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全市商務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經貿形勢,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1-9月,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32.2億元、增長5.1%,增速高于全國1.8個百分點、居副省級城市第2位。1-10月,實現貨物進出口7547.2億元、增長3%,其中出口增長10%,分別高于全國、全省3.3個、3.1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16.4億美元,外資質量和結構進一步提升,高技術產業實際利用外資8.3億美元,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13.4個百分點。
一、統籌促消費惠民生,消費市場煥發新活力
一是城市消費能級持續提升。深入實施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三年行動,持續擦亮“樂購青島”品牌。組織“春夏秋冬”四季促消費活動1000多場,提振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潛力。加大現代商貿產業招引力度,推動京東MALL、山姆會員店等41個項目落地、開工。1-9月,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分別增長5.8%、11.8%、13.8%,對全市GDP增長貢獻率26.2%。
二是以舊換新激發消費新動能。舉辦2024全國家電消費季啟動儀式,在全省率先啟動新一輪以舊換新活動,出臺落實家電、汽車、電動自行車、家裝廚衛以舊換新實施細則。發揮家電名城優勢,“政策+活動”雙輪驅動,擴消費、促生產、惠民生。1-10月,全市限上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分別增長49.5%、21.8%。截至11月底,以舊換新帶動家電銷售127萬臺、汽車銷售6.5萬輛,交易金額達146億元,超133萬市民享受補貼政策。
三是培育新型消費提質升級。促進國貨潮品消費,新獲評鑫復盛、青食等4家“中華老字號”品牌,累計達23家。積極發展首發經濟,新引入始祖鳥貝塔店、蔻莎精品百貨等40多家山東品牌首店。借助各類展會活動,促進“商、旅、文、體、健、展”消費新業態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數字消費,實現網絡零售額1938.7億元、增長13.3%,占全省的33%。
四是現代商貿流通體系不斷完善。推廣臺東步行街示范經驗,改造提升中山路老字號集聚區。創新消費新場景,打造啤酒特色餐飲街區5條,全市20條重點步行街增加300余處網紅打卡點。李村商圈入選全省智慧商圈試點。實施“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行動計劃,發展“一店一早”,補齊“一菜一修”,關愛“一老一小”,新改造65個便民生活圈,服務周邊居民約80萬人。加快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縣域、鄉鎮商貿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實現全覆蓋。成功創建全國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爭取中央專項資金3億元。增強市場保供能力,連續三次獲評全國“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優秀城市。
二、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對外貿易穩增提質取得新成效
一是惠企政策精準賦能。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經貿形勢,出臺對外貿易穩增提質14條措施、支持企業應對紅海危機政策,統籌1.7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發展,有7697家企業獲出口信用保險、“十強”產業貼息等資金扶持。組織2000多家企業參加110多場境內外展會,意向成交訂單超230億元。1-10月,我市對歐盟、“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長17.3%、10.7%,分別高于全國13.8個、2.7個百分點。
二是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加快建設12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推動產業優勢轉化為貿易優勢,全市機電產品出口2213.4億元,增長15.7%,均高于全國、全省7.2個百分點。其中,家用電器、集裝箱、船舶出口分別增長21.9%、74.2%、68.6%。中間品貿易進出口規模占全市的50%。即墨紡織服裝入選全國第三批外經貿提質增效示范,獲得中央專項資金支持3.6億元。嶗山區獲評山東省對外開放強縣。
三是外貿新業態不斷壯大。出臺支持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細則,開展跨境電商賦能產業帶行動。優化產業生態環境,成功舉辦黃河流域跨境電商博覽會。青島跨境電商綜試區連續三年獲得全國考核評估第一檔。在全球布局82個海外倉,占全省的30.2%,服務外貿企業2.1萬家。積極推廣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助力“小商品”奔赴國際大市場,帶動出口兩位數增長。
四是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圓滿完成國家服務貿易創新試點133項任務,正積極創建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1-10月,實現服務貿易進出口1405億元、增長38.6%,占全省的44.8%,服務貿易總額和服務外包執行額穩居全省首位。
五是貿易環境持續優化。建全完善“海關、稅務、外匯、商務、港口+”聯動機制,舉辦“商務+金融”銀企對接活動,解決企業融資問題。目前,全市有進出口實績外貿企業達2.5萬家,貿易伙伴擴大到2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三、加大引資穩資力度,高質量招商引資呈現新亮點
一是統籌全市招商“一盤棋”。健全招商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和評估機制,從洽談、簽約、開工環節,延伸至建設投入、竣工投產、產值、稅收等環節,更加注重項目質量和產出效益。實施招商項目落地開工攻堅行動,1-10月,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728個,總投資4573.8億元,制造業項目占比近60%,建設類項目開工率77%。
二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出臺加大吸引外商投資24條措施,引導外資投向實體經濟。新設外資企業557家,其中高技術外資企業109家、增長7.9%;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到賬外資比重較去年提高22.1個百分點。新加坡托克、法國威立雅等優質外資項目落地,累計吸引179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410個項目。
三是外資企業服務機制更加健全。堅持用好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舉辦分國別外資企業圓桌會議3場,協調解決企業訴求86件,推動益海嘉里、海克斯康、歐科林格等42家存量外資企業增資到賬5.6億美元,占比總量34%。
四是國際經貿交流合作走深走實。組建國際招商專班,實施全球招商行動,赴日韓、新加坡、歐洲、中東等舉辦經貿交流活動9場,達成68個合作項目,總投資25.6億美元。成功舉辦第五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140家世界500強企業、311家行業領軍企業參會,嘉賓層次、規模創歷史新高,峰會影響力和美譽度不斷提升。辦好全省唯一的國家級專業性展會—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組織43家消費電子上市公司企業家青島行,參展企業、展覽面積、意向成交額較上屆分別增長14%、9.6%、8.7%。
四、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平臺發展實現新躍升
一是推進上合示范區綜合改革。積極爭取國家、省級政策支持,加大現代貿易中心建設力度,建設制度型開放示范區。集聚貿易主體超2000家,上合經貿綜合服務平臺入駐企業1.7萬家,國際能源中心交易額突破2100億元。1-10月,對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1052億元,占全市的13.9%。
二是推動青島自貿片區改革創新。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推進海洋經濟政策集成改革,爭取保稅船供油、跨境零售藥品進口等一批重點政策。健全自貿創新機制,深化改革創新方案任務實施率達到80%,提前完成全省年度目標。累計形成300余項創新成果,79項在全國、全省復制推廣,2項獲評全國“最佳實踐案例”。
三是深化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級經開區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制定深化功能區改革創新意見,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7家經開區和5家綜保區,貢獻了全市73%的進出口、67%的實際利用外資,彰顯對外開放主戰場和經濟發展主陣地作用。
四是健全外經協同外貿外資發展機制。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支持本土企業布局海外市場。推動8個境外經貿合作區提質升級,累計投資2.1億美元、產值13.9億美元。1-10月,全市實際對外投資21.4億美元、增長27.3%,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6.7個、22.4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全市商務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擦亮“商務為民”黨建品牌,以實干實績推動商務工作穩增長、惠民生、提質效。去年收到“三民”活動市民意見建議15條,今年辦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121件,積極回應政務熱線、“青訴即辦”、政府信箱等渠道意見建議2626條,我們逐項研究、吸收采納,抓好落實,體現在履職盡責全過程、各方面,轉化為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的成效。
2025年,全市商務系統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商務高質量發展,持續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建設貿易強市,打造“投資青島”品牌,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高水平開放上奮勇爭先,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貢獻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