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聚力為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在保障安居上打頭陣,在服務發展上當先鋒,以改革之力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截至11月末,全市累計收繳住房公積金3446.96億元,發放貸款1508.89億元,為職工提取2384.56億元,實現增值收益154.34億元、保障性住房建設補充資金129.65億元。
一、租購并舉,為住房消費提信心
(一)政策加力,讓購房市民得實惠。打出貸款增額“組合拳”,年內兩次提高貸款額度,限額達到100萬元;實施多子女家庭、購買高品質住宅或綠色住宅貸款額度上浮政策,上浮比例提高至30%,政策疊加后最高可貸150萬元;支持保障性住房按正常繳存余額的20倍核定貸款額度,提高購房消費能力。減輕籌資還貸壓力,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將首套、二套房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統一調降至15%,常態化支持購房人及其直系親屬提取公積金交首付,直系親屬提取范圍擴大至二套房,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紓解房企融資難題,設置資金激勵考核指標,引導公積金業務承辦銀行向“白名單”項目投放127.15億元貸款,助力打好保交房攻堅戰。今年前11個月,共向1.92萬戶家庭發放公積金貸款96.71億元,為職工提取253.51億元,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二)保障加碼,讓租房職工享優惠。在提高額度、優化機制、精簡流程上精準施策,將零材料年租房提取上限提高至單身職工18000元、已婚夫妻合計36000元,支持住房收入困難家庭全額提取當年繳存的公積金支付房租;實行按自然年度核定租房提取額度,取消提取頻次限制,在年度限額內支持靈活取用;推行租賃企業簡易備案,方便市民直接使用公積金支付房租。今年前11個月,為職工租房提取16.33億元,同比增長58.54%,幫助工薪收入群體和新市民、青年人租房安居。強化人才住房支持,對公積金增值收益購入的人才住房開展兩輪配租,首期租金低至市場價60%,優惠租金按照人才應享受面積標準的150%執行,持續拓寬配租群體,累計配租350余套,出租率超過80%,為來青人才就業創業提供“溫馨港灣”。
二、量質并進,為人民安居添保障
(一)拓寬制度普惠面。做大繳存基本盤,以非公企業為重點,運用大數據比對鎖定欠繳對象,精準開展征繳行動,推動各類企業全員建制繳存。找準擴面突破口,大力推廣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國家試點,完善靈活自主的繳存機制,落實上浮貸款額度、發放繳存補貼等優惠政策,走進商會協會、平臺公司、集市展會舉辦現場宣傳,激活市民參繳意愿,試點一年多,共吸納5.98萬靈活就業人員建繳公積金1.17億元,實繳人數增量連續9個月在全國同期試點城市中居首位。今年前11個月,全市新增繳存單位1.15萬個、繳存職工19.34萬人,收繳公積金351.33億元、同比增長4.87%。
(二)當好權益守護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研究重點工作,依法決策重大事項,在法治軌道上加快公積金業務發展。建設行政執法系統,以信息化程序控制立案審批、調查取證、案件執行等環節,提高辦案效率,維護執法公正。推行柔性執法模式,運用立案前協調、訴訟前調解等措施,源頭化解欠繳糾紛,節省職工維權成本;加大強制執行震懾,聯動法院采取司法扣劃、限制高消費等手段,督促單位合規繳存,今年以來追繳公積金近3400萬元,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
(三)管好群眾錢袋子。緊跟全市房地產形勢,統籌配置短期、中長期存款產品,科學規劃調配資金,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撐各項惠民政策落地。積極應對利率下行壓力,加強銀行存款利率協商議價,爭取更高收益,促進資金保值增值。今年前11個月,實現增值收益14.49億元,同比增長3.28%。堅持讓利于民,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維持個人賬戶結息利率不降,兌現靈活就業人員繳存補貼,為職工結計年度利息14.21億元,同比增長11.71%,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四)兜牢風險防控線。守住貸款安全底線,應用智慧樓盤系統,實時監測工程進度,嚴控向風險樓盤放款;開展貸款“賦強公證”業務,針對多次貸款違約行為,無須訴訟即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加快逾期貸款回收。守好存款安全底線,完善大額資金存儲管理制度,借助市場公開信息,識別防范金融風險,確保存款安全可靠。守穩運行安全底線,開展公積金體檢評估,靶向堵塞管理漏洞,運用電子稽查工具和監管服務平臺,定期排查整改風險隱患,嚴防違規業務發生。
三、速效并重,為群眾辦事增便利
(一)推行集成辦業務模式。聚力“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全省率先推出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購房“一件事”服務,整合網簽備案、貸款審批、稅費申報、房屋抵押等業務鏈條,12項跨部門信息實現自動核驗,職工申貸只需進“一扇門”,辦理效率提高50%,業務開展2個月,為512名職工提供“一次辦好”便利。打造公積金貸款“不見面”辦理模式,應用視頻雙錄、CA認證、數字簽名等技術,把合同“柜面簽”變為“線上簽”,實現公積金貸款全流程“零跑腿”申辦。
(二)改進數字化服務體驗。升級支付系統,“住房公積金支付”新增交首付、還房貸場景,直付房租服務接入6家機構、覆蓋全市7300余套房源;數字人民幣合作銀行擴容至5家,應用范圍拓展到繳存、貸款等業務;網廳上線“聚合支付”功能,支持靈活就業人員使用微信、支付寶掃碼繳費,存取結算方式更加多元便捷。開展數據治理,全面清理歷史數據,源頭規范信息采集標準,入選全省住房公積金數據質量提升試點城市;依托國家、省、市三級平臺資源,與18個政務部門、28家金融機構實現數據共享,支持50余項信息聯網核查,保障全年400萬筆業務網上辦、智慧辦。
(三)打造更優質營商環境。聯合多部門推廣企業信息變更、注銷等12項“一件事”服務,關聯公積金事項均可“一次申請、一站辦結”,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最多跑一次”的全新體驗。加快政務服務標準化提升,規范申請材料、受理條件、辦事流程,21項公積金服務事項實現全省標準化統一辦理,讓客戶看得清楚、辦得明白。常態化開展聯系服務企業活動,走進行業龍頭、鏈主企業、專精特新等1100余家市場主體,針對企業個性化需求,量身定制“服務套餐”,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
一年來,我們密切聯系群眾,開展機關開放日、政策云直播等活動,同市民代表、服務對象、網民朋友深入交流,傾聽最真實的民聲民意;通過“12345·青訴即辦”、公積金智能客服等平臺接辦群眾咨詢54.8萬件,集中攻堅未解決事項,合理訴求滿意率100%。去年“三民”活動收到的建議已吸收研究,納入重點工作,今年新增7家“商轉公”、6家“商轉組合”貸款合作銀行,為職工轉貸3.05億元,惠及870多個家庭,減輕還貸壓力。
回顧全年工作,我們距離市民期待還有提升空間,比如繳存權益保障不夠充分、住房消費支持有待加強、服務改革大局還需用力。新的一年,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將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加壓奮進、久久為功,在抓擴面上下功夫,推動更多靈活就業人員參與試點,提升執法維權實效,不斷擴大繳存規模;在穩市場上用實勁,做好住房政策預研儲備,加大租購并舉支持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在促改革上勇爭先,深化數字技術賦能,加強服務平臺建設,讓優質服務更加可感可及,用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