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政府辦公廳認真按照《2019年青島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計劃》,依法履行職能,規范行政行為,有效提升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一、健全依法決策制度機制。圍繞狠抓“十五個攻勢”落地,協助組織了十五場答辯會,分別組織6次專題會調度了“十五個攻勢”半年進展情況,有效推動攻勢年度確定目標的完成。規范會議決策程序,公布了《青島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制定了《青島市政府2019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進一步提高會議材料格式、語言文字、會簽意見、合法性審查等審核力度,今年以來,審核完成市政府常務會議議題337個,專題會議材料150余份,確保市政府會議決策依法依規進行。強化公眾參與,對照省政務公開考核和政府協商有關要求,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代表44人次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4次,組織行業協會、商會代表近1500人分別參加十五場攻勢答辯會和3次市政府有關會議,及時做好信息公開工作。
二、認真督辦建議提案,依法接受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民主監督
2019年政府系統共承辦會時、平時建議提案和各類平臺(渠道)交來的意見建議1512件,全部按期辦復。向市人大常委(主任)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市政協常委會議匯報建議提案辦理工作7次。
(一)完善機制,提升建議提案辦理質量。修訂印發《青島市政府系統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細則》(青政辦發〔2019〕3號),下發《關于做好2019年度全市政府系統建議提案辦理工作的通知》,編制《建議提案辦理系統操作手冊》,制定《青島市政府系統“回娘家”建議提案辦理規范》,對辦理工作重點難點進行流程再造。匯編近年來關于建議提案辦理工作的各級各類法規文件,制作全市政府系統建議提案辦理人員通訊錄。
(二)強化包案督辦,推動重點建議提案辦理。篩選確定14件代表委員重點關注、涉及部門較多、辦理難度較大的建議提案,實施“分管市長包案協調、市政府辦公廳掛牌督辦”。對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協領導重點督辦的16件建議提案、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收集形成的15條市人大代表重點意見建議,也進行了專項督辦。
(三)實施第三方評估,提升建議提案辦理實效。開展政府系統建議提案辦理工作第三方(專家)評估,梳理確定95件評估重點。根據評估結果,分類提出辦理意見,召開“二次辦理”交辦會和工作培訓會,組織開展二次辦理。
(四)公開辦理結果,擴大宣傳。政府部門按信息公開條例要求,及時公開建議提案辦理情況。在《青島日報》和青島電視臺繼續開辟專欄,報道政府系統建議提案辦理情況,主動接受廣大市民和媒體監督,更好地回應社會關切。
(五)加強市政府與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之間的聯系溝通,自覺接受監督。認真研究辦理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政府工作提出的有關審議意見23件。堅決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并將執行結果及時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協調市政府領導參加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會議和工作視察67人次。
(六)健全知情明政機制。堅持重大事項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向市政協通報制度,先后就我市生態環境和自然保護區整治、民辦教育等事項,向市人大常委會進行了報告或向市政協進行了通報。順利完成市人大常委會關于物業管理、我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法》推進中小企業發展情況兩次專題詢問。向代表委員通報惠企利民政策、經濟運行情況、重大事項決策等近百次。組織代表委員黨外人士參加政府各類重要會議、活動78人次,問卷調查180人次。市政府各部門與各民主黨派、市工商聯開展對口聯系工作56項,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增強民主監督實效。
三、完善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機制
以平臺思維整合熱線資源,搭建青島市政務服務熱線為民服務平臺,穩步推進熱線服務工作,助推法治政府建設。全年受理來電來信321.34萬件,榮獲2019年人民網網民留言辦理工作機制創新單位、政府網站政民互動類精品欄目獎、全國十佳市政及公共事業服務熱線獎等多項榮譽。
(一)堅持平臺思維,打造一流為民服務平臺。順利完成搬遷整合任務。今年10月,熱線正式轉場海爾日日順大廈,并完成區市熱線整合。依托先進技術提升服務體驗。引入人工智能、散點熱力圖、云服務等前沿技術,有效提升了服務政府決策和服務社會民生水平。匯聚各方合力共促熱線發展。創新第三方參與工作方法,健全了科學、專業、權威、客觀的熱線第三方監督、分析、評估、指導、協同機制。
(二)扎實學趕深圳,優化運行機制和流程再造。理順非緊急類政務熱線運行機制。明確非緊急類政務熱線定位,理清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平臺權屬,健全完善了與緊急類熱線的聯動機制。規范熱線運行全方位保障機制。制定《熱線系統應急處置方案》,確保熱線在消防、線路、系統、供電故障情況下,正常受理辦理公眾訴求。試點探索青島熱線馬上就辦模式。在城陽區及其轄屬街道辦事處試點權屬清晰的訴求直派街道馬上辦模式。
(三)狠抓推進落實,全力開展督辦工作。梳理出10個領域260個民生方面問題。10個領域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督辦提升辦理水平。今年以來,共處理各類工單92萬余件,按期辦結率99.5%。持續開展“一把手”通報,完善考評機制。2019年,市政務服務熱線辦理工作納入青島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并單列計分。
(四)注重典型引路,強化媒體宣傳監督。每周聯動《青島日報》和青島廣播電視臺宣傳熱線工作情況,每季度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和市內主流媒體發布熱線事項受理處置情況。繼續與主流媒體聯辦《行風在線》《直通12345》等節目。同時,強化自媒體12345微信公眾號宣傳熱線工作,推介引導公眾使用微信公眾號反映訴求。加強與協同部門聯動,加大政務監督力度。2019年,創新省、市媒體監督事項督查落實機制,探索實施政務督查和媒體監督聯合、結合、融合、整合“四合”工作法,制定實施了《新聞媒體輿論監督反映涉及政府部門問題的辦理工作規定》,提出“信服、滿意”工作標準,即:對情況不屬實的,要求部門與當事人做好解釋,讓人服氣;屬實的堅持結果導向,堅決整改,讓人滿意。通過限時整改落實、定期梳理分析、分類設立臺賬等措施,督辦落實48件《問政山東》反映問題、288件市級媒體監督反映問題,編發《輿論監督督查專報》69期,推動琴島通卡等移動支付互聯互通等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取得突破。
(五)深入開展市政府部門“三民”活動。借助“三民”活動平臺,推動市民與政府良性互動。2019年市政府部門“向市民報告、聽市民意見、請市民評議”活動述職報告會于12月15日圓滿結束,38個政府部門分四場報告工作,近萬名市民代表現場聽取述職報告,進行評議。青島電視臺、青島人民廣播電臺及人民網等20多家媒體進行了直播。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作出批示,給予充分肯定。市委副書記、市長孟凡利出席首場述職報告會并致辭。據問卷調查統計,市民代表對2019年度市政府工作的總體滿意度為97.98%,較上年度提高0.44個百分點。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高效青島建設攻勢
(一)全力推進“放管服”改革重點任務。根據國家和省工作部署,將市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領導小組調整為市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制定了青島市深化“放管服”改革重點任務,建立了工作臺賬,加強督導調度。目前,130項具體改革措施已全部完成。制定并印發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明確了32項改革任務、123條改革措施,啟動了新一輪“放管服”改革重點任務,目前正在全力推進。“高效青島”品牌效應和影響力逐步顯現。目前,高效青島建設攻勢4大攻堅戰、27個攻堅目標和114項攻堅任務已全部按期完成。
(二)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承接落實上級取消、下放事項,調整市級權力事項10項,區(市)級權力事項19項。穩步推進“市縣同權”工作,科學、精準賦權,向區(市)下放政務服務事項8項。梳理公布權責清單,目前,市級公布5174項。扎實做好“證照分離”改革。在自貿試驗區試點推進“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堅決克服“準入不準營”現象。打通“四扇門”,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方式,分類實施、穩步推進改革。優化口岸營商環境。聚焦高效率通關、降低收費、規范秩序,不斷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目前,青島關進、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為48.2小時和5.3小時,較2017年分別提速50%和75%,預計全年為企業讓利10.8億元。
(三)規范實施有效監管。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依托全市電子政務“一張網”,構建統一智能綜合監管運行機制,使監管過程實現了智能化控制,隨機抽取、科學匹配,最大限度減少對監管主體生產經營的影響。加快“互聯網+監管”。通過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市級部門已認領實施事項1079項,區市認領8964項。同時,按照只增不減的原則,梳理公布監管事項清單,為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提供技術和平臺支撐。實施包容審慎監管。量身定制包容審慎監管模式和標準規范,修訂出租汽車客運管理條例,規范網約車行業,開展2019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規范電子商務主體資格,嚴厲打擊網絡交易違法行為。
(四)創新審批服務方式。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目前,已完成試點單位驗收和評估工作,各試點單位對政務服務事項進行了“零基礎”深度梳理。在全市各級政務服務大廳設立“找茬”窗口,進一步暢通企業群眾與審批服務部門的溝通渠道。加快“網上政府”建設。目前,人口庫整合部門信息56項、數據4.1億條,法人庫整合部門信息39項、數據6600萬條。梳理形成高效青島建設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需求清單,已為全市各部門提供數據共享服務1600余項。完善融合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網上可辦事項1230項,網上可辦率達95%。推動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加快標準化工作向鎮(街道)延伸。目前,全市共梳理主項41275項,事項目錄總數56173項,實施清單總數57234項,實現同一事項“三級十同”。開展“一事全辦”主題式服務。目前,全市共確定主題式審批服務事務100項,設置了“一事全辦”專窗,正在試運行并完善流程標準。積極創新審批服務方式。全面推行24小時不打烊自助辦理服務、幫辦代辦服務、雙休服務、午間服務和延時服務等,全市非工作時間總辦件量近18萬件,受益群眾15余萬人次,抽樣群眾滿意率達到100%。建立健全“好差評”制度。印發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工作方案,建立復核、整改、反饋、監督工作機制,確保“好差評”制度有效落實。
五、提升政務公開工作水平
(一)圍繞組織保障強化公開。結合機構改革,及時調整全市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嚴格落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理順體制機制,全市上下建立起由辦公室主管政務公開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政務公開大格局,改變以往分散管理的局面。健全信息發布機制,按照“誰制作誰發布、誰發布誰負責”的原則,規范信息發布主體、內容、更新頻次、審核流程等。強化考核培訓,政務公開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宣傳解讀新《條例》,參與制作《法治政府之聲》訪談節目,開展普法宣傳。舉辦全市政務公開培訓班,提升公開隊伍整體水平。
(二)圍繞中心工作落實公開。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印發全市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對8大類39個重點領域信息進行專項部署。印發信息主動公開基本目錄,內容涵蓋11大類140余項。2019年,累計主動公開各類信息9408條。健全完善依申請公開辦理制度,嚴把程序關、內容關,2019年全市受理辦理依申請公開3489件,行政復議187件,行政訴訟146件。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監督指導作用,推動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
(三)圍繞解讀回應深化公開。深化政策解讀,督促各部門做到政策文件和解讀材料同步組織、同步審簽、同步部署。2019年累計發布解讀信息1350余件,市政府和部門備案的規范性文件實現全部解讀。提高對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的文件解讀比例,通過數字化、圖表圖解、音頻、視頻、動漫等多種形式開展解讀,真正讓群眾看得到、能理解,切實增強解讀實效。
(四)圍繞平臺建設保障公開。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民營經濟局、市大數據局開發建設青島政策通平臺,一期平臺已于2019年7月31日上線運行,累計發布信息7500余條。優化完善政務公開平臺,按照主動公開基本目錄,結合青島實際,升級青島政務網政務公開欄目設置。
六、2020年度工作打算
2020年,市政府辦公廳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部署,一是進一步健全依法決策制度機制;二是認真接受監督,提升建議提案督辦實效;三是進一步完善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機制;四是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扎實推進高效青島建設攻勢;五是大力提升政務公開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