首創企業簡易注銷社保聯檢核查機制,最大限度守好群眾“養老錢”“保命錢”。
一年來取得的工作成績,離不開廣大市民的關心和支持,借此機會表示我們真誠的謝意!今年以來,收集“12345·青訴即辦”等各渠道市民意見建議主要涉及就業、社保、維權等工作,全部按期辦理反饋。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高質量充分就業工作體系有待持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還需持續深化等問題,將在今后工作中認真加以改進。
2025年,市人社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職責使命,全面深化人社領域改革,落實就業優先戰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強人才引育創新,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