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聚焦省、市重點工作部署,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力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積極為青島在現代化強省建設中打頭陣、當先鋒貢獻自然資源和規劃力量。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優化國土空間布局
一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不斷完善。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踐行新發展理念,完善市級總體規劃成果,按程序上報,完成縣級市總體規劃、市轄區分區規劃報批準備工作,完成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劃定控規單元,開展控規編制(修編),有序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入庫,創新編制海域空間詳細規劃;啟動青島都市圈、近期建設等專項規劃,發布帆船碼頭規劃、海岸建筑退縮線成果,引領打造網絡化、組團式、集約型城鎮空間新格局。
二是城市設計引領作用凸顯。形成白沙河城市設計方案穩定成果,發布張村河片區城市設計成果。完善李村河下游兩側區域城市設計及控規成果,形成了可操作落地的城市設計標桿成果。
三是規劃實施管理持續加強。出臺建筑工程方案設計管控技術導則,提升規劃管理標準化水平。完成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建設,實現與省“一張圖”系統互聯互通。首批成功舉辦“美麗中國 規劃先行——全國國土空間規劃改革成就展”。
(二)加強耕地保護
一是落實耕地“大占補”政策。制定改進完善占補平衡、加強補充耕地指標管理等14條措施,謀劃、推進大占補指標規模入庫。
二是嚴格落實“田長制”。市委主要領導親赴田間地頭巡田,推動“田長制”工作走深走實。全市耕地面積653.66萬畝,增加5.73萬畝,延續耕地凈增長勢頭。
三是首次實施市級耕地保護激勵。耕地保護成效突出的2個區(市)、20個鎮(街道)分別獲得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和資金獎勵,基層耕地保護積極性進一步激發。
四是規范耕地開墾、復墾。出臺耕地開墾費使用、臨時用地復墾管理等文件,規范耕地開墾、復墾費用管理,加強耕地保護資金保障。
(三)強化要素支撐
一是實施“要素跟著項目走”。1.8萬畝建設用地獲批,為近三年平均水平的2.8倍,居全省首位,海爾空調智能互聯制造等省市重點項目應保盡保。萊青高速等7個項目1.3萬畝用地預審獲批,加快項目落地。
二是強化土地供應。出臺第一批優化居住用地供應和規劃管理措施,制定優質地塊標準,梳理11個優質片區及多宗優質地塊,支持高品質住宅建設。研究制定22條支持政策,梳理全市存量房地產用地情況,“一地一策”推進處置盤活。
三是提升審批效能。印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技術規定、設計方案編制導則,平均壓縮規劃許可辦理時限10%。完成建筑類工程許可面積1560.23萬平方米、市政類工程許可長度117.81萬米,實現“拿地即拿證”。
四是優化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國內率先開展超大城市實景三維的全面更新,為實景三維中國時序化建設提供了“青島模式”。“天地圖·山東”的電子地圖等13項服務首次接入智慧青島時空大數據平臺,實現政務外網共享應用。
(四)推進低效用地開發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制定青島市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方案,全面開展低效用地調查摸底、上圖入庫,推進自主改造、歷史遺留用地處置等課題研究。
二是發力片區建設。上半年實施項目271個,完成投資450.6億元,對十大攻堅行動貢獻率47%。加速推動90個基礎公服項目建設,美青工業園等38個產業項目主體封頂,虛擬現實、新型顯示等專業化園區建設扎實推進。
三是深化“青島經驗”。優化“片區統籌”模式,有關做法得到自然資源部領導充分認可,部派出工作組來青專題調研,提煉形成“青島經驗”。
(五)國土空間生態修復
一是加快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完成《青島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報批成果。深入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和資源化再利用,完成73處礦山圖斑核查銷號。
二是推動綠色礦業高質量發展。印發支持和加快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分類推動地熱能開發利用。“智慧管礦”跟蹤監測評價有關做法被省自然資源廳作為典型案例宣傳。
三是推進裸露土地揚塵污染整治。梳理裸土地塊1136個、完成整治873個,積極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四是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嚴格實施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加強動態排查巡查,突出抓好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地質災害防范。
(六)有序開展自然資源調查和不動產登記
一是扎實推進國土變更調查。完成年度國土變更調查任務,順利通過國家專項督察。探索建成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存量舉證成果數據庫,減少基層外業舉證工作量。深入開展山東省地籍調查示范點創建工作。
二是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水平。拓展“一件事一次辦”應用場景,推行新建房屋網簽備案與預告登記同步辦理,實行登記受理、檔案查詢“一窗綜合受理”,開發建設律師線上查詢不動產登記信息系統,便利度和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七)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一是加強政治建設。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開展意識形態專項調研督導,扎實做好審計、督察、檢查反饋問題整改,推動上級部署在自然資源和規劃領域落地生根。
二是加強組織建設。優化調整基層黨組織設置,廣泛開展“三亮三比三爭創”活動,落實“三位一體”黨建考核和星級黨支部評定,涌現出一批“市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和“青島市優秀黨務工作者”。
三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全面排查廉政風險點,推進“挺紀在前,銘紀在心”黨紀學習警示教育,開展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集中整治,常態化做好日常監督執紀問責,干部作風持續向好。
二、存在問題
一是全市耕地“推堆土”歷史遺留問題較多,耕地布局不合理問題仍然存在,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力度需進一步加大。
二是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消化處置還需持續發力,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加強黨建引領。深入學習領會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用改革精神推動自然資源工作,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樹牢“實干家”選人用人標尺,鍛造過硬干部隊伍。
(二)加快空間規劃實施。加大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成果編制力度,高質量推進青島都市圈空間規劃、近期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出臺城市設計編制技術指引,推進環灣重點地區城市設計。研究市級總體規劃實施方案,開展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建設試點,推動規劃落地實施。
(三)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強化耕地“以補定占”管控,建立總量動態平衡機制,推進占補平衡制度改革落地見效。深入推進“大排查大整治”,加強督察執法,“零容忍”遏制各類違法占用耕地行為。
(四)強化要素賦能。完善服務保障項目落地工作機制,建設用地計劃指標集中向重點區域、產業、項目投放。出臺第二批優化居住用地供應和規劃管理措施,加強優質住宅用地供應,穩定房地產市場秩序。深入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籌備好全國低效用地再開發現場觀摩會。拓展實景三維應用場景,為自然資源保護開發、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提供地理信息數據底座。
(五)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優化青易登“一零零”服務體系,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質效。持續推進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化解。建立健全“調查成果復用共享”機制,推動“一次外業調查、多項業務復用”。印發實施建設工程聯合審查、規劃選址等規定,推動規劃審批提質增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