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堅定扛牢“穩增長、惠民生、管行業”職責使命,推動我市成功入選全國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全市住建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努力在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新征程上“打頭陣、當先鋒”。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聚焦穩定經濟運行,聚力鞏固“兩大支柱”
一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連續四批次出臺取消首套房商貸利率下限、按區(市)“認房不認貸”等28條政策措施,積極開展移動售樓處、移動房交會、住房雙向團購等活動,大力推行房票安置、以舊換新、發放購房家電消費券等措施,多措并舉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全力保交樓、保交房、穩民生,建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推動延期交付風險有序出清。
二是建筑業發展增量提質。制定建筑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清單,“一企一策”做強龍頭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助力21家企業晉升一級資質,69家企業入選全省建筑業全鏈條龍頭骨干企業。通過建筑業保證保險試點盤活資金3.4億元,落實獎補資金7990萬元,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上半年全市完成建筑業產值1560.8億元、增速7.3%。
(二)聚焦提升城市品質,聚力推進更新建設
一是舊城舊村改造實現新突破。啟動改造433個老舊小區,改造面積和戶數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加快推進25個示范項目建設,補齊一老一幼等設施短板,著力打造“喚醒全齡友好空間”改造品牌。簽約城中村改造項目17個、完成回遷項目3個,23個村、2萬套安置房基本完工,居民居住條件顯著改善。
二是市政設施建設展現新成效。遼陽快速路全面完工、山東路—鞍山路立交東北象限匝道建成通車,膠州灣第二隧道、唐山路快速路建設有力推進,長沙路打通等重點項目啟動建設,28條未貫通道路全部開工、通車3條,萊陽路海底世界地道、東海東路極地海洋世界地道等3處立體人行過街設施建成投用,市民出行更加通暢。完成新建城市供熱、燃氣管線131.3公里、城市集中供熱面積120.2萬平方米,新增海綿城市達標面積6.5平方公里,城市更加宜居韌性。
三是停車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開工新建項目49個、推進續建項目49個、完工項目28個,新增泊位6382個,其中在老城區、老小區、學校醫院及重點景區周邊建成項目13個、新增泊位2490個。推動121處商場、酒店、寫字樓和57個住宅小區停車場開放共享,盤活泊位1.9萬個,有效緩解停車資源供需矛盾。
四是兩河流域綜合治理打開新局面。統籌推進李村河、張村河11.5公里河道治理,完成生態修復51萬平方米,串聯6.8公里河畔綠道,李村河(君峰路至重慶路)兩岸等4個區域對市民開放,綠色生態長廊蝶變煥新。
五是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邁上新臺階。協同推進13個項目、4.3萬平方米保護建筑實施修繕,在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中加強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相關經驗做法獲評全省首批城市更新創新案例及經驗做法。
(三)聚焦增進民生福祉,聚力辦好惠民實事
一是持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堅持構建“租購并舉”住房體系,建設籌集保租房8258套(間),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1.3萬戶、5396萬元,完成實物配租625套,在全省率先開工京口路、開封路兩個保障性住房項目、共3613套。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完成回遷交付項目10個,惠及居民8000戶。實施城市危舊房改造27棟、惠及居民538戶。在全國率先編制實施“好房子”建設技術導則,培樹高品質住宅項目省級試點4個、市級試點9個,持續加大好房子供給。
二是穩步提升村鎮建設水平。深入開展小城鎮創新提升行動,加快培育“6+8”省、市兩級試點鎮。高標準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開工建設9.6萬戶、完工4.8萬戶。完成529戶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12558棟隱患自建房全部整治銷號,宜居宜業美麗村鎮穩步推進。
三是統籌推進城市精細管理。連續4年列入全國城市體檢樣本城市,有關做法獲央視《新聞聯播》宣傳報道。推動158個小區、137公里道路空中纜線入地,建設電動自行車充電位8842個,為既有建筑加裝電梯318部、居全省第一。完成膠寧、杭鞍等20條重要道路688項整治任務,150萬平方米建筑立面、4.8萬平方米黑屋頂煥然一新,群眾居住品質有效提升。
(四)聚焦加快轉型發展,聚力夯實基礎支撐
一是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拓展全國唯一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成效,發布實施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方案,建成綠色建筑548萬平方米,開工裝配式建筑254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節能保暖改造458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244萬平方米,完成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1485萬噸,綠色發展底色更加鮮明。
二是深入推進數智轉型。推進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工作,舉辦全省智能建造試點現場會,發布首臺套“天蟬”住宅施工機器人系統,19家企業、22個項目入選全省智能建造試點企業和試點項目,科技創新支撐更加有力。
三是嚴密守好安全底線。健全部門、企業、項目、班組、工人齊抓共管的建設工地“全覆蓋末梢”管理體系,全面推行班組建設管理模式,深化先驗后收保維修“青島住宅+”工作模式、軌道交通工程全過程質量監管模式,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重大事故隱患排查等專項整治扎實推進。
二、存在問題
回顧上半年工作,盡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我市房地產市場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影響城市功能品質、群眾居住環境的短板問題等仍然存在,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的力度還需要持續加大。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步,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突出重點、精準發力,以實干實績推動住建事業“走在前、挑大梁”,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作出新貢獻。
一是多措并舉推動產業發展。堅持穩增長和防風險并重,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加快存量房源去化,打好保交房攻堅戰,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積極開展建筑業分級培優扶強,落實激勵支持政策,推動建筑業產值保持較快增長。
二是系統發力推進更新建設。縱深推進全國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建設,完成433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13.2萬戶,有序推進138個城中村改造、實現9800戶以上居民回遷。全面建成重慶路和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穩步推進膠州灣第二隧道、唐山路快速路、長沙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啟動溫州路隧道等項目建設,打通28條未貫通道路。加快實施100個公共停車場項目,建成停車泊位2萬個以上。推動李村河(周口路至環灣路)南岸、張村河中游一期綜合治理對市民開放。協同實施廣西路、三江路片區等18個保護更新項目,完成6萬平方米老建筑保護修繕。
三是持之以恒保障改善民生。建籌保障性租賃住房1.5萬套(間),完成公租房實物配租1500套、發放租賃補貼1萬戶以上,新增電動自行車充電位1萬個以上。實施15萬戶以上農村清潔取暖改造,圓滿完成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三年攻堅任務。
四是綜合施策促進智慧低碳轉型。放大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效應,制定我市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指標評價體系。深入推進全國智能建造試點,啟動CIM平臺二期和數字住建大數據中心建設。制訂“好房子”評價標準,大力開展“好房子”建設。
五是建管并重夯實安全基礎。深入開展全市住建領域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等專項整治,加強隱患排查、風險防控和問題整改,堅決杜絕較大及以上事故、有效防范一般事故,守好守牢“一排底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