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市城市管理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青島市城市管理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加快打造“六個城市”,深度服務和融入城市發展大局,著力保障和提升民生福祉,系統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全面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一、上半年工作情況
(一)服務大局,為城市更新建設“開路善后”
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對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的部署要求,以拆違治亂為重點,大刀闊斧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開路”;以“微更新”“微治理”和老舊小區環境品質提升為重點,精益求精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善后”。
一是深化拓展違建治理攻堅成效。聚焦“三線清零、兩域提升”,打好拆改結合、依法治理組合拳,以清零決心、亮劍精神,推進拆違治亂向居民小區、平臺樓頂、橋下空間等區域延伸,全市共摸排違建572萬平方米,已拆除516萬平方米,完成摸排量的90%。李滄區安順路等103條重點道路兩側可視范圍違建“清零”;前海一帶拆除違建435處,金帝山莊小區等沿海區域違建全面拆除;太平山、浮山公園出入口等重要節點違建加快拆除,龍澤山莊等浮山周邊居民小區樓頂違建攻堅解決,各項任務均完成預期計劃。拆違治亂向居民樓院持續深入,打造環境秩序示范樓院83個;確定市南區香港中路街道等25個街道,嶗山區魯信長春社區等75個社區,作為無違建重點創建目標,以點帶面推動拆違治亂提質增效。
二是大力實施城市空間更新改造。強力推進“840重點片區”及橋梁橋下空間環境秩序問題綜合整治提升。圍繞“840個重點片區”,著力推動拆違治亂與環境提升協調統一、互促共進,截至目前,678個片區已完成整治,189個片區引進項目落地,整治提升建筑立面39.7萬平方米,新增停車泊位11963個,建設口袋公園26處、休閑健身場所11處,增加綠地及休閑場地59萬平方米,整治后片區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開展城市“微更新”行動,選取100處示范項目納入市政府市辦實事,目前開工85處,開工率85%,28處已基本完工。開展“微治理”行動,精心解決盲道不連貫、石墩設置不合理等群眾身邊的各類不精細、不方便、不人性化的問題,實施“微治理”4185處,精準提升城市精細化、人性化管理水平。
三是推進老舊小區環境品質綜合提升。印發《關于加強老舊小區改造后的物業管理工作方案》,實現今年全市新改造的473個老舊小區物業服務全覆蓋,計劃利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對2016以來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組織燃氣企業對未配套天然氣的老舊住宅進行排查,截至5月底,為1195戶老舊住宅配套安裝管道天然氣,完成年度任務的59.8%。
(二)扮靚城市,為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全力以赴”
按照全市統一部署,以三大行動為抓手,積極投身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工作,在環境衛生、市容秩序和環境品質三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一是開展環境衛生“潔凈”行動。以打造“全國最潔凈城市”為目標,在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100%基礎上,打造精細化保潔示范區域25處。規范垃圾收運作業,打造生活垃圾收運標準線路20條,對垃圾桶點進行專項檢查(夜查)32次,發現并整改問題4200余處。以常態化志愿服務深入改善樓院人居環境,組織開展“人人動手?潔凈家園”城管服務進社區活動,累計出動志愿者3.2萬人次,深入近1700處居民樓院小區,清理衛生死角2400余處、垃圾1169噸。全力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提質升級,制定實施《2023年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行動方案》,在7個涉農區(市)、85個涉農鎮(街),組建了2萬余人的專業化的農村保潔隊伍,努力扮靚鄉村“顏值”。強化省滿意度電話調查農村改廁問題整改,聚焦317戶問題線索,建立整改臺賬,全部整改銷號,群眾滿意率99.7%。
二是開展市容秩序“規范”行動。聚力發起“春季攻勢”“夏秋攻堅”, 以“一月一主題”專項行動為載體,全面規范市容秩序。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以源頭管控、綜合治理為手段,盯緊特色街區、農貿市場、交通樞紐等占路經營問題高發區域,打造30個市容秩序亮點工程;以臺賬管理、精細管控為手段,盯緊旅游景區、沿海一線、學校、醫院等重點區域,創建607個精細管控區域,查處各類占路經營66.6萬余處次,同比下降20.4%。聚焦長效抓好廣告治理,拆除整改廣告招牌4766處,拆除整改面積3.2萬平方米,清理小廣告40余萬處。聚焦精細推進圍擋排查整治,解決各類圍擋問題1013處次、28.42萬平方米。聚焦美化推進背街小巷整治,制定印發《青島市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819條背街小巷納入整治, 356條已完成整治工作。聚焦安全開展窨井蓋專項治理,維修、更換問題井蓋3800余個。
三是開展環境品質“優化”行動。大力實施市容景觀環境整治提升,以城市重要區域、重要節點、重要道路為重點,摸排存在問題的建筑立面490處、約275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修補、粉刷88.6萬平。大力推進店招管理品牌化、街區店招特色化、戶外廣告規范化,在全國率先打造店招行業管理品牌,“店記青島?招靚島城”行業管理品牌初步叫響,全力打造10條廣告招牌特色典范街區,召開現場觀摩推進會,完成城陽濱湖國際太古里等5條街區打造任務;督辦戶外廣告詳規編制,李滄、嶗山等5個區市已完成編制,依法審批大型戶外廣告48處。大力推進海水浴場整治提升,開展最美海水浴場評選,推動9大海水浴場環境更好、服務更優,指導開放嶗山區流清灣海水浴場。大力推進景觀照明優化提升,浮山灣燈光秀全力保障中亞五國論壇等12次重大活動,播放280余場;推進西部歷史城區景觀照明建設提升,棧橋、中山路、大鮑島等區域夜景品質提升顯著。
(三)盡心竭力,為保障城市運行“持續在線”
聚焦主責主業,以保障城市安全平穩運行為己任,在垃圾分類、垃圾全鏈條管理、行業安全應急管理等方面,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城市管理韌性更強。
一是全鏈條優化垃圾分類。抓實宣傳教育,每月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入戶宣傳73.5萬余戶,組織“星火講師”培訓宣傳2600余次。抓實分類體系建設,升級改造4800余處分類投放點,打造了39個城市五星小區,啟動創建15個農村示范鎮(街道)、200個示范村(社區),提報省級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街道3個、示范社區(村莊)20個。目前全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實現覆蓋率、無害化處理率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8%,市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98%,工作成效評估位居全省首位、全國76個大城市第5名。5月23日,承辦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全國首屆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省長周乃翔出席會議。
二是全過程監管垃圾處置。推動沿海一帶實行“小車進院、車站對接”,優化“桶車對接、車車對接”,推動公交式定點收運、預約式定時收運。膠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完成總工程量的62%,主廠房垃圾倉結構施工、宿舍樓砌體完成。構建建筑垃圾處置聯合審核服務機制,指導施工單位編制處理方案120余份,開展聯合審驗活動36次。提升整治星河灣南片區,嚴控砂石物料只出不進,削減堆存砂石料80余萬方,關停無證洗沙場2處,實施裸土綠化2.1萬平方米。嚴格建筑垃圾運輸審核,運輸車輛密閉裝置安裝率100%。常態化開展建筑垃圾運輸聯防聯控行動,開展集中行動4次,出動執法人員4.1萬余人次,檢查運輸車輛2.5萬余輛次,立案處罰違法行為1289起,同比增長63%,罰款299.5萬元,同比增長146%。
三是全覆蓋提升安全系數。開展全市城鎮燃氣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等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系列行動,檢查企業、經營場所近3200處,發現并整改問題隱患2300余處。推進安全生產“包區駐點”,組建74人的“包區駐點”隊伍,發現并整改問題隱患4000余處。推進燃氣供熱監測預警系統建設,4月份實現平臺系統建成試運行,接入泄漏報警525路,實現134家供熱企業數據對接共享。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系列宣傳活動,培訓1000余人,宣傳指導工商戶4600余戶次。改造老舊管網15.03公里,完成年度改造計劃50%以上。推進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及信訪件的整改銷號工作,辦結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信訪件5件、第二輪省環保督察信訪件1件。完成年度清雪工作,撒播融雪劑1641噸、防滑沙110方,保障了道路暢通和城市正常運行。
(四)貼心服務,為市民群眾辦好“天大小事”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力做好供熱、物業管理服務等工作,努力化解群眾身邊操心事、煩心事,全心全意服務市民群眾方便溫馨。
一是持續提升供熱質量。全力做好供熱季保暖保供,落實供熱管家和沉浸式督導檢查制度,領導干部包企駐點,技術骨干駐在式幫扶,1萬余名干部職工聞訊而動、日夜堅守,最大限度保障熱源供應充足,“暖流”跑贏了“寒流”。“一戶一策”會診供熱“疑難雜癥”,完成居民戶內改造318戶,改造老舊供熱管網18.3公里。受理群眾電話量同比下降26.5%,在市政務熱線2022年公眾訴求熱點問題排名中下降4個位次,首次退出全市前十位,被省住建廳領導譽為“歷史性突破”。
二是實施物業領域攻堅。研究出臺破解物業領域長期存在頑疾的7個政策性文件,以155個物業管理項目、122條道路、56個街道、138社區居委會為重點,推進物業管理服務提升。創辦物業服務提升系列節目電視欄目《出擊》,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刀刃向內解決物業難題。創新構建市、區(市)、物業服務企業三級“1+10+N”的“紅色物業”體系,加強“紅色物業”建設典型選樹,評選出2022年度市級“紅色物業”星級服務企業20個、項目10個和黨建工作示范點20個。
三是精細服務市民群眾。擦亮“青島城管在您身邊”服務品牌,持續推進“城管服務進社區”,清理各類衛生死角2289處,清理小廣告1.4萬處,入戶走訪3.4萬戶。深化“廁所革命”,抓實1200余座環衛公廁精細管理,創建“百佳公廁”326座,新增24小時開放公廁129座,累計達751座,群眾如廁更加方便。提升燃氣服務數字化水平,安裝物聯網智能燃氣表14萬塊,完成年度任務的70.5%,目前已累計覆蓋全市145萬用戶,占比48.2%。受理群眾訴求5.5萬余件,實現信息傳達及時率、按期回復率兩個100%目標。
(五)多點發力,為精細管理下足“繡花功夫”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系列指示精神,圍繞城市精細化管理目標,下足“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管理常態長效。
一是堅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充分發揮市城管委(辦)統籌協調作用,組織召開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工作會議,對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拆違治亂、公園綠地整治等城市管理重點工作進行調度部署,起草《城市管理領域頑瘴痼疾專項整治方案》,印發《青島市城區環境品質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從市政道路、綠化美化等十個方面開展整治提升。將城市精細化管理單獨列項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為全市城市管理提供有效抓手。研究出臺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的意見,推進全市城市管理制度化長效化,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
二是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落實“721”工作法及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全市對787起輕微違法行為免除行政處罰。探索推行“綜合查一次”,組織對沿街餐飲商戶和在建工地開展“綜合查一次”試點。持續擴大“非現場執法”試點范圍和應用場景,試點范圍擴大到5各區(市)。推進市政公用執法規范化,整改各類問題790余處次,立案處罰367起。持續推進規劃執法常態化,對全市379處在建項目、1573棟單體樓座、3750萬平方米在建工程開展常態化監管,現場執法檢查150處次,網上遠程監管500余處次,立案查處違法行為14起。加大園林環境執法力度,責令限期整改和行政處罰218起,查處建筑施工噪聲問題80起,攻堅重點噪聲問題53處,整改餐飲油煙擾民問題145起。
三是堅持走好“數字化”賦能之路。持續推進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和“城市管理一張網”迭代升級,運管服平臺發現處置各類城市管理問題431.31萬件,同比增加80.46%,結案率為99.72%,成為全國首個通過住建部驗收的運管服平臺。全面修編《青島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案件處理標準》,建立“主動+被動+自動”的全方位感知體系,視頻抓拍立案城市管理問題共計6.3萬件,結案率99.66%。引導市民通過“我拍我城”“藍睛”等渠道反映熱點問題,共受理處置外部來源案件23.55萬件。建立“市級主導、區市主體、鎮街主力”的問題快速解決機制,催辦超期案件5.11萬件,解決疑難案件250余件。
二、存在問題
盡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的城市管理整體工作水平與上海、杭州等城市相比仍有差距,與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定位還不匹配,還不能充分滿足市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比如,城市管理長效機制還有短板,“陣風式整治”“整治—反彈—再整治—再反彈”等現象仍然沒有徹底根治;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還不高,一些城市管理領域頑瘴痼疾影響市民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社會、市民群眾參與城市管理的熱情不高,政府引導,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還未形成,等等。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市城市管理局將持續把實干擔當作為“主旋律”,以提升“繡花功夫”為著力點,全心全意當好“城市管家”,在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上出實招、謀實效,不斷為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新局面貢獻城管力量。
一是持續在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上下功夫。研究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立足當下城市管理工作實際,探索建立一套穩定、持續、高效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努力提升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形成城市管理的“青島方案”。攻堅城市管理領域頑瘴痼疾,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向城市管理領域頑瘴痼疾宣戰。優化城市管理考核評價機制,將城市管理工作成效評價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為全市城市管理提供有效抓手。做好省城市管理效能評價迎檢,加強與省廳溝通對接,聯合住建、園林、水務、規劃、交通等部門提前謀劃,合力補短板、提效能,爭取以優異成績高標準完成迎檢。
二是持續在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上下功夫。推進城區環境品質整治提升,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公眾委員和行業部門等多方,對區(市)整治行動進行實地評價,推動整治行動走深走實。持續加強違法建設攻堅,開展“地毯式”排查,全面細致摸排違建,確保應摸盡摸、應納盡納,同時按30%的比例對重點道路、重要區域進行復查;對未完成治理的“840重點片區”,采取“一案一策”精準推進;加快300個示范樓院的創建任務,讓市民群眾切實感受到身邊環境的變化。深化城市“微更新”行動,起草《青島市城市“微更新”獎補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城市“微更新”獎補資金分配使用,發揮資金激勵引導作用。做好重大活動環境服務保障,將重點區域重要道路納入常態化管理,定期組織對重點區域(路線)進行巡查,確保高質量完成2023年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上合周“三會一展”等重大活動市容環境保障。
三是持續在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下功夫。保障群眾溫暖過冬,落實供熱管家和沉浸式督導檢查制度,及時回應群眾訴求。深入推進物業領域攻堅,針對物業服務領域投訴多發問題,持續攻堅,大力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實施頭部物業企業培育工程,爭取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競爭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的龍頭企業,全面提高物業服務領域群眾滿意度。高效回應訴求,高質量做好政務熱線轉辦件辦理工作,推動群眾訴求辦理流程再造,實施案件“周清月結”動態管理,提高問題辦理效率。深化精細化服務,擦亮“青島城管在您身邊”服務品牌,常態化開展城管服務進社區活動,持續提升環衛公廁品質和服務覆蓋面,落實政務服務事項“全上網、進中臺、統一辦”,推行獲得用氣創優示范政策,為企業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
四是持續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格局上下功夫。開展“全民城管?溫馨家園”公眾參與城市管理活動,通過開展專題座談會、現場觀摩、參與城市管理督導、巡查等多種形式,激發社會各界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發揮“好幫手”、“好伙伴”作用。全面推行“三長一站”工作模式,探索將“三長一站”工作模式與解決城市管理領域重難點問題相結合,借助三長一站成員管理區域的全覆蓋,實現城市管理手臂延伸。全面落實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2023年底前責任書簽約率達98%以上,強化責任區執法,以嚴格的執法倒逼責任人履職盡責。進一步創新參與方式,動員和引導廣大市民與城市同向、與文明同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