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以來,全市教育工作以“提質擴優”為主線,深化教育改革,強化攻堅突破,加快構建具有青島特色的高質量教育體系?;A教育擴優提質、學生體質健康提升、智慧教育賦能等近十項工作經驗在全國、全省推廣,職業教育、藝術教育、集團化辦學等工作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報道。
一、突出擴優提質,在“上好學”上取得新進展
1.加快推進新優質學校建設。統籌學齡人口排浪式變化趨勢和城市更新發展需要,優化優質教育資源配置,推動新建改擴建學校30所,開工率達到73.3%,續建完工40所,完工率達到47.5%。繼續抓好公辦園優質園建設、新校高位發展、初中強校提質、特色高中創建等關鍵任務實施,出臺深化集團化辦學改革意見,推動優質學校集團持續發展;采取赴高校高端研修,赴南京、上海等先進城市中小學沉浸式實訓等形式,提升新建學校、初中強校提質試點校和全市初中校長能力素質。全市新增公辦園22所,提供公辦學位5800個;新增省級特色高中4所、學科基地8所,72名優秀校長實行“一長多?!鞭k學,涉及學校數168所,一批新優質學校向教育發展薄弱區域布局,70%的初中強校提質試點校與區域內的標桿校差距明顯縮小,主城區教育“南強北弱”“西強東弱”的傳統格局真正發生改變。
2.全力攻堅區域教育均衡發展。開展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實時監測,緊盯重點區域、關鍵領域分批推進創建,加大90余項問題的解決力度。投入1.45億元,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深化強鎮筑基行動,51所農村薄弱園改造項目全面展開,4個鎮獲評第四批教育強鎮筑基省級試點鄉鎮,省級試點鎮達到16個。李滄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評估認定,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城陽、膠州6個區市通過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評估認定,通過國家評估認定數量位居全省首位。
3.持續辦好一批教育惠民實事。實施幼兒園長幼隨學政策,推動有條件的幼兒園延時托管和開設托班,203所幼兒園完成托育備案,提供托位超過1萬個,延時托管試點和長幼隨學政策分別惠及幼兒1463名和2017名,解決了幼兒家長接送和看護不便等難題。提高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完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發放助學金6100萬元,保障了5.4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修訂補充、明確208項學校安全工作負面清單事項,強化安全底線意識,深入開展消防安全、防溺水、校園欺凌和交通安全等排查整治,整改各類隱患5152項。出臺加強校長配餐(食堂)管理十條措施,開展財務管理規范提升年活動,成立食品安全領航員工作室,探索“政府+社會”協同機制,持續改善鄉村薄弱學校食堂條件,學校食堂和食品安全日常管理水平得到提升。6所中小學獲評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居全省首位。
二、突出立德樹人,在“提質量”上取得新成績
1.構建全環境立德樹人新格局。成立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指導中心和思想政治理論宣講指導中心,舉辦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思政微課堂等比賽,持續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加強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和生涯規劃三位一體建設,首批建成10個市級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遴選百人名師成員團隊,針對常見心理問題,研發各學段心理健康課程參考教案4冊共85節,建立精神衛生專家進校園和心理教師進醫院“雙進”機制,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深入推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十個一”項目進課程,實施學生體質健康強健行動,加大“每天一節體育課”和陽光運動1小時落實力度,加強校園足球特色校、明眸強脊閉環管理試點班和近視防控科普微基地建設,我市中小學生體質監測合格率和優良率均居全省首位,青島六十七中獲得2024耐克全國高中籃球聯賽亞軍,創造全國高中籃球聯賽山東省最佳戰績。成功舉辦第二屆青島高校大學生藝術節。
2.打造高水平課堂教學新樣態。研究制訂教學改革系列措施,繼續抓實分層教學、精品課程建設、尖兵教師培養和校長課程領導力評價等舉措,強化數字賦能,研發建設集合資源、管理、培訓、研討等功能于一體的線上教研平臺,組織名師空中公益課堂120余節、“名師導學+在線答疑”課程208期,錄制上線1000個“青快學”重難點講解小微短視頻,擴大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配備科學副校長,加強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我市基礎教育質量繼續保持穩中有升態勢,4所中小學校獲評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
3.實現高素質教師隊伍新突破。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開展教師理想信念教育、致敬師德模范、師德素養提升等六項行動,強化教育家精神學習實踐。持續優化多元化招聘辦法,吸引一批省師范類高校從業技能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教育部直屬師范類院校碩士研究生、部屬院校優秀碩士畢業生加入教師隊伍。健全教師梯隊培養體系,積極培育教育名家,9名教師入選首屆齊魯教育名家工程,占全省18%;55名教師入選第十一批省特級教師,比上屆提高12人,占全省13.75%,居全省首位。
三、突出教育強市,在“強服務”上塑造新優勢
1.提升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水平。穩步推進職業教育布局調整,青島現代職教中心學校一期工程主體完工。中職學校辦學水平不斷提升,3個專業獲評第二批省特色化專業,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和特色專業分別達到10所、20個。13所中職學校、135個專業點通過高水平中職學校舉辦五年制高職教育評審,居全省首位。深化產教融合,新增8個市級產教融合型企業,參與市級現代學徒制試點的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分別達到28個和90個。全省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與現代治理現場會在我市召開。
2.深化高等教育校地融合發展??祻痛髮W正式獲批設置并啟動本科招生,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中科青島科教園等6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穩步推進產教融合示范學科專業建設,發布建設任務書50項。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務中心啟動運行,已匯集在青高校及高等教育機構科技成果1萬余項,聯系重點企業、投融資機構、行業協會等210個。
3.促進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積極打造上合教育高地,推出“打造國際化經貿人才培養平臺”等制度成果,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青島上合學?;I建工作穩步推進。全市具有招收國際學生資質的中小學、幼兒園達到433所。不斷擴大人文交流“朋友圈”,232所中小學被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列入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建設計劃,中小學、幼兒園與國(境)外學校締結友好(姊妹)學校442對。西海岸新區中德應用技術學校舉辦首批越南北寧培訓班,共建“墨子工匠學院”。
2024年以來,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是優質資源仍然不能滿足需求,五育融合育人實效有待增強,教育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仍需要提升。下一步,將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契機,強化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加強改革發展統籌謀劃和工作推進落實,加快教育強市建設步伐。一是推動優質資源再擴容。健全學齡人口監測和教育設施布局動態調整機制,全面完成70所學校新建改擴建任務,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提升至62%,優質園占比提升至85%以上,推動2024年新建學校100%納入集團化辦學。二是推動育人質量再提高。深入推進全環境立德樹人,扎實開展學生體質健康強健行動督查和心理健康篩查,啟動實施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三年行動計劃,開展中小學教學述評試點,提升教師教書育力能力,進一步推動義務教育教學提質增效、高中學校教學全面創優和創新人才貫通培養突破。三是推動服務能力再提升。對接新質生產力等發展需求和城市創新體系建設需要,深化現代職教體系改革,加快推進青島現代職教中心學校二期項目和青島高新職業學校改擴建項目開工,協調推動青島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等高校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支持優質中職舉辦五年制高職,出臺在青高等教育機構服務地方貢獻度評價實施方案,增強產教融合、校地融合建設質效,以教育強有力支撐產業強、城市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