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市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解讀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動我市人形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近日,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研究制定了《青島市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現將相關情況作如下解讀。
一、《行動計劃》制定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人形機器人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集成了芯片、傳感器、軟件、人工智能、通信、機械、材料等諸多前沿技術應用,是實現具身智能的最佳形態。2023年10月,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打造2-3個產業發展集聚區。2024年4月,省工信廳等11部門印發《山東省促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明確構建濟南、青島兩翼齊飛,其他市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
近年來,青島市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涵蓋上游的關鍵零部件制造、中游的整機設計與生產,到下游的廣泛應用場景和數據資源。制定和實施《行動計劃》,是為了明確我市人形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和推進路徑,有效調動凝聚各方力量,激發更多的創新活力,推動各方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合作創新,為產業注入動力,助推我市成為國內重要的人形機器人研發制造應用基地。
二、《行動計劃》的總體要求是怎樣的?
《行動計劃》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緊抓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為引領,以人形機器人整機和關鍵部組件產品研發為主線,以特定行業典型場景應用為特色,大力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加快培育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體系。
三、《行動計劃》提出的發展目標是怎樣的?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全市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基本建立,培育5-8家人形機器人領域重點企業,整機產品生產制造實現突破,在智能傳感、減速器等關鍵部組件領域形成一批創新成果,在制造、民生服務等領域開展示范應用,成為國內重要的人形機器人研發制造應用基地。
四、《行動計劃》的產業布局是如何規劃的?
《行動計劃》提出,以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為引領,以人形機器人整機和關鍵部組件技術和產品研發為主線,以特定行業典型場景應用為特色,聚焦“3+2+4”產業發展路徑(“3”即突破“大腦”“小腦”“肢體”三類關鍵技術;“2”即發展基礎版、功能型兩類重點整機產品;“4”即做強傳感器、執行器、控制器、動力能源四類關鍵部組件),夯實關鍵技術基礎,布局整機產品制造,帶動關聯配套產業集聚,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五、《行動計劃》提出的重點任務是什么?
《行動計劃》提出了5大重點任務。一是實施關鍵技術攻關行動。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開展關鍵技術攻關,促進創新成果轉化。二是實施重點產品突破行動。加速整機產品落地,豐富關鍵部件供給,加快算法模型融合。三是實施場景應用牽引行動。制造行業先行先試,家庭應用創新迭代,民生領域加速推廣,特種領域落地突破。四是實施產業集群培育行動。優化空間布局“建集群”,培育壯大企業“強梯隊”,開展雙招雙引“補短板”。五是實施要素資源提質行動。優化數據采集供給,統籌算力設施建設,健全產業標準體系。
六、如何保障《行動計劃》的實施?
《行動計劃》提出了4項保障措施。一是建全工作機制。發揮人工智能產業及重點項目推進專班的組織協調作用,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和產品在重點行業領域的創新應用。二是強化政策支持。發揮相關專項資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產業鏈關鍵環節,加大對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引導支持力度。三是強化人才支撐。加強人形機器人相關領域高端人才、緊缺急需人才引進和學科專業建設。四是優化產業生態。加大特定場景挖掘和共性場景推廣力度,定期遴選典型應用場景清單和推薦目錄,提升產業知名度和影響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