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春林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盡快啟動編制膠州灣生態修復專項規劃,提升和改善青島“母親灣”環境現狀的建議收悉。市海洋發展局會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進行了研究辦理,現將辦理意見答復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況
(一)實施膠州灣年度調查監測,構建生態本底數據體系
2023年,市海洋發展局委托自然資源部北海生態中心組織開展了膠州灣年度調查監測工作,結合膠州灣潮間帶和近海海域的不同環境特點,通過對膠州灣不同海域開展生態本底調查,對膠州灣內海洋生物多樣性、濱海濕地、濕地鳥類、濕地植被、海洋生態災害及開發利用、膠州灣底部部分區域淤積情況等現狀和變化趨勢進行了分析,明確了膠州灣鳥類及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物量,以及構成膠州灣生態體系的各要素特點及相互關系現狀,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膠州灣生態本底狀況數據集,對膠州灣生態保護提出對策建議。
(二)開展膠州灣生態問題與風險分析,強化膠州灣保護管理
市海洋發展局結合膠州灣年度調查監測數據,市生態環境部門結合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均對監測結果進行科學研究、客觀評價,分門別類的對膠州灣生態問題與風險進行了分析。
1.開展生態安全問題分析。通過調查監測,分別從氣象氣候、水文、地質地貌、海洋生物等體系,分析了膠州灣海水質量、沉積物、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和潮間帶生物、魚卵仔魚、生物質量狀況及年際變化趨勢,同時,結合地質結構、熱帶氣旋、寒潮、海冰發生情況,分析了膠州灣面臨的主要風險災害。
2.開展環境結構與功能問題分析。2013年以前,膠州灣受圍填海活動的影響,海洋生態環境功能減弱,以及膠州灣海域面積的減少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2013年市人大劃定膠州灣保護控制線,市政府開展膠州灣岸線整理保護三年行動,2014年市人大立法頒布實施了《膠州灣保護條例》。經過十年的整治,膠州灣海域面積縮小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膠州灣海域養殖網箱、筏架等養殖設施全面清理,退還海域面積達20余公頃。環灣綠道建成,景觀品質不斷提升。膠州灣區域建成15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集中處理有效減少了陸源污染物排海,切實提高膠州灣海域的水質環境。
3.開展生物多樣性失衡等問題及變化趨勢分析。膠州灣生物種群主要由海洋生物、陸生植被及野生鳥類等種類組成。海洋生物多為常見的經濟類海洋物種,陸生植被近年來通過監測,在洋河河口、大沽河河口、白沙河河口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大豆,呈零星分布,受人為活動干擾程度中等。監測到珍稀瀕危水鳥2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6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收錄的近危物種11種。通過逐年部分區域監測數據分析,受墨水河附近人為建設活動以及養殖池塘廢棄等原因,膠州灣鳥類數量在2019年和2020年數量顯著下降,在2021至2023年數量逐漸回升,水鳥種類和數量均成倍增加。
4.理想環境參照系的建立等分析情況。2020年我市相繼提出對標世界最美灣區,打造最美海灣的理念,為此通過青島市膠州灣保護委員會、灣長制等相關議事協調機制,我市相應制定了年度工作重點任務,召開全市灣長制、膠州灣保護委員會全體會議,研究解決當前膠州灣保護的重要事項,推動最美海灣建設相關工作。
5.社會、經濟、文化、歷史情況分析。膠州灣作為我市的母親灣,其優越的地理環境條件為區域人類社會的早期活動奠定了基礎。數千年以來,本區域人類活動依托膠州灣,以灣興港,以港興市,認知、開發、發展著膠州灣的“漁鹽之利、舟楫之便”,創造了寶貴的歷史文化根脈,漁業、鹽業、航海與港口等傳統社會生產生活類歷史文化資源底蘊深厚。近年來,我市從延續社會經濟、文化歷史的角度組織開展膠州灣保護工作,設立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梳理膠州灣社會經濟發展人文歷史傳承的相關資料。面向社會集中開展膠州灣保護普法宣傳,提高全民膠州灣保護意識,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6.現有規劃、管理制度和政治法規情況。一是制定相關法律法規。2014年頒布的《青島市膠州灣保護條例》,明確了膠州灣保護范圍和要求,堅持保護優先、規劃先行、陸海統籌、綜合防治,嚴格控制膠州灣保護范圍內開發時序,確保土地、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二是劃定海岸建筑退縮線。按照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等11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建立實施山東省海岸建筑退縮線制度的通知》要求,完成全市海岸建筑退縮線(區)劃定成果,包括膠州灣沿海的海岸建筑退縮線的劃定,加強膠州灣沿海生態系統保護。三是編制完成了相關規劃。按照國家海洋公園管理要求編制完成《青島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總體規劃(2016-2025年)》。按照國土空間規劃管按要求,正在編制《青島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青島市海岸帶及海域空間專項規劃》,已將膠州灣作為13個一級分區之一,設定約束性指標,為膠州灣保護提供國土空間規劃引導和管控。
(三)謀劃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布局,明確膠州灣生態修復總體要求和目標
2021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展《膠州灣岸線公共空間規劃》編制工作,規劃以膠州灣生態修復和岸線優化為出發點,對岸線公共空間貫通情況進行評估,形成了濱海生態景觀修復、岸線公共空間優化、環灣慢行空間規劃等專題。目前正在編制的《青島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中,已明確膠州灣區域總體要求和主要修復任務,統籌陸海功能和生態景觀風貌,加強陸源入海污染管控,強化大沽河、墨水河等河口等典型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和鳥類棲息地保護修復,整治提升人工岸線,推動膠州灣國家海洋公園建設。修復規劃中涉及膠州灣相關項目包括膠州灣區域生態海堤建設和岸線環境整治、大沽河入海口段治理、環灣河流河道整治、互花米草治理、濕地生境修復等在內的生態修復項目。
(四)強化膠州灣區域環境承載力研究,科學實施膠州灣健康評估
市生態環境局以膠州灣為試點,開展了膠州灣生態系統健康與安全評價,加強海洋環境保護研究。全面調查研究膠州灣海洋生態環境現狀和中長期變化趨勢,通過綜合分析灣區及臨近海域生態系統健康和生態承載力,構建完成膠州灣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和安全評價指標體系,評估膠州灣近十年海洋生態系統健康水平,預測了未來五年膠州灣生態系統健康變化趨勢,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灣區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五)強化海洋生態環境監管,持續開展膠州灣生態環境監測評價
市生態環境局通過強化海洋生態環境監管手段,在膠州灣海域設置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站位,每年持續開展膠州灣生態環境常態化人工監測,布設1套浮標系統和2套海基有纜在線監測系統,加強膠州灣海域水質監測,對膠州灣海域水質、海洋沉積物等數據進行監測,并對監測結果進行科學研究、客觀評價,有效掌握近岸海域海洋環境質量狀況。
(六)多措并舉,全面推動膠州灣保護管理工作
一是進一步強化規劃引領。《青島市海洋功能區劃》等各項行業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組織編制市級的濕地保護規劃,將膠州灣區域國家級和省級濕地納入規劃管理。強化膠州灣保護控制線的管理,設立標志樁191個。二是進一步加強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深入開展入灣河流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推進環灣污水處理廠建設。制定港口碼頭污染防治方案,確保污水垃圾集中處理后達標排放。加強農村生產生活污染防治,建立和完善環灣近岸海域和岸灘環衛保潔機制,加強對海漂垃圾和岸灘垃圾清理。三是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快推進濕地修復工程,加強海洋環境及保護對象監測和生物資源恢復等。四是進一步強化監督檢查。加強執法監督,落實日常監管要求。
二、下步工作
按照您提出的建議,我市將持續深入研究,推動膠州灣保護各項工作。
(一)健全完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進一步優化完善膠州灣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推進灣區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實現重點海域實時、連續監測。針對膠州灣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需求,統籌利用各涉海單位、科研院所資源和力量,發揮衛星遙感、無人機、無人船、自動監測系統等先進設備和技術手段,形成灣區全海域的陸、海、空、天監測能力,為膠州灣海洋生態修復工程提供基礎數據。
(二)持續開展膠州灣海洋生態系統健康評估。發揮青島強大的海洋環境科研優勢,利用最新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持續開展膠州灣海洋生態系統健康評估。不斷完善膠州灣海洋生態系統健康評估模型、健全評估指標體系、規范評估方法,為膠州灣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三)推動膠州灣生態保護修復工作。落實《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與污染綜合治理專題報告》,在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控制陸源污染物入海總量,控制入海河流生態需水量底線,推動典型生態系統保護、生態整治修復建設,逐步優化膠州灣區域生態環境,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四)推進外來入侵物種治理。持續推動膠州灣區域互花米草治理后續工作,根據區域互花米草分布格局確定治理區,全面清理周邊點源風險。建立協調機制,協同治理跨行政區域互花米草,保障治理效果,加強跟蹤監測和米草治理的長效管護,防止互花米草二次入侵。
再次感謝您對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支持與幫助!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
2024年5月14日
(聯系人:王維,聯系電話:85883236)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