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家俊委員:
您提出“關于加快海洋產業精心布局 推動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提質增效的提案”收悉。經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構建完善有力的海洋產業政策體系
一是牽頭制定出臺《青島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15條政策》(以下簡稱“海洋15條”)。是全省首部精準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綜合性產業政策,在全國范圍具有領先性和開創性?!昂Q?5條”圍繞青島市海洋產業的難點、堵點,精準靶向施策,在現代漁業轉型升級、海洋裝備提質增效、海洋人才招引集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昂Q?5條”執行以來,累計評審獎補資金9540余萬元,對推動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提質增效發揮重要作用。
二是培育產業領軍人才。制定發布我市第一部精準激勵海洋人才創新創業的人才政策—《青島市現代海洋英才激勵辦法(暫行)》。組織開展青島市現代海洋英才評選,引導激勵經營管理人才帶領企業承接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帶動相關產業鏈上企業協同發展;支持引導科研人才加強應用技術研發和成果本地轉化,促進我市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2022、2023年共評選“青島市現代海洋杰出英才”6名,“青島市現代海洋英才”14名。
三是開展高成長性海洋企業評選活動。對認定為青島市高成長性海洋企業20強的,綜合評定其年度新增地方貢獻情況,給予一次性最高30萬元的補助。2023年經綜合評定,青島海大生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德威科技集團(青島)有限公司、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公司獲評2022年高成長性海洋企業,獎補資金540.9萬元。目前正在開展2023年高成長性海洋企業評選活動。
四是實施海洋之星企業倍增計劃。出臺全國第一部海洋領域市場主體培育的專項政策《青島市關于實施海洋之星企業倍增計劃的18條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海洋之星18條”)。圍繞青島市支持發展的重點海洋產業,分層次、分行業開展“海洋之星”企業倍增計劃,推動海洋新星企業規模倍增、海洋“專精特新”企業躍級倍增、海洋鏈主企業體量倍增?!昂Q笾?8條”針對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給予精準扶持措施。如針對起步階段的海洋初創型企業,從創新孵化、初創投資等角度給予支持。針對發展壯大的海洋成長型企業,從鼓勵研發投入、支持數字賦能、指導融資上市等角度給予支持。針對引領性較強的海洋鏈主、骨干企業,從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品牌塑造培育、國際合作競爭、決策層管理能力提升等角度給予支持?!昂Q笾?8條”建立以海洋初創型企業為主體的海洋新星企業培育庫,共有海洋企業620余家;以發展潛力強勁的海洋成長型企業為主體的海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共有海洋企業180余家;以獲得國家級榮譽、擬上市企業或多項榮譽疊加的海洋骨干型為主體的海洋鏈主類企業培育庫,共有海洋企業130余家;以六大重點產業最具引領性企業為主體的海洋鏈主企業名錄庫,共有海洋企業12家。
(二)加快推進海洋領域的協同科技創新
一是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引入山東省海洋集團重組“省海洋共同體”,推動中船海洋裝備研究院建設“省船舶共同體”,組建“市海洋監測裝備共同體”,已培育涉海企業36家,實現社會融資1.6億元。加快建設海洋氣象研究院,支持哈工程船舶科技園、山東省??圃悍趸鞯葘I孵化載體運營建設,孵化涉海企業超150家。修訂完善《青島市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管理辦法》,引導協同創新中心加強成果本地轉化。對首批認定的22家青島市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開展運行評價,指導各中心規范內部管理,組織認定第二批10家青島市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目前累計獲批省級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33家、省級現代海洋產業技術創新中心4家,認定市級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32家。
二是實施“海創計劃”。加大涉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全市涉海高企638家,同比增長27.1%。在海洋智能裝備、海水淡化、海洋信息等重點領域,立項支持關鍵技術攻關23項4600萬元;立項首批海洋科技創新示范工程2項2000萬元,拉動社會資本科研投入過億元。海洋領域7個項目列入省重點研發計劃,獲經費7067萬元,中國海洋大學獲批駐魯高校服務山東重點建設項目,獲經費5913萬元,加快突破新興產業技術瓶頸,創新引領產業發展。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深入實施“碩果計劃”,出臺16項配套細則,促進科技成果就地交易、轉化和應用,全市涉海技術合同成交額69.35億元,同比增長70%。全國首創“云端研發”模式,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85%,產學研對接4000余次。依托半島科創聯盟、青島檬豆建設“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服務涉海企業200余家,促成涉海技術成果對接產業超50對。全國海洋科技大市場啟動建設,加快打造全國技術交易服務和海洋科技合作新平臺。
二、下步工作打算
青島市將不斷完善支持海洋產業發展的政府服務保障合力,抓好“海洋15條”“海洋之星18條”“海創計劃”等政策落實,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提升服務企業發展的精準性,推進海洋企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推動青島現代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完善服務保障機制。發揮市委海洋辦統籌推動作用,細化任務分解落實,提出海洋企業倍增具體落地舉措,建立調度、推進、落實機制,督促各海洋行業主管部門、各區(市)、相關功能區將海洋企業倍增作為重點工作,推動海洋企業提檔升級。建立分級服務體系,海洋鏈主企業由市領導直通,及時響應企業訴求;海洋鏈主類培育企業由行業主管部門服務,切實開展扶持培育工作;海洋新星培育企業及“專精特新”培育企業由區(市)、相關功能區認領包干,確保每一家企業納入服務保障體系。加快建立海洋企業服務平臺。打造服務團隊,通過政策解讀會、科普講座、技術金融對接等形式,對企業開展精準服務。吸引一批孵化器、科研機構、審計律所、金融機構,打造圍繞技術指導、創新創業、金融資本服務為一體的海洋小微企業服務平臺。
二是強化創新策源能力。加快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構建以嶗山實驗室為引領,以全國、省、市重點實驗室為支撐,梯次布局、特色鮮明的海洋領域實驗室體系。支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謀劃建設,促進超算大科學裝置、海洋科學考察船隊等市場化運行,提升海洋基礎科研和應用開發水平。修訂“海創計劃2.0”,實施海洋科技創新專項,聚焦高端船舶與海工裝備、海洋信息、海洋生物醫藥與制品、海洋新材料、現代海洋漁業、海水淡化和海洋新能源等重點領域,部署近30項海洋產業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加快研發一批海洋重大創新產品。實施海洋科技創新示范工程,集中涉海領軍企業和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研發機構等優勢資源,開展協同創新及應用示范,推動行業技術和產業能級跨越提升,增強海洋經濟核心競爭力。
三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建立領軍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類要素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重點推進建設“省船舶產業共同體”“省海洋共同體”“市海洋監測裝備共同體”,支持青島海檢集團牽頭籌建“省深海智能網聯共同體”、青島海洋食品研究院牽頭籌建“省海洋生物資源高效利用共同體”。加快推動海洋科技大市場建設,支持哈工程船舶科技園、山東省??圃悍趸鞯群Q髮I孵化器運營建設。
四是落實《海洋人才集聚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打造全球高端海洋人才引領區為目標,瞄準海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觀測探測、海洋生物育種四大領域,建立海洋薦才專家、海洋科創平臺、涉海重點企業、海洋科技成果、海洋人才服務五張清單,實施以才引才、平臺聚才、企業攬才、轉化助才、服務留才五大行動,著力集聚一批海洋頂尖人才、科研領軍人才和產業高端人才。
五是組建青島市海洋產學研聯盟。聚焦“海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深海開發、海洋物聯網”六大產業,建設以龍頭骨干企業為主,高校、科研機構等參與的產學研聯盟,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揮聯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成果產業化等互補優勢,切實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成效。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
2024年5月20日
(聯系人:陳祥,聯系電話:13256890826)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