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的政策解讀
一、《行動計劃》的制定背景是什么?
當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全球市場銷量持續增長,滲透率不斷攀升,為搶抓汽車領域轉型升級機遇,加快推動我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我市學習借鑒了先進城市做法,并結合我市實際,在征求智庫專家、行業協會及重點企業意見建議后,編制了《青島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
二、《行動計劃》的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是什么?
明確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作為全市汽車產業提檔升級的優先發展方向,堅持創新驅動、整零協同、場景引領、開放融合,全力穩存量、積極擴增量、超前抓變量,打造全國重要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創新應用高地、新能源商用車生產基地和出口牽引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到2027年,全市整車產量超過130萬輛,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40%,產業鏈規模力爭達到3000億元,實現網聯化先發引領、智能化大幅躍升、電動化全面滲透。
三、《行動計劃》的產業布局是如何規劃的?
著力構建“三極支撐、多點突破”的產業布局。
三極支撐:依托現有整車制造產能發展新能源汽車,集聚發展即墨汽車產業新城、萊西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和西海岸汽車生產基地。
多點突破:鼓勵區(市)、功能區依托自身產業基礎和人才、區位等優勢,發展汽車電子、檢驗檢測、零部件配套等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細分特色產業園區。建立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要素保障機制,及時滿足企業發展空間需求。
四、《行動計劃》提出的重點任務有哪些?
發揮我市現有產業優勢,找準細分賽道,從創新能力、整車帶動、優勢產業、場景應用、基礎設施等5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一是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構建協同創新網絡體系,加強創新應用平臺建設,發揮現有研發平臺優勢,全面提升整車開發及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創新能力。圍繞固態電池、智能座艙等領域,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加快構建公共測試服務支撐體系。
二是塑強整車帶動能力。推進傳統車企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方向跨越,支持整車企業加快布局自動駕駛。構建出口牽引新動能,培育產業鏈出海能力。塑造新能源商用車優勢,構建全譜系產品矩陣。推動整零協同發展,支持整車企業深化與核心供應商在研發、技術等層面的協同,形成“一整帶多零、一零配多整”的產業生態。
三是打造一批優勢產業。加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與我市優勢產業、先導產業和新興產業間的融合發展。聚焦車規級芯片、智能感知等,重點發展汽車電子產業。培育發展動力電池產業,加速固態電池技術產業轉化。加快發展車網互動產業、全流程數字檢驗檢測服務產業,提升智慧交通集成產業規模。創新發展后市場產業,支持創新商業模式。
四是推動多場景示范應用落地。深化非載人場景示范應用,探索小型低速非載人場景車輛商業化應用新模式和智慧物流商業化運營新模式。加快布局載人示范應用場景,探索現行法規框架下開展載人示范應用的可行性。
五是有序布局智能基礎設施。有序推進“車路云一體化”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分批次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探索建設5G-A全域低空智聯感知網等。加快建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鼓勵充換電一體化共享場站建設。探索新基建投資運營新型機制,支持組建智能化基礎設施投資及運營主體。
五、如何保障《行動計劃》的實施?
一是強化金融支持。支持設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基金,鼓勵金融機構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二是加強人才引育。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建立產學研融合、多學科交叉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是優化政策環境。探索推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創新應用制度建設,逐步推動全域多場景依法依規開放,健全相關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
解讀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交通裝備產業處
聯系電話:0532-85913125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