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7月20日,青島市公安局召開網絡謠言打擊整治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就青島市謠言打擊、整治措施等方面工作進行通報。
近年來,一些社會熱點事件中網絡謠言亂象頻出,嚴重擾亂網絡秩序,引發公眾恐慌,亟需打擊整治。我市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按照公安部及省公安廳統一部署,今年4月份開始開展了為期100天的“網絡謠言打擊整治專項行動”。專項行動期間,全市公安機關網安部門堅持“以打開路、以打促治”,依法查處謠言信息48起94人。
在新聞發布會現場,針對記者提出的網絡謠言特征、辨識方法和舉報途徑等方面的問題,青島市公安局網警支隊做了詳細解答。目前,網絡謠言呈現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等特點。內容夸大其詞、斷章取義、半真半假,極具迷惑性。一些謠言一旦形成規模,極易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引發網絡暴力等風險。例如,今年我市網傳的“大媽拐走商販孩子”等謠言,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引發我市部分家長群體恐慌。公安機關核實后,立即聯合市委網信辦及相關媒體進行辟謠,及時消除影響。日常生活中,廣大網民發現網上聳人聽聞的信息時,可以通過關鍵詞查證新聞網站和官方機構是否發布相關信息、比對官方通報內容、甄別圖片和視頻是否被二次編輯或偽造等方式辨別謠言,在沒有確認消息真實性之前,應避免盲目轉發此類信息。
針對編造、傳播網絡謠言的違法行為,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按照嚴格源頭管理、強化依法打擊的要求,根據行為人編造、傳播網絡謠言的目的動機、網絡謠言性質、社會危害程度等情況依法處理。專項行動期間,全市公安機關依法對編造、傳播、炒作虛假信息的“網絡水軍”團伙和自媒體人員進行打擊,共刑事拘留13人,行政處罰15人,批評教育66人,清理關停了一批違法違規網絡賬號,實現了打擊和警示雙重效果。
為了切斷謠言傳播途徑,我市公安機關網安部門通過開展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宣傳的“六進”活動,組織民警到社區、學校以及互聯網企業等單位進行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宣貫,結合近年來互聯網環境形勢,開展“防止沉迷網絡,抵制網絡謠言”專題講座。通過對沉迷網絡、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等案例分析,使廣大網民進一步了解了“安全上網、文明上網、綠色上網”的重要意義,提升市民識謠、斷謠的能力,引導廣大網民不造謠、不傳謠,營造依法治網、文明上網的良好氛圍。
根據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部署,我市公安機關網安部門于7月15至21日開展以“打擊網絡謠言,網警在行動”為主題的宣傳周。活動期間,繼續開展“六進”活動,宣傳普及防范網絡謠言相關知識;發放、發布展示各類內容鮮活的普法宣傳手冊、主題海報、音視頻作品;會同互聯網服務提供者發起“拒絕網絡謠言”系列主題倡議活動,共同做好網絡謠言治理工作。
附:網絡謠言相關政策解讀
網絡謠言有哪些特征?
網絡的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新媒體的興起,在為信息傳播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加快了謠言傳播速度,擴大了謠言影響力。網絡謠言種類繁多手段多樣,既有憑空杜撰、斷章取義等“傳統”類型,又有模仿新聞、冒充權威等更具隱蔽性和迷惑性的新類型。大致具有以下特點:
01
緊跟熱點事件
網絡謠言通常會借助當前社會熱點事件推測或編造所謂的“內幕”“真相”,吸引網民眼球引發關注。
02
情緒導向性強
有些網絡謠言本身自帶情緒,容易引發網民“共情”,形成快速傳播。
03
編造手段多樣
個別賬號使用“XX法律人”“某某媒體人”“XX新聞看點”等模糊名稱,或者使用官方圖片標志,進行二次配音、配文等,以達到冒充專業人員或官方機構的目的,使公眾難辨真偽。
04
信息來源模糊
網絡謠言通常會故意模糊信息來源,篡改時間地點,拼湊多個事件進行編造,以達到吸粉引流的目的。
發現網絡謠言怎么舉報?
目前,青島網警在微博、今日頭條、抖音、微信公眾號等主流平臺開通了“青島網警巡查執法”賬號,當網民發現并判斷該信息為謠言信息后,可以通過私信向“青島網警巡查執法”官方賬號舉報,警方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置。另外,各平臺針對發布賬號和發布內容均設置了舉報功能,廣大網民可以向平臺進行舉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