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融入國家向西開放戰略,青島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更高質量發展。
9月18日至27日,市委書記曾贊榮率青島市代表團赴阿聯酋、埃及、沙特訪問,開展經貿投資促進與人文交流活動,考察重點項目和企業,推動各領域合作走深走實。
在阿聯酋,曾贊榮一行考察了海信集團中東非區域總部、山東電建三公司迪拜總部等地,出席“青島—阿聯酋經貿文旅合作交流會”;
在埃及,考察了海爾埃及生態園、阿盟(阿拉伯)科技海運學院等地,出席青島—亞歷山大港航人才培養合作交流會等;
在沙特,考察了沙特國際電力與水務公司、朱拜勒3A海水淡化項目等,出席“青島—沙特經貿合作交流會”。
從產業接軌到經貿合作再到文旅交流,此番務實之旅為青島共享開放機遇拓展出更大縱深空間。
阿聯酋、埃及、沙特地處西亞北非,這一地區始終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這里?不僅石油資源豐富、經濟潛力巨大,同時位于歐、亞、非三大洲的交匯處,歷來是“兩洋三洲五海”之地,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
作為中國東部沿海的重要城市,青島同樣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肩負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重要使命。在上合示范區等國家戰略賦能下,青島正全速推進與相關國家在能源、基建、數字經濟及金融、文旅等多個領域的深度合作。
眼下,全球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投資貿易增長放緩,可以說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就是市場,而中國正在持續釋放共享超大規模市場的誠意,開放的青島也必將以更高水平開放擴交流、促合作,跨山越海實現互利共贏。
細察此次出訪考察的項目可以清晰地看到,青島企業在新時代的新出海中,正在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市場、構建創新驅動的發展路徑。他們加速演進的出海進程,不僅彰顯了青島應對外部復雜環境、拉動全球貿易和投資合作的積極成效,更是實踐城市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力量。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正是在這一年海爾在中東非地區的首個數字孿生工業園——海爾埃及生態園開工建設,一期工廠設有空調、洗衣機和電視機生產線,并于今年上半年投產運營,而這個工業園也是本次青島考察團出訪埃及考察的第一站。
值得一提的是,恰在考察期間,海爾埃及生態園二期冰冷項目奠基。換言之,僅時隔一年,海爾繼續在埃及加碼投資。一方面這源于企業全球化布局的總體考量——就在7月,海爾埃及生態園已初步實現了產品的國際化步伐,首批產品已成功出口至肯尼亞,二期項目的建成投產將進一步撬動非洲市場;
另一方面,追投也源于當地產業所需。作為首個榮獲埃及政府授予黃金許可證的中國企業,海爾吸引了更多中國企業來埃及投資設廠,并在技術密集型工程和家用電器等關鍵領域促進了當地產業鏈上下游換代升級,創造出大量就業機會。而這無疑是高水平開放深入推動國際合作和全球發展的生動縮影。
在阿聯酋,青島考察團走訪了海信集團中東非區域總部,出席了海信迪拜研發中心啟動儀式。結合此前海信埃及電視工廠項目簽約,不難發現這家青島企業也在逐步加大對中東和非洲地區的投入。
以海信迪拜研發中心為例,它旨在依托海信全球研發資源,針對中東和非洲的本土化消費需求研發更加舒適智能和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產品。而這一布局恰基于發展現狀的研判,自2019年以來海信在中東、非洲業務收入翻了一番,同期品牌資產增長了120%以上,這是高質量出海為企業帶來的全新機遇。
此外,青島一行還考察了朱拜勒3A海水淡化項目、出席青島—亞歷山大港航人才培養合作交流會等活動,其中處處可見山東電力建設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東港口青島港等企業高質量出海共謀發展、分享中國機遇的身影。
對外開放的過程,是雙向奔赴的過程。作為國家開放戰略的承載地,青島搭建起交流的平臺,在“走出去”的同時積極構建選擇中國、落地中國的渠道,在雙向往來之間實現高水平開放。
2024年1-8月,青島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3018.4億元,占今年前8個月總進出口額的50.4%;總投資44億元的卡塔爾ISND5-2項目、全國自貿區首筆阿聯酋迪拉姆結算業務落地青島,也都折射出來自千里之外的發展力量逐漸與青島同頻共振。
一直以來,高水平對外開放便是青島的“關鍵詞”。國家戰略驅動下,青島對外開放邁出堅實步伐,過程更便利、前景更廣闊的開放圖景徐徐展開。
平臺構建上,青島依托上合示范區這一開放平臺,搭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綜合服務平臺、青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等平臺載體,構建起經貿往來的暢通渠道。
營商環境打造上,青島出臺《青島市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若干措施》,從保護知識產權、鼓勵企業創新、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等多個方面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自貿片區、上合示范區等開放平臺,也在以制度創新持續提升開放水平,讓經貿往來更加通暢。
在修煉“內功”,優化城市環境的同時,青島更以積極的行動“穿針引線”,伸出“橄欖枝”,促進雙方交流的進一步深入。
近年來,青島市代表團多次前往埃及、沙特、阿聯酋等地,開展交流考察活動,進行對外推介;今年7月,阿聯酋—青島經貿合作交流會成功落地青島,“中東、中亞市場推介會”也如期舉辦,完成項目、資本、人才的進一步流通。
“走出去”疊加“引進來”,來去之間,是開放帶來的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行程當中,青島市代表團出席的“青島—阿聯酋經貿文旅合作交流會”“天涯共此時—青島之夜”文化旅游推介演出等活動,無疑是在深度交流中展現出青島的另一個側面——向外國友人遞上一張精致名片。
國家間的相互交流本身就包含多個維度,文化和旅游就是一條相互貼近、相互理解的重要紐帶。青島著力加強國際的文旅交流,是對文化歷史資源的推廣,更是對國際旅游潛力的激發。
7月4日,上合組織成員國領導人簽署并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阿斯塔納宣言》,宣言中稱:“成員國認為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青島市為2024年至2025年上合組織旅游和文化之都有利于挖掘本地區旅游合作潛力,進一步加強文化合作”。
這是青島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的新“title”,也意味著城市的資源稟賦獲得了認證——發揮自身文化特色,青島能夠以此為紐帶與更多國家建立緊密聯結。
實際上,在過去青島就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向世界講好“青島故事”。
圖片來源:上合示范區
例如,青島連續舉辦4年的“上合之夏”,已升格為上合組織成員國文化部長會議重要倡議,成為上合組織間增強人文交流的重要品牌節慶活動之一。2023年6月舉辦的“Happy青島 綻放中東”——“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專題推介會,也讓青島再次閃耀迪拜,向異國他鄉的友人展現這份城市魅力。
如今,“China travel”的風潮席卷全球,作為立足開放前沿,獲評“上合組織旅游和文化之都”的青島,更要擦亮這張城市名片,加深認同,增強往來,凝聚起更強大的合作共識——
目前,青島正大力推廣便利化支付,一系列便利外籍人員來華政策措施加速落地,與7個上合組織國家的11個旅游城市和地區建立起旅游城市合作機制,不斷降低的門檻和優化的體驗形成有力的交流合作“強磁場”,源源不斷地吸引國際目光。
路雖遠,行則將至。這座城市以積極的行動與更多國家和地區攜手,交流互鑒、共贏未來。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