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市教育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耕細作、求實求效、擴優提質、務本務根,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構建教育發展新格局,建設教育強市,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一、突出優質均衡,形成教育公共服務新格局
1.推動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印發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0所。積極推進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創建工作。健全聯盟辦園管理體制和評價體系。創新優質園創建機制,組織認定300所市示范(省一類)幼兒園。
2.推動中小學擴優提質。新建、改擴建中小學30所。推進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工作。研究制訂中小學特色辦學、精致管理、品質立校的實施意見和支持小規模學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見。深化集團化辦學改革,建好首批市級實驗學校。研究制訂特色高中建設方案,深化綜合高中改革,鼓勵具備條件的職業學校舉辦綜合高中。
3.推動民辦教育高質量發展。持續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行動,推動民辦教育智能管理服務系統廣泛運用,擴大培訓機構資金監管試點,加強培訓機構動態監管。繼續推進民辦學歷教育學校教師養老保險試點。穩妥推進民辦學校分類改革,鼓勵支持高水平民辦學校成立民辦教育發展集團。
二、融入新發展格局,提升教育支撐創新發展能力
1.高水平推進職業教育高地建設。積極推動青島國際職業教育科技產業城、青島信息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建設。支持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和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開設應用型本科專業。調整優化中職學校專業設置。推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學院、專業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繼續推進國家首批產教融合型城市、“1+x”證書制度和現代學徒制試點,整體推進職業院校與技工院校融合發展。探索“雙元三地”德國雙元制職教青島模式。
2.推動高等教育校地融合發展。研究制訂促進高等教育機構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推動與北京大學等一流大學簽署深化合作協議,引進更多頂尖資源落地青島。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康復大學,協調加快山東大學青島校區二期等高校項目建設。組建在青高等教育機構合作發展聯盟,實施在青應用型本科高校產教融合示范專業建設工程。
3.加快學習型城市建設。依托青島開放大學,打造繼續教育新平臺。推進“互聯網+繼續教育”,擴增“青島全民學習網”課程資源供給。推進各類學習型組織和學分銀行建設。積極發展老年教育,實施老年人智能技術日常應用普及行動。
三、堅持五育并舉,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
1.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研究制訂新時代學校思政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構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體系。指導中小學“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開展“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繼續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示范學校、陽光校園、文明校園等創建工作,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2.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立健全“節、賽、會、展、演”機制,精進實施《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研究制訂新時代中小學體育、美育工作三年行動計劃,改進加強體育、美育工作,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審美素養。做好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賽事組織工作。研究制訂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加快落實國家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革試驗區建設任務。推廣應用《勞動教育(實驗)》教材,促進勞動教育常態化實施。
3.拓寬人才培養路徑。落實《青島市推進“強基計劃”工作實施方案》,做好特殊稟賦學生選拔培養工作。深化科技教育“雙百”行動,推進中小學創新實驗室建設。創建高水平海洋教育特色校,組建青島市海洋教育集團。深入開展“心理專家進校園”活動,建立常態化心理輔導與心理援助機制。研究制訂加強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工作的意見,打造憲法教育和法治體驗特色活動。探索成立青島市中小學生存教育學校,加強中小學生生存教育。
4.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常態化開展家長、校長、局長見面活動和“優秀家長進課堂”活動,完善“青島家校合作網”,推進網上家長學校建設,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打造“家長大課堂”“家校面對面”“教子有方訪談節目”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品牌。全面推廣《小學生“三點半”實踐教育叢書》,優化小學生課后托管服務。
四、強化創新引領,持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1.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印發《青島市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實施意見》。結合學生全面發展“十個一”項目,構建具有青島特色的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式。探索中小學生家庭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管理改革。繼續完善“分數帶”錄取模式,擴大高中學校自主招生規模。啟用全市義務教育招生系統,實現“一網通辦”。實行普通高考網上確認。做好戶籍制度改革配套的隨遷子女入學(入園)政策制訂工作。
2.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制訂新時代中小學教育教學和教研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導中小學實施強課提質行動,探索基于情境、問題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模式,推進教學組織、教學方式、教學研究和學習方式改革。健全市、區(市)、校(園)三級教研體系。研究制訂關于實施學生分層分類分流教育的意見,關注學業成績后30%學生的學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整體質量。
3.深化現代教育治理改革。指導中小學做好章程修訂和正面清單、負面清單實施工作,推行幼兒園、民辦中小學和校外培訓機構正面清單、負面清單制度。探索教育行政執法標準化試點。深入開展“放管服”改革,加強教育服務標準化建設,全力打造“教育服務、叫您滿意”工作品牌。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開展區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學校督導評估、教育質量監測和教育重點工作任務專項督導,建立教育督導結果發布、限期整改、協同聯動和問責機制。
4.深化教育對外開放工作。加大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力度,推進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建設。支持青島大學、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等高校共建“上合經貿學院”,推動中德工業大學和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青德學院建設。深化中外人文交流,舉辦上合組織國家城市教育論壇、第四屆中國·新西蘭未來青年領袖峰會、中日韓青少年交流等活動。加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和高中段中外合作辦學管理。用好全球中文學習平臺,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5.推進“互聯網+教育”融合發展。擴大青島教育e平臺服務覆蓋面,推動平臺在市、區(市)、校的系統深度融合和用戶廣泛應用。發揮在線教育優勢,支持平度、萊西農村學校信息化建設。開展人工智能教育攻堅行動,推進人工智能課程普及、實驗室建設和學生人工智能素養測評工作,深化人工智能教育聯盟工作。開展智慧校園、新裝備新技術試點應用評估,提升學校智慧學習環境建設水平。
五、夯實發展基礎,提升教育高質量發展保障水平
1.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常態化、制度化。在全市教育系統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完善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組織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
2.加強干部教師隊伍建設。研究制訂《關于加強校長隊伍建設的意見》,深化校長職級制改革,加強名校長隊伍建設。創新師德考核評價機制,加大師德失范問題查處力度。完善教師招聘機制,深入推進“三定一聘”管理改革。完善教師專業發展平臺,推進實施教師職稱評審權力下放工作,加強“三名工程”人才考核管理。
3.營造教育安全穩定發展環境。深入開展安全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師生防范意識和避險逃生能力。推進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范建設和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開展經常化校園安全自查和隨機式校園安全督導檢查,及時化解風險隱患。加強中小學幼兒園“三支隊伍”的融合建設和管理,實現“三支隊伍”全覆蓋。實施中小學生營養午餐計劃,滿足中小學生在校集中安全就餐需求。
4.毫不放松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持續開展集中專項督查和日常隨機督查,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五有”措施,做好風險評估研判,強化健康風險提示和校園管控。拓展教醫融合路徑,提升全市中小學校校醫配備水平,創新健康教育機制,完善校園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