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青島的城市底色和靚麗名片,守護好島城的碧海藍天、綠水青山,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今年以來,我局認真落實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強樹“擔當、協同、高效、創新、標桿”的工作理念,堅持生態為民、生態惠民、生態利民,凝心聚力推進美麗青島建設,集中力量開展“生態環境提升攻堅年”行動,主動融入服務綠色高質量發展,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彰顯“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青島魅力
突出以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為引領,堅決杜絕“一刀切”。把污染防治攻堅戰細化為一個個具體任務,全年抓、抓全年,盡心竭力讓島城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我市獲評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優秀等級。
(一)強力推進“八大攻堅”行動,藍天白云更多了。把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作為重中之重,創新實施“八大專班聯動+區市協同配合”模式,統籌揚塵、工業、燃煤、機動車等方面,狠抓城市精細管理和污染源頭防治,解決揚塵問題2941個、裸土問題2019個、重點道路問題687個,淘汰國三及以下非營運柴油貨車10732輛,完成大氣污染物減排項目3191個,截至11月底,PM2.5濃度2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4%,PM10濃度4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6.4%,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85.1%,同比提升5.5個百分點,預計大氣環境6項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將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二)深入實施“百日攻堅”行動,水清海碧更美了。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共治”,圍繞城市污水溢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八個方面,汛前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汛中實施“聯動處置、分質處理、時空調節”的應急模式,汛后一抓到底推進問題整治,全面復核整治8215個入河、入海排口,推進“兩清零一提標”等16項重點任務、87個具體措施和30個重點工程,20個國省控地表水斷面水質全部達標,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99.3%,16處城鎮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持100%達標,以上重點指標均創近年來最好水平。
(三)切實抓好“試點示范”建設,土壤環境更凈了。加快推進國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試點建設,聚焦土壤污染源頭預防、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質量監督三大任務,取得17項改革成果,初步形成土壤污染防治的“青島模式”。建立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提升土壤源頭防控監管效率,全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加快國家級“無廢城市”試點建設,落實“1+11+N”工作推進機制,在工業、農業、海洋、生活等領域持續推進固體廢物綜合治理,累計創建“無廢園區”“無廢工廠”等12類“無廢細胞”755個,全市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96%。
二、全力推動“雙保雙促進”,走好“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之路
堅持“爭資源、爭資金、爭政策、爭項目、爭試點”,主動融入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我市在全省第二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中獲“優秀”等級。
(一)全力“爭”綠色發展動能。成功籌辦上合組織國家綠色發展論壇,這是上合組織國家間首個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的高級別活動,取得籌建環保創新基地等一批成果,展示了青島“上合組織旅游和文化之都”良好形象;10月,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省生態環境廳、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在青島共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生態環保創新基地,將著力把這個基地建成“一帶一路”國家的生態環保技術創新與產業合作的旗艦平臺。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我市環保項目建設,今年爭取中央、省環保和治污資金3.7億元,支持了48個項目。加快綠色產業發展,推動西海岸新區氣候投融資等綠色金融平臺建設、打造總投資70.46億元的2個EOD項目,全市綠色環保產業企業達2300多家,數量和營收規模均居全省前列。
(二)大力“建”綠色示范項目。全面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累計6個區(市)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個市建成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3個區(市)獲評省生態文明強縣。探索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近零碳示范創建,我市入選國家海洋碳匯監測首批試點城市,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入選全國綠色低碳典型案例,2個園區、3家企業入選全國、全省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目前我局正在實施的省級及以上改革試點共15項,取得了初步的改革成效和制度成果。
(三)著力“優”綠色營商環境。縱深推進生態環境法治建設。深化府院聯動,常態化開展“企業環保法律服務日”活動,解決企業環境法律難題218個。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規范化,全省率先建立“1+7+1”制度體系,創新開展生態損害賠償示范基地建設。積極推行生態環境“差異化”執法監管,在全國創新實施中小微企業專項正面清單制度,全市納入正面清單企業2879家,占全省正面清單企業數量的一半,其中,中小微企業數量2369家,正面清單企業總數、中小微企業數均居全國前列,對納入正面清單的企業主要采取非現場執法模式,做到“無事不擾”;對首違、輕違、非主觀的問題企業,強化指導幫扶,提升減排效能;對主觀故意、情節惡劣、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企業,堅持“零容忍”,依法嚴厲打擊。加速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機制,推進實施“多事項合并辦”等一系列改革,惠及市場主體4100余家次,9月印發實施《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第三批優化營商環境惠企措施》,推出一系列增量政策,努力把服務做到市場主體的心坎上。在中國城市生態環保營商競爭力排名中,我市連續兩年進入全國前10名,是全省唯一上榜城市。
三、全力解決身邊突出環境問題,堅守“環保為民、群眾滿意”的價值追求
高度重視、用心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環境問題,努力當好人民群眾美好生態環境需求的“服務者”,全力提升市民朋友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狠抓群眾投訴問題解決。立足“事要解決”,整合和暢通各類訴求渠道,對工業噪聲、異味擾民、固體廢物、揚塵污染等群眾反復投訴、意見高發的區域和領域,制定專項整治方案,一攬子推動問題解決。去年“三民活動”,我局收到市民意見建議9條,全部進行了辦理和回復,“實施藍天工程綠水工程”等建議納入重點工作進行落實;今年收到投訴舉報4533件,均及時辦理回復;列入市辦實事的260個村農村生活污水治污工程已全部完工。
(二)狠抓環保督察問題整治。積極履行整改辦職責,建立清單化調度制度,督促推動問題整改落實,兩輪中央環保督察、三輪省環保督察反饋274項整改任務、交辦7768件信訪件,已完成205項、7658件,其余問題整改均達到序時進度。通過整改,壓實各級各部門的生態環保責任,推動解決一大批“老大難”環境問題。
(三)狠抓突出問題專項整改。以第三輪省環保督察、全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為契機,開展全市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起底式排查,發現的1757個問題已全部整改落實。緊盯環保執法“小切口”,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嚴肅處理了一批損害市民和市場主體權益的問題,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系列重點問題69個,有力維護了群眾生態環境權益。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我們也清醒看到,我市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還沒有根本緩解,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我們將認真聽取市民朋友的意見和建議,2025年全面實施“11311”思路打法,認認真真、盡心竭力、全力以赴,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提檔升級,維護市民生態環境權益,以實干實績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青島,不斷厚植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的綠色底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