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上半年工作情況
2023年以來,市國資委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錨定“走在前、開新局”要求,扎實推動國資國企工作實現“三個爭先”“四個突破”“五個提升”。截至6月底,監管企業資產達到1.28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實現營業收入1360.67億元,同比增長17.5%,實現利潤62.78億元,同比增長7.8%。
(一)奮力攻堅,推動三項工作實現爭先
1.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連續三次獲得A級評價。在連續兩次獲得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最高A級評價基礎上,5月份再獲A級評價,改革成績位居同類城市前列。我市考核分配、黨建工作等做法入選三年行動典型案例,6戶企業入選“雙百行動”“科改示范行動”。扎實推進綜改試驗,形成16項標志性成果,得到國務院國資委認可,在全國綜改試驗座談會上做交流發言,河南、西安等省市國資委來青學習經驗做法,為全國國資國企改革貢獻“青島經驗”。
2.大數據監管系統建設以高分成績通過驗收。建成大數據監管系統,實現對市直企業、各區(市、功能區)國資監管機構和重點國資監管業務全覆蓋。在國務院國資委現場驗收評估中,青島獲評“優秀”等次,位列第7名,位居計劃單列市第1名。
3.在以黨建保障落實國家戰略上探索出新路徑。為強化廉政建設在保障國有企業服務國家戰略的作用,會同市紀委監委機關聯建以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為背景的青島市企業廉潔教育館,于5月18日開館,這是省內首家、全國領先的以落實國家戰略為背景的廉潔教育館。
(二)凝心聚力,推動四項工作實現突破
1.創新綜合業績分析機制。建立企業年度經營績效綜合分析機制,聘請中介機構逐戶對監管企業進行系統分析和專業評價,找準企業發展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為國資監管提供智庫支持。
2.加強對混改企業監管。會同市委組織部,研究起草“關于加強市屬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對混改企業實行分類管理,填補制度空白。起草重點混改企業重大事項報告清單,對混改后重要企業實施特別管理。
3.全面建立對標工作體系。建立對標世界一流價值創造行動工作機制、對標一流質效提升工作機制,明確工作目標,形成對標奪標“路線圖”。構建行業橫向對標與歷史業績縱向對標相結合的多維評價體系,引導企業爭先進位。今年海灣化學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青啤集團入選山東省爭創世界一流企業名單。
4.高標準推動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印發《關于青島市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完成首本《青島市國資國企社會責任藍皮書(2022)》編制工作,召開藍皮書發布會,全方位展示全市國資國企社會責任工作成效。
(三)真抓實干,推動五項工作實現提升
1.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組織開展主題教育,堅持學思用貫通,舉辦4期專題學習班,不斷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堅持知信行統一,開展“貫通式”調研,形成18篇調研報告,并在項目一線召開調查研究成果交流暨典型案例剖析會,交流成果,檢視不足,研究提出改進措施,做好調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切實將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指導實踐的強大動力。常態化制度化抓好市直企業黨委書記評議、基層黨組織建設等工作,不斷夯實國企政治基礎。深入實施“強黨建、興國企”行動,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與市委統戰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市直企業統一戰線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黨委統戰部,做實企業統戰工作。
2.匹配城市戰略作用進一步發揮。抓牢項目建設。今年匹配城市戰略項目共有157個,總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已開工投資112個,開工投資率達到71.3%,已完成年度投資246億元,同比增長11%。深化投資合作。加強招商引資,上半年引進外資1.82億美元;推動中國醫藥、中國能建等央企在我市布局醫藥、新能源等項目。盤活存量挖掘增量。會同市自規局推動市直企業22宗總面積591畝的低效存量土地盤活利用;配合市財政局研究推動符合條件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注入市直企業相關工作。
3.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完善協同監督。與審計局聯合出臺《關于建立市直企業重大協同監督機制的意見》,實現部門協同聯動。強化合規管理。印發《市直企業合規管理提升工作實施方案》,在2+X重點領域開展合規管理提升工作,推進依法治企。規范產權交易。出臺《青島市市直企業資產評估管理工作指引》,指導青島產交所在全國37個國有產權交易機構中率先出臺《有限合伙企業國有份額轉讓操作指引》,促進全市國有資產規范流轉。加強考核激勵。對公益類企業按照功能公益性業務和市場化自營業務,分別確定考核指標;指導紅星化工所屬企業開展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工作,已完成方案論證。
4.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健全。探索優化外部董事隊伍結構,擇優續聘18名兼職外部董事;壓實外部董事責任,召開專職外部董事述職會議,完成外部董事年度履職考核;規范外部董事行權履職,編撰外部董事履職指南,舉辦專題培訓班,提升履職能力。建立董事會秘書工作交流機制,印發《關于建立市直企業董事會秘書工作交流機制的通知》,創新提出市直企業輪值主辦交流、市國資委集中培訓研討、政策文件制訂征求意見3項舉措,打造董秘交流平臺。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實施飲料集團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打造“集團+子公司”全覆蓋的職業經理人改革模式。至6月底,共有10家市直企業在57戶子企業中推行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在崗職業經理人94人。
5.服務企業成效進一步提升。落實全市部署,開展“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創新開展“一對一”聯系服務企業工作,常態化制度化服務企業,上半年走訪調研市直企業60余人次,協調推動解決問題30余項。
二、存在問題
一是企業競爭優勢不突出。雖然市直企業資產規模在全國同類城市位居前列,但是盈利能力偏弱;國資布局主要集中傳統產業,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少、帶動力弱。二是企業的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國家級研發機構少,對重大技術攻關的承載力不足;科技人才特別是高端專業化人才、應用型研發人員短缺,基礎研究、高新技術領域的研發能力偏弱。三是部分改革成效需要進一步提升。雖然推動市直企業全部制定了黨委前置研究討論事項清單,但是對企業進行抽查時發現,個別企業對納入清單研究范圍的事項標準不夠清晰,存在個性化不足、照抄照搬上級文件等問題。
三、下一步工作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部署,緊扣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兩個途徑”,堅持市場化經濟改革方向,抓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和綜改試驗兩大改革任務,推動國企改革走深走實;堅持服務國家和城市戰略,服務全市“三條線”重點工作,實施“雙千億”工程,持續優化調整國資布局;堅持以管資本為主,完善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體系,健全國資監管體制;堅持黨的領導,組織開展好主題教育,持續開展清廉企業建設、“強黨建、興國企”行動,不斷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市直企業黨建統領力、城市建設帶動力、產業發展引領力、企業科技創新力、服務城市保障力、風險防控處置力,打造發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經營機制新、布局結構新的新時代“四新”國企,進一步發揮國有企業在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和安全支撐方面的作用,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