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支持、培育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特征的新興產業項目健康發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出臺了《關于加強新型產業規劃用地管理的通知(試行)》,在我市首次提出“新型產業用地(M0)”概念,并結合我市產業布局方向,增加了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產業功能,為創新型企業發展和創新人才的空間需求提供用地保障。
接到市政協委員張旭提出的關于完善新型產業規劃用地管理政策的提案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結合我市實際,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開展了深入調查研究,明確了工作思路。
謀劃布局全市新興產業千畝園區,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實體經濟,今年上半年,制定了加快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提出面向未來發展、面向增量崛起、面向生態型產業培育,重大發展24條產業鏈,在現有經濟功能區基礎上,謀劃建設十大千畝專業產業園區,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氫能與儲能等新興產業。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園區建設行動方案,每個專業產業園區將編制發展導則,制定主導產業負面清單、項目畝均投資產值稅收收入標準、環境控制標準、園區開放建設標準和設計導引,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建立工業用地“標準地”控制指標體系,確保土地高效利用。為進一步提高工業項目審批效率,促進土地集約高效利用,近期將組織開展《新增工業項目“標準地”控制指標體系設置研究》,在前期區市、功能區開展工作基礎上,結合區域評估、產業準入和畝均效益評價等情況,統籌制訂符合全市實際的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建筑容積率、單位能耗標準、單位排放標準、畝均稅收等指標標準,為出臺市級層面分行業的、可動態調整的新增工業項目“標準地”控制指標體系提供決策依據。市級層面控制指標體系出臺后,將實行動態調整,引導各區市、功能區根據實際調整完善指標體系,確保土地高效利用。
完善土地供應方式,降低企業用地成本。為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工業用地可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出讓等方式供應。結合我市實際及企業用地需求,探索增加新增新型產業用地長期租賃、租讓結合方式。
下一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按照國家部署,穩妥有序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