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市通過強化政策扶持、培育試點示范,努力打造體育品牌,不斷加快推進體育強市建設,積極培育體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通過發放消費券、舉辦消費節等手段,激發體育消費潛能,多樣化的體育元素逐漸成為包括夜經濟在內的經濟發展新業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民健身不斷深入開展,“體育+消費”釋放出巨大潛力,體育運動及其衍生消費正成為居民消費升級的新引擎和新的增長點,“花錢出汗”成為新時尚。
一、存在問題
通過調研發現,目前我市賽事經濟、演藝經濟等領域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是賽事、演藝市場合作機制亟待深化。當前,我市體育賽事產業和文娛演藝產業仍處于成長期,行政機制在推動各項賽事演藝運作中起到主要作用,但市場運作模式仍有待完善。過度依賴政府支持,活動主辦方較為單一,活動運作模式亟待豐富。二是青島品牌特色賽事及演藝有待打造。以賽事經濟為例,近些年,我市帆船帆板、摩托艇、槳板等水上自有品牌賽事發展迅速,已經逐步成為體現我市特色的標志性賽事,但影響范圍有待擴大,體育賽事能級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體育賽事集群發展尚待強化。
當前我市在推動國際賽事、國內賽事和區域賽事融合發展,以及職業賽事與業余賽事相結合的系列賽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拓展。在引進國際國內演藝活動和舉辦本地文娛演藝的融合發展水平還需進步提高。同時,也需要優化體育賽事和演藝活動的差異化布局和集聚化發展格局。
二、相關建議
(一)加大市場機構合作力度。以市場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突出青島體育發展和文娛演藝集團公司等企業平臺作為市場化、生態型的體育文化和文娛演藝產業綜合運營服務商在賽事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和推動作用,積極推動體育賽事及文娛演藝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過去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政府推動型”向“市場推動型”轉變。建議由市體育局、市文旅局牽頭,市國資委、國信集團、青島體育發展集團等共同參與,根據青島市“十四五”體育產業發展規劃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對文體產業發展的部署要求,繼續整合各區、市文體產業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形成要素聚集,充分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的引領和賦能帶動作用,提升市場開發能力和綜合管理水平,充分挖掘賽事及演藝產業價值,發揮專業優勢。另一方面,要深化與國際賽事演藝品牌商、推廣商間的合作,充分利用國內外此類服務中介機構的資源,建議由市招商局牽頭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文體賽事招引獎補政策和有效的問題解決機制,常態化做好問題收集研判、協調交辦和督辦問效,實現文體賽事相關問題化解率和滿意度的雙提升。通過市場化的賽事運營手段和策略,借助社資和外資的力量,調整和優化賽事及演藝活動的成本結構,打造“文體賽事+”產業矩陣,賦能互聯網和自媒體的宣傳互動作用,拓展產業盈利點和收入渠道,增加文創產品等衍生品銷售收入,實現可持續盈利。
(二)深耕青島品牌體育賽事和文娛演藝。一方面,充分挖掘青島“山海”特色,構建多層次的品牌賽事和文娛體系。各區市充分發揮地理景觀、地標建筑和特色體育傳統優勢,提高文體賽事項目的整合度和挖掘度,形成高水平的競技賽事、本土特色的演藝活動和大眾文體聯賽等多層次的品牌體系。另一方面,做優做強現有的成熟賽事品牌,加強賽事文化建設,擴大賽事覆蓋項目和參賽國家范圍,提高文體賽事承辦規格和服務品質,持續增加系列賽事的社會影響力。在體育賽事方面,以西海岸足球俱樂部晉級中超聯賽、青島職業足球“一城雙超”的嶄新局面為契機,振興“足球之城”;以舉辦2023亞洲海岸賽艇大師賽、2023東亞足聯男子U15錦標賽、美洲隊中國行國際足球邀請賽、全國蹦床、游泳、風箏板錦標賽等國際和全國性體育賽事為契機,打造“賽事之城”;以舉辦第十五屆青島國際帆船周·青島國際海洋節、“遠東杯”國際帆船拉力賽等帆船(水上)賽事為契機,擦亮“帆船之都”。
(三)強化文體賽事集群發展格局。一方面,發揮我市區位優勢,尋求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跨界合作和資源共享,以提升區域文體賽事品質和聯動發展。建議由市委市政府統籌聯絡,建立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文體聯合發展中心,共同推動體育賽事和文娛演藝領域的協同服務機制,加強與經濟區其他成員在組織宣傳、經費投入、配套設施、專業企業、醫療安保和信息技術等方面的資源整合與共享,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產業錯位發展、服務共建共享,提升我市的活動承載能力、資源配置級別、辦賽專業水平和賽事服務品質。另一方面,建議結合我市的總體發展規劃、重點區域布局規劃、場館資源、城市空間資源和生態自然資源,以著力打造能夠輻射膠東半島乃至華北地區的文體賽事集群為目的,完善我市尤其是平度、萊西、膠州等對外接壤區、市的文體設施體系,實現多元化賽事功能,推動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并擴大賽事集群的溢出帶動效應,拓寬體育賽事及演藝活動的經濟效益輻射范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