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政府辦公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為引領,保運轉、強統籌、提質效、惠民生,服務保障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在“保運轉”中分秒在線、主動作為。積極推動政務服務規范化、標準化、智慧化。堅持高標準辦文,推動更多務實政策惠及民生。審核制發促進經濟鞏固向好兩批政策清單、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等市政府政策性文件126件。堅持高標準辦會,促進科學民主依法決策。邀請市民代表、專家學者、法律顧問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推行重大行政決策全過程公眾參與,吸收意見建議納入決策。堅持高標準辦事,保障重大活動順利開展。圓滿完成上合組織國家綠色發展論壇、第五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等56次重大活動服務保障。加強值班值守,全年365天24小時在崗,第一時間妥善處置突發事件,守百姓平安,護城市安寧。市政府總值班室獲評全國政府系統優秀值班室。
二、在“強統籌”中整合資源、協調各方。“三服務”是辦公廳工作永恒的主題。高質量服務發展。牽頭研究、積極爭取、定期調度需上級支持的重要政策、重大事項128項,高起點謀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推進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協同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市民幸福指數。高質量服務決策。加強經濟運行監測,組織開展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重點產業謀劃,承接落實支持上合示范區、西海岸新區高質量發展一攬子政策措施,筑起“開放高地”,扛牢“國之重任”。高質量服務落實。對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事、人民群眾認可的事,雷厲風行、義無反顧推進落實。分解督辦國家、省、市三級政府工作報告、經濟工作會等重點任務385項。辦理國務院“互聯網+”、省“魯力辦”平臺轉辦核查問題線索267件。督幫一體推動康復大學正式招生、市民健康中心交付啟用、地鐵6號線一期投入運營,一大批重大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把城市發展的美好藍圖轉變成生動的施工圖、實景圖。
三、在“提質效”中守正創新、減負增效。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以政務“小窗口”探索改革“大突破”。力推“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聚焦企業和個人兩個全生命周期,高效推進國務院兩批21個“一件事”,從辦事者角度出發,整合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事項,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最大限度方便市民、企業辦事。目前,第一批13個“一件事”已全部落地,企業群眾平均跑動減少90%,辦事環節減少81%。推出申請公租房青島特色“一件事”,每年可助力3萬余戶居民實現“安居夢”,經驗做法被國務院辦公廳推廣。以紓困“小切口”推動服務“大提升”。完善市級領導與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走訪聯系企業、商(協)會640家次,舉辦政企溝通圓桌會等活動165場次,用心用情助企紓困。注重源頭治理、預防在前、多元化解,全國首個打擊走私綜合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工作站掛牌運行。以創新“小變化”優化營商“大環境”。加強政策公開與解讀,推動便民利企政策“直達快享、免申即享”。在全國政府透明度指數評估中,我市連續五年名列前茅。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出26項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措施,10個智慧口岸試點建設項目上線運行,連續四年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獲評“海運口岸集裝箱貨物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最優等次。
四、在“惠民生”中同心同向、盡力而為。強化底線思維,厚植為民情懷。著力推進民生實事。老舊小區改造、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養老服務站建設等15件39項市辦實事,年底前將全部完成。圍繞群眾“急難愁盼”,開展民生領域集中攻堅。加強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調研督導,持續擴大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兜住兜牢民生底線。著力解決民生訴求。堅持“事要解決”,持續強化“12345·青訴即辦”市民熱線公共服務平臺功能,辦好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力求熱線更管用、城市更溫暖。省抽測結果顯示,我市熱線電話接通率達100%,群眾滿意率、問題解決率同比提升12.42、11.97個百分點,連續三年在334個城市熱線綜合測評中獲評全國政務服務熱線A+等級。著力辦好建議提案。積極回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切,按期辦復1170件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推出專題電視節目《已辦結》,不斷擴大建議提案影響力。
過去的一年,市政府辦公廳工作中還有不少短板弱項,距離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一定差距。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辦公廳工作的重要指示,聚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干字當頭、勇于創新,以實干實績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青島新篇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