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微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主體中的基礎細胞,承載著大部分的就業人群。雖然這兩年從中央到地方,包括青島市,出臺了一系列應對疫情推動金融助力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但目前不少小微企業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助力。從事金融領域工作的市政協委員王珺、李雪麟結合實際工作遇到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分別從企業、金融行業和政府管理三方面提出相關提案。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相關協辦部門積極采納合理化建議,創新探索服務企業便捷獲得信貸的有效路徑。對于提案提出的強化對小微企業經營發展的規范管理、精準掌握小微企業資金需求、建立完善小微企業融資的擔保激勵機制等建議,從政策宣傳、金企對接、擔保增信等多方面提高金融服務水平,促進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深入開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春雨行動”。一是開展各類專題融資對接行動。截至8月末,摸排重點企業融資需求622.6億元,實現融資需求591.86億元,摸排重點項目融資需求3391.95億元,實現融資需求564.44億元。二是持續開展政策宣貫和對接。在全市開展“穩企?紓困?惠商?利民”金融政策及信貸產品宣傳月活動,面向30家銀行機構征集各類金融產品500余個,組建金融助企“百人宣講團”,召集宣講員150余名,采取“線上+線下”的宣傳模式,在全市10個區(市)啟動巡回宣講。三是深化銀企對接服務機制。截至目前,截至目前,25家228支金融輔導隊746名輔導員,對口輔導4745家企業,實現融資221億元。
完善小微企業融資的擔保激勵機制。一是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做大做強,持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增信分險支持。建立了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資本金補充、擔保費補貼等獎補機制,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積極與銀行機構開展銀擔合作,推動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二是加大財政風險補貼支持力度。西海岸新區創新推出“專精特新”貸,高新區出臺《青島高新區“高新貸”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三是加快推動政策兌現,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兌付10家金融機構2021年服務“項目落地年”貸款投放獎勵資金1140萬元;兌付6家金融機構無還本續貸獎金240萬元。
加大助企紓困金融支持力度。一是聚焦中小微企業穩定經營,強化政策供給。出臺《2022年青島市支持銀行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政策措施》《青島市金融支持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從增總量、擴渠道、分風險等方面,為中小微企業獲得信貸支持創造了條件。二是推動將普惠金融重點領域投放情況納入區(市)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截至8月末,我市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092.79億元,較年初增加327.74億元,增幅為18.57%,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0.06個百分點。三是推動、配合駐青金融監管部門積極落實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截至8月末,全市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余額320.15億元,較年初增長27.15%,極大緩解中小微企業還貸壓力。
下步,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將縱深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春雨行動”,加大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力度。持續開展政策宣傳,圍繞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以區市為主要陣地,繼續推動“穩企?紓困?惠商?利民”金融政策及信貸產品宣傳月活動,送政策送服務送產品上門;強化信貸投放督導,出臺我市銀行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考核評價辦法,對銀行機構加大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落實中央宏觀政策等情況進行考核評價,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督促銀行機構將信貸投放政策向中小微企業傾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