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6年)》
政策解讀
一、制定背景
為充分發揮青島市海洋特色資源和算力、數據、應用場景等優勢,搶占人工智能新領域新賽道,打造世界級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推動青島在新一輪人工智能發展中走在前列。
二、制定依據
依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國發〔2017〕35號)、《山東省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2023-2025年)》(魯科字〔2023〕4號)等文件制定。
三、出臺目的
充分發揮青島海洋特色資源優勢,搶占人工智能新領域新賽道,加快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發展,因地制宜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
四、總體要求
到2026年,青島市海洋大模型產業基礎更加堅實,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生態加速形成,人工智能賦能海洋產業轉型升級更加明顯,我市海洋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在國內國際上的首創性、引領性、示范性的作用進一步加強。
一是建設科技創新策源地。構建一個包含“瀚海星云”大模型在內的基礎大模型矩陣、以“問海”大模型和港口大模型為代表的N個行業大模型和X個重點應用場景的“1+N+X”海洋大模型體系。
二是建設關鍵要素支撐地。統籌全市算力資源,用足用好現有算力,建設全市算力調度“一張網”。匯聚全市海洋數據資源,打造高質量海洋人工智能訓練數據集。力爭到2026年全市算力總規模達12EFLOPS,存儲總量達10EB。
三是建設頭部企業集聚地。將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打造成在全球彰顯海洋特色的產業園區,把藍谷建設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算谷、智谷、數谷。
四是建設應用場景示范地。形成一攬子應用場景清單,建設一個應用場景庫,開展垂直領域試點,打造特色應用標桿。
五是建設產業生態優化地。用足用好海洋產業基金,研究設立海洋大模型產業基金,營造良好發展生態。
五、主要任務
(一)實施科技創新攻關行動。一是突破大模型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對人工智能前沿基礎理論及交叉技術的研究。二是強化核心底層硬件創新攻關,加快構建從底層硬件到頂層應用的全棧國產化技術體系。三是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四是構建海洋大模型標準體系和評測體系,為海洋大模型在海洋科學研究和產業應用上提供有力支持。
(二)實施關鍵要素整合行動。一是強化算力資源保障,加快建設海洋領域算力基礎設施,統籌通算、智算、超算一體化推進,實現算力擴容提質升級。二是加強海洋數據支撐,統籌整合全市海洋數據資源,有效打破海洋數據孤島。三是保障能源和資源穩定供給,構建保障算力使用的多元能源供應體系,促進“算力+能源”深度融合。
(三)實施產業集群發展行動。一是引聚行業龍頭企業,建設全國首個以“數據+算法”為驅動的海洋產業大腦,制定科技+產業路線圖,加快招引一批重點企業和項目,支撐海洋大模型產業發展壯大。二是梯度培育市場主體,依托各類企業服務平臺等載體,加大企業扶持力度。三是強化產業人才支撐,實施好各類人才計劃,促進海洋人才和人工智能人才的雙向融合。
(四)實施應用場景開發行動。一是推動海洋垂直領域應用,深入挖掘、分析、篩選海洋大模型應用場景需求,逐步開發和開放更多應用場景,承接海洋大模型的落地。二是打造一批特色應用標桿,建設海洋大模型應用場景示范區。
(五)實施產業生態塑造行動。一是強化資本供給支撐、用足用好海洋產業基金,研究設立海洋大模型產業基金,支持海洋大模型產業關鍵領域發展。二是大力優化發展環境,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氛圍。三是加強產業交流合作,以開放心態吸引國內外創新資源要素參與海洋大模型的建設與發展,提高青島市在海洋大模型領域的話語權和引領力。
六、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工作專班,加強協調調度,強化資源統籌。
二是推動制度創新。建立健全鼓勵包容創新和審慎監管的制度環境,激發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三是營造良好氛圍。利用門戶網站、新聞機構、新媒體平臺等媒體資源,積極宣傳報道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進展和成果。
政策執行(解釋處室):青島市海洋發展促進中心
聯系電話:0532-85808365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