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市民營經濟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以創建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為主線,以深入推進壯大民營經濟攻勢為抓手,以“民企創意”“雙灣計劃”等平臺矩陣為載體,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加大要素供給,營造發展生態,努力形成民營經濟發展和中小企業成長的“熱帶雨林”生態,為全面推動“十四五”時期我市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一、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夯實民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基礎
1.推進壯大民營經濟攻勢。堅持用市場的邏輯謀劃、用資本的力量推動,明確攻勢3.0版,進一步搭平臺、建生態、解難題,不斷成就企業家創新創意創造。加強統籌調度,不斷增強攻勢推進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咬定目標、全力攻堅,全面推動攻勢3.0版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2.創建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加強和國家發改委的溝通對接,及時掌握創建工作要求,不斷完善創建方案,推薦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力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舉措,定期匯報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典型經驗和創新成果,持續推動創建工作落地落實。
3.因時制宜持續完善政策措施。積極統籌民營和中小企業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常態化做好疫情防控,持續完善支持民營和中小企業抗疫情、保經營、穩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兌現考核力度,增強企業獲得感。
4.深入推進民營中小企業立法工作。出臺《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辦法》,推動《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列入市人大常委會2021年地方性法規調研類計劃,從財稅、金融、創業創新、市場開拓、權益保護等方面為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強化制度保障。
5.高質量編制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突出問題導向,強化宏觀引導,編制《青島市“十四五”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規劃》,謀劃我市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藍圖。
6.持續優化民營中小企業統計監測體系。持續優化《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運行監測指標體系》和《青島市中小企業統計監測制度》,進一步健全數據調度和定期發布制度,探索編制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為科學決策提供權威、準確的數據參考。
7.發揮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積極發揮市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作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決策部署,強化統籌領導,加強部門和區市工作聯動,形成跨部門、跨區域推動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工作合力。
二、切實搭建平臺激發活力,提升民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效能
8.建好用好“政策服務”平臺。運行好“青島政策通”平臺,持續推進功能迭代,探索實施惠企政策政策“免申即享”,在企業精準畫像上和繼續深化政策服務流程再造上持續下功夫,更好地實現惠企政策“一口發布、一口解讀、一口兌現、一口服務、一口評價”,努力把青島政策通平臺建成企業和群眾真正信賴的橋梁紐帶、服務助手。
9.搭實賦能“民企創意”平臺。聚焦全市13個產業鏈發展,每季度舉辦民營經濟創意會,鼓勵民營企業圍繞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提出發展創意,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和激情。定期召開創意項目落地推進會,協同各相關部門和區市,整合更多專業機構和專業力量,推動高價值“創意”實體轉化,全力打造“政策配套齊全、金融資本助力、應用場景開放、資源充分對接”的項目落地閉環生態。
10.拓展深化“雙灣計劃”平臺。深入推進“膠州灣對接深圳灣”民營和中小企業行動計劃。拓展延伸“雙灣計劃”外延,探索建立“長三角協同創新中心”,以“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中心”和“長三角協同創新中心”為支點,全方位對接產業、創新、人才、資本等資源,建立“創新飛地”“雙招飛地”。
11.做大做強“雙招雙引”平臺。依托“互聯網+”,創新線上招商方式,抓好項目謀劃,重點瞄準行業百強、地方百強等民營龍頭企業,形成“引進一批、在談一批、儲備一批”的招商引資格局,堅定不移促進項目落地。
12.聯通提升“對外合作”平臺。發揮“一帶一路”(青島)中小企業合作區作用,探索在合作區內設立青島市“一帶一路”中小企業合作服務平臺,舉辦市長杯創新創業大賽“一帶一路”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專題賽、國際采洽會“一帶一路”專場,組織中小企業參與國際交流和產學研對接等國際交流和招商活動,將其打造成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小企業產業合作的試驗區、踐行國家戰略的先行區、山東面向世界發展的橋頭堡以及青島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舉辦2021青島中小企業國際采購暨合作洽談會。組團參加“中博會”“APEC技展會”等重點展會。加大與德國中小企業合作力度。
三、堅持分類培育,大力打造民營和中小企業“熱帶雨林”發展生態
13.堅持不懈培育參天“喬木”。積極培育年營業收入沖擊1000億、800億、500億、300億、200億目標的龍頭民營企業,全力支持其進入山東省民營企業1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行列。舉辦年度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探索建立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創業產業園,培育和引入更多的獨角獸企業,打造獨角獸企業良好的成長空間。
14.大力推進培育茁壯“灌木”。繼續推進優勢高成長企業分類培育工作,支持民營企業做優做強。2021年培育認定5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評選20家“隱形冠軍”,力爭新增20家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20家省瞪羚企業、力爭1-2家省獨角獸企業、60家省專精特新企業。實施專精特新、隱形冠軍、小巨人、瞪羚、獨角獸等新銳企業資本市場培育行動。
15.構建機制培育蔥郁“小草”。構建高科技高成長企業“育林扎根”培育機制,開展全市高科技、高成長企業挖掘、遴選、培育工作,建立高成長企業培育庫,形成“發展鏈接清晰、扶持機制完善、培育方式精準”的培育體系,幫助高成長企業更好發展,提供定制化服務。組織召開高科技高成長企業發展論壇和2021年度新經濟頭部企業閉門會活動。
16.提質增量打造“創新創業”平臺。拓寬參賽的行業和領域,高水準辦好第七屆“市長杯”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形成辦好大賽與挖掘培育“四新”項目的良性循環,促進雙創資源對接、優質項目落地、企業加速成長和產業深度融合。
17.“上”“用”平臺實施賦能行動。推進落實《青島市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工程中小企業三年行動計劃》,繼續開展引導、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上平臺用平臺,重點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中小企業,提升我市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相關產業鏈綜合競爭力。
四、精準施策,系統破題,著力強化民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障
18.全力爭取在青島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子基金,探索市場化建立中小企業風投基金。全力推進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在青島設立子基金,根據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子基金申報要求,組織相關單位全力做好申報工作。市場化對接基金及管理公司,探索引進中小企業風投基金。
19.建設啟用全國性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大數據平臺(青島)。運用大數據技術,共享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創新企業信用融資服務產品,簡化申請手續,為企業提供便捷化的綜合融資服務。繼續加大力度降低融資成本,更好發揮市級轉貸引導基金作用,修訂完善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著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20.深入推進“借力揚帆”行動。繼續實施好小微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申報,繼續推進“借力揚帆”行動,對接知名院所和專業機構、公司等,建立合作關系,搭建資源平臺,最大限度的借助外部優質資源,促進我市民營和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
21.扎實做好“六穩”“六保”特色服務。持續推進“我為企業找訂單”等活動,持續打造活動品牌。深挖一批優秀互聯網平臺企業,協助企業開拓市場,幫助企業展示形象、推介產品、尋找訂單,保經營、穩發展。
22.實施青島民營中小企業大學提質擴面計劃和中小企業管理與創新對標樹標工程。突出青島民營中小企業大學“實戰、實訓、實效”的辦學特色,匯聚優質培訓資源,分期培育“百千萬”民營企業家隊伍。實施中小企業管理與創新對標樹標工程,圍繞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等,對照國內外標桿企業找差距,開展集中培訓、參觀體悟、現場診斷咨詢等,幫助企業學習新理念、新知識、新模式,開闊思維,提升管理和創新能力,建立示范企業。
23.構建高品質中小企業服務生態圈。深化與德勤中國、中企思智庫、長城戰略咨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民營企業研究中心等平臺機構合作,聯合開展產業(企業)調查、研究、分析。夯實服務載體,培育認定10個市級、2個國家級小微企業雙創示范基地,10個市級、2個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強化中小企業平臺基地聯動,召開企業服務大會,全年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活動400場次以上。
24.培育支持行業協會商會發展。完善行業協會商會管理工作流程和規范,圍繞我市新舊動能轉換要求和總體布局,支持、引導和幫助民營企業組建相關行業協會商會。支持行業協會商會持續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推動民營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25.強化民營中小企業權益維護。加強民營企業“市委書記信箱”、12345政務服務民營企業熱線工作督導,推動企業訴求的高效辦理,打造民營企業家反映難點問題、化解焦點訴求的重要窗口和渠道。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清欠工作決策部署,常抓不懈推動完善長效機制,推動清欠工作常態化。大力宣傳《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等法規,督促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及時支付中小企業款項,切實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堅決防止“邊清邊欠”“前清后欠”,打造全市經濟發展良好營商環境。
26.著力打造過硬干部隊伍。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責任,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嚴格執行制度,嚴肅工作紀律,抓好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嚴控廉政風險,打造“清廉助企”品牌。堅持黨建引領,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豐富黨建活動形式,以“三述”為抓手,深入開展黨員“學、管、帶、聯”行動。加強“三化一型”干部隊伍建設,強化領導班子和黨員終身學習理念和主動擔當意識。
27.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全面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發揮法律服務顧問作用,對我局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嚴格按照工作程序進行合法性審查,未經合法性審查不得發布。嚴格執行規范性文件“三統一”制度,做好規范性文件的審查、備案和定期清理工作。實施權責清單動態管理,規范我局權責事項。落實普法責任,加強普法宣傳工作,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計劃和責任清單。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