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優化發展環境,積極爭創全國民營經濟聯系點城市
1.進一步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組織召開2023年全市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加強對區市工作指導,引導各區市充分發揮領導小組作用,積極創建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打造民營經濟發展新高地。
2.進一步突出重點攻堅行動。組織開展“我同城市共發展,我與企業共成長”主題活動,啟動全市民營經濟增信心強發展攻堅行動,評選發布全市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十大辦實事”和“百個解難題案例”,開展“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高質量開展工信部 2023 中小企業服務月、“一起益企”活動。
3.進一步優化運行監測體系。完善民營經濟發展運行監測指標體系和中小企業統計監測制度,依托“城市云腦”數據中臺,健全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數據分析和定期發布機制,建立運行展示平臺。
4.爭創全國民營經濟聯系點城市。常態化開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先進做法典型案例征集,積極爭創全國民營經濟聯系點城市,聯合第三方機構組織開展好我市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工作。
二、優化市場環境,精準打造企業培育“四條賽道”
5.實施“專精特新”梯度發展行動。夯實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賽道,2023年,認定公告500家以上創新型中小企業,夯實基礎層;按新標準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0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家以上。舉辦青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
6.實施“四新經濟”快速崛起行動。完善“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新經濟高成長中小企業培育賽道,2023年新培育認定雛鷹企業300家、瞪羚企業50家、獨角獸企業1家。舉辦第九屆“市長杯”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年計劃征集參賽項目數400個以上,舉辦各項賽事活動不少于20場。創新打造民營經濟創意會線上平臺,全年舉辦2-3場民營經濟創意會,為6-10家優質龍頭企業發布創意創新項目方案。
7.實施“數字化轉型”擴容升級行動。夯實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賽道,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用好中央財政支持資金,著力打造一批“小快輕準”的數字化系統解決方案和產品,大力推動轉型升級,推動小微企業創新轉型。2023年,新認定10個市級小微企業雙創示范基地(產業園)和10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爭創3個國家級小微企業雙創示范基地、3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
8.實施“領軍標桿”倍增壯大行動。出臺民營龍頭企業三年倍增行動實施方案,力爭更多企業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 強和省民營企業 100 強。開展2023年度青島市民營領軍標桿企業評選,引導全市民營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三、優化賦能環境,創新強化要素供給服務能級
9.實施科技要素賦能工程。聚焦全市24條產業鏈,組織“百場萬企”“千校萬企”活動,持續舉辦專精特新企業“卡位入鏈”活動。
10.實施融資要素賦能工程。組織開展常態化、精準化融資服務和融資對接。加快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進一步引導擔保機構降低擔保費率。力爭全年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支持120億元以上。
11.實施資本要素賦能工程。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重點培育目標,推動企業盡快登陸資本市場。依托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持續開展上市培育工作,引導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專板培育,力爭2023年全市通過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實現掛牌企業80家以上,支持推動5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舉辦第二屆“資本大潮中的專精特新”融媒服務活動。
12.實施人才要素賦能工程。全年開展2場“專精特新”企業培訓提升系列活動,充分發揮高等院校資源優勢,拓展高等職業教育為企業服務功能,強化“新銳”人才培育,以“專精特新”、瞪羚企業人才等為重點,托舉20名左右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核心技術人才,遴選認定一批“新銳人才”,激發涌現一批“未來之星”,打造民營經濟領域人才“集聚高地”。
13.實施平臺要素賦能工程。高質量打造APEC技展會平臺。全力配合工信部舉辦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及專業配套分論壇8場次。著力打造青島市“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好用好民營經濟數字化招商平臺,圍繞我市24條重點產業鏈,大力開展高質量招商引資。組織青島市中小企業參加第十八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
四、優化政策環境,打通政策兌現“最后一公里”
14.抓好惠企政策貫徹落實。全面實施各級黨委政府出臺的有關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 以《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和《青島市“十四五”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及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強化宏觀引導,對重點領域規劃實施情況適時開展評估,確保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落地落實。
15.持續迭代“青島政策通”。運營好“青島政策通”平臺,持續擴大項目覆蓋面,2023年年底前確保全市惠企政策全部納入“政策通”線上申報兌現。在全市范圍內逐步推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加大平臺宣傳,實現涉企政策信息傳遞全覆蓋,提升企業政策獲得感。
16.開展政策精準服務。持續完善政策服務工作機制,推廣“一員全辦”工作模式,評選“金牌講師”,依托市企業政策服務專員隊伍,重點開展政策宣講解讀。2023年,完成20場以上政策服務活動,編發《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政策一本通》(2023版)和6期政策速遞。
五、優化法治環境,著力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17.推進民營中小企業立法保障。落實《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辦法》,推進《青島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立法,依法規范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為我市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保障。
18.開展民營和中小企業法律服務。加大《中小企業促進法》《山東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條例》《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辦法》等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依托“青島政策通”平臺、“青島企業之家”,積極協調推動處理解決民營企業遇到的法律方面突出困難和問題。
19.完善府院聯動機制。落實《關于健全政法機關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協作機制的實施意見》,配合市檢察院開展企業合規性工作,培育良好法治營商環境。
20.提升企業訴求解決能力。持續暢通民營企業訴求反映和解決渠道。充分發揮青島市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落實領導小組辦公室常態化聯系、精準化服務企業工作機制,健全完善民營企業“市委書記信箱”訴求辦理,力爭實現辦結率100%。
21.完善清欠長效工作機制。以國家清欠問題線索轉辦系統為藍本,打造青島“數字清欠中心”,推動我市拖欠問題線索限時化解,緩解中小微企業資金壓力,投訴線索核查處理率達到100%。
六、優化政商環境,進一步構建新型親清關系
22.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舉辦2023年青島企業家日和企業家宣傳周系列活動,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品牌,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23.創新設立“民企時間”黨組會議題。落實常態化聯系、精準化服務企業工作機制,黨組會議設立“民企時間--傾聽企業聲音、服務企業發展”議題,邀請民營(中小)企業家代表參加,彰顯我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堅定決心和尊重企業家、支持企業家堅定態度,切實推進為民營企業辦實事、解難題,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24.助力企業發聲發力。及時對“專精特新”等高成長性企業進行深度挖掘、典型整理、全媒體展示,持續策劃好“了不起的創業者”“制勝新經濟”“資本‘業’談”“提振信心民企說”等宣傳欄目。2023年,開展“十大年度新聞”評選發布活動,以此提升民營經濟宣傳聲量和能級,開展服務民營經濟“十大新聞媒體(平臺專欄)”評選活動。
25.借勢借力擴大“朋友圈”。將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同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結合起來,借助代表委員“朋友圈”擴大影響力、推動工作落地見效。
七、突出黨建領航,持續推進作風能力全面提升
26.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不斷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建設的全面領導,增強全局黨員干部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嚴格落實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和黨組會“第一議題”制度,按照要求組織召開黨組專題民主生活會,及時打掃思想灰塵、優化政治生態。
27.切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切實筑牢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28.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壓實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全面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探索實施公職律師制度,做好權責清單動態管理。
29.大力推動“惠企服務數字化”。落實“智慧民營、數字中小”數字化體系建設方案,搭建企業數據“八庫一倉”基礎數據平臺和民營中小企業多維智能大數據分析系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