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教育局2025年工作要點
    青島政務網 發布日期 : 2025-03-07
    字體大小: 打印

    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全國、全省、全市教育大會部署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推進教育強市建設,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升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為青島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撐。

    一、聚焦教育強市建設,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

    1.強化教育強市等戰略實施。印發教育強市建設規劃綱要,研究制訂新一輪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領域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等重大項目實施,持續推進全國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設、校園足球人才培養改革和新型足球學校建設改革、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革等試點(試驗)。做好青島市“十五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教育資源統籌調配機制,優化中小學教育設施布局規劃,推動開工、續建中小學、幼兒園20所。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推進膠東經濟圈、青島都市圈高等教育產學研合作交流,繼續建強膠東經濟圈產教聯合體,加強信息化手段應用,推動教學資源共享。

    2.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持續深化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全面落實相關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分設和專職副書記配備要求,健全學校運行機制。進一步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規范提升,強化基層黨支部評星定級動態管理,抓好基層黨支部規范化建設標準落實;加強民辦學校黨組織建設,分批選派民辦學校黨組織書記,擇優選派黨建指導員;試點建立大中小學黨建工作聯合體,培育中小學校黨建創新案例和在青高校黨建創新成果,構建“1+N”黨建品牌矩陣。堅持黨建帶團建,加強團干部梯隊建設,探索建設學校青工委等青年組織,發揮好聯系、凝聚、服務青年的作用。做好少先隊、工會、婦聯、統戰等工作。

    3.加大管黨治黨力度。強化“管業務必須強監管”理念,落實一崗雙責,夯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建立經常性和集中性紀律教育機制,加強警示教育。高質量推進“清廉學校”建設,培育宣傳一批典型學校。動態開展廉政風險排查防控,深入開展新一輪內部巡察。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強化以案促治。馳而不息糾治“四風”,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成果。開展“校園餐”整治“回頭看”活動。

    4.做好意識形態和教育宣傳工作。嚴格落實黨組織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把握學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主導權。開展“啟航教育強市新征程”系列主題宣傳活動。選樹系列網絡宣傳精品,建強三級網絡宣傳員隊伍,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積極做好教育輿情監測、回應和處置工作,完善工作流程,強化網上輿情化解。

    5.提升機關建設質量。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創建活動,培樹機關優秀黨建品牌。創新黨建活動形式,推動機關處室與大中小學幼兒園、各類教育基地等聯創共建。加強黨建陣地建設,打造機關黨建“第一課堂”。繼續開展機關崗位明星評選,舉辦青年干部專題讀書班,加強年輕干部培訓培養。優化機關辦文辦會辦事全過程管理,提高機關運行質效。加強對干部的關心愛護,豐富機關文化生活。做好老干部服務保障和關心下一代工作。

    二、深化五育融合,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

    6.深入實施全環境立德樹人。強化思政課關鍵課程地位,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建立青島市大中小學課程思政實踐指導中心,探索思政課教研、教學、實踐協同育人方法途徑。加強“多彩課堂”大思政課建設,常態化開展全環境立德樹人宣講。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教育,組織開展“立志報國,挺膺擔當”主題教育活動。突出育人成效,深化學校德育工作內涵和特色,規范德育活動形式。豐富課程資源,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增強研學實踐活動實效。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積極推進“教聯體”建設,優化課程資源供給方式,構建線上線下、校內校外一體的家庭教育資源體系,開展家庭教育志愿服務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活動,豐富“愛潤成長”品牌。

    7.積極構建“五育融合”育人體系。優化提升全面育人“十個一”項目,培育優質融合課程,試點開展等級式、進階式評價。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行動,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不低于2小時,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提高3個百分點。實施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完善校園足球培養及競賽體系,支持學校發展校園籃球、足球等特色。深入實施美育浸潤行動,舉辦中小學生、高校大學生藝術節,探索建立大中小學藝術教育聯盟,打造美育育人品牌。成立青島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專業指導委員會,加強學校勞動教育教研組建設,強化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推出一批勞動教育精品微課。研究制訂校園小農場建設標準,推進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繼續加強語言文字工作,打造開放閱讀空間,深化“書香校園”建設。扎實做好學生國防教育和軍訓工作。

    進一步加強學校衛生和學生健康工作。提升學校衛生基礎保障能力,做好校園傳染病多病共防工作。抓牢幼兒園、小學近視防控關鍵階段,規范學生書寫“雙姿”,實行視覺健康全鏈條閉環管理,構建健康用眼綜合管理體系,確保兒童青少年近視率下降1個百分點以上。積極推進市、區(市)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服務中心建設運行,深化教醫協同,組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專家隊伍,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配備、培訓、課程、活動、篩查等工作,構建市、區(市)、校三級聯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

    8.深入推進課程、教學和育人方式改革。落實《青島市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深入推進課程建設實驗聯盟校基地校工作,建設優質銜接指導課程,加強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和初高銜接學法指導。研究制訂中小學校長課程領導力提升行動計劃,全面開展中小學校長課程領導力評價。加強新教材培訓,優化義務教育新課標教學實施路徑,深化大單元教學,深入推進學科快速發展學校和學科引領發展學校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做好優秀教學成果培育推廣工作。開展訂單式、任務式、跟蹤式教研,推廣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加強學生分層分類精準培養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扎實推進拔尖創新后備人才專項培養計劃,完善選拔機制和貫通培養體系,爭創省級拔尖創新后備人才培養特色學科。加強科學教育,開齊開足實驗課程,持續開展“科學家進校園”活動,提升課后服務科技類課程比例,打造海洋教育等特色,試點科學教育貫通式培養,探索開展中小學生科學素養監測。強化“雙減”動態、長效監管機制建設,開展“基礎教育規范管理提升年”活動,落實作業公示、睡眠管理和教輔材料征訂等制度,鞏固規范辦學和校內減負工作成果。

    三、強化攻堅突破,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9.推動學前教育固本培優。做好《學前教育法》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優化幼兒園結構和布局,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提升至66%,完善普惠性民辦園認定、管理和保障機制。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推進托幼一體化管理。加強幼兒園內涵建設,落實幼兒園課程建設指導意見,繼續推進省、市游戲活動實驗工作,優化聯盟辦園模式和評價辦法,全市優質園占比達到90%以上,鎮街中心園100%創建為省級示范園。

    10.推進中小學擴優提質。優化新校高位發展政策體系,推動建立新建學校發展共同體。啟動新一輪初中強校提質行動。深入推進強鎮筑基行動,推動農村小規模學校有序撤并和寄宿制初中有序建設,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加快建設青島二中東校區、青島五十八中北校區,啟動科技高中建設,爭創一批省級特色高中和特色學科基地校。優化集團化辦學布局,全市薄弱義務教育學校100%納入集團化辦學,縣域公辦普通高中100%納入結對幫扶。

    促進特殊教育質量提升。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十五年一貫制辦學。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全市特殊教育學校100%達到省辦學質量要求。制定孤獨癥兒童教育指南和質量評價體系,支持打造孤獨癥品牌學校。

    11.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優化全市職業院校空間和專業布局,統籌青島職教園一期入駐辦學,推進職教園二期、三期工程建設,推動全市中職基本辦學條件100%達標。繼續支持高水平中職學校舉辦初中后五年制高職,推動青島健康科技職業學院招生運行,支持高職院校開展“雙高”建設。建立項目制運作機制,建強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推進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試點。統籌高中階段教育資源,深入開展綜合高中試點和職普融通試點。聚力提升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參賽水平,推進成果轉化,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12.縱深推進高等教育校地融合發展。深化與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大學(青島)等高校校地共建,支持康復大學新型研究型大學建設,推進上合經貿學院籌建工作。深化產教融合學科(專業)建設,持續開展高校服務地方活力績效評價,支持在青高校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深化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務中心建設,加快建成高校開放共享“一站式”“全鏈條”公共轉化平臺,定期舉辦高校科技成果路演等活動,推動一批服務“10+1”創新型產業體系的科技成果在青落地轉化。

    13.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加強民辦學校規范辦學和日常監管,嚴格落實年檢評價清單制度,開展財務管理專項審計,抓好問題整改和風險預警防范,促進民辦學校健康發展。持續強化校外培訓治理,嚴控學科類培訓,規范非學科類培訓,加強校外培訓行政執法,完善超視距監管執法系統應用,實現數字化、全流程管理。

    14.積極推進終身教育發展。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建強市、區(市)、鎮(街)、村(社區)四級工作體系,支持青島老年開放大學建設,推動社區教育與老年教育融合發展,打造50個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示范點。推進國家終身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應用,整合青島全民學習網、“匯學琴島”老年教育電視課堂等平臺,匯聚數字化課程資源2萬個。

    四、深化改革開放,全面激發教育發展活力

    15.深化教育治理改革。落實《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教育評價體系的若干措施》,推進省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應用,深入開展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試點,設立一批試點區(市)、學校和學科,培育遴選一批優秀案例。繼續開展“十不得一嚴禁”定期監測。

    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做好學前教育地方立法修訂調研和民辦中等學歷教育學校辦學設置標準等規范性文件研究制訂工作。完善法律顧問規范化管理制度,強化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法律顧問作用發揮。加強“以案釋法”案例開發,扎實開展“學憲法講憲法”和法治體驗活動。加強教育行政執法實訓基地建設,規范提升教育行政執法工作。

    16.深化教育督導評估工作。加強動態監測,持續推進“兩縣”創建工作,鞏固深化創建成果。優化市對區(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工作機制,完善重點工作公示制度,推動教育強市建設重點任務落實。指導學校制訂新一輪五年發展規劃,深入開展學校“一校一尺”發展性督導評價。落實《青島市督學管理辦法》,選優建強督學隊伍,建設領軍督學工作室,完善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和學校視導員制度,提高經常性督導和學校內部督導實效性。繼續開展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扎實推進監測問題整改。

    17.構建數字化教育新生態。研究制訂人工智能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完善青島市數字教育研究院運行機制,建立數字教育教學、教科研及應用體系。深化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應用推廣,培育智慧校園100所,打造智慧高效課堂、校園管理和教育治理等場景應用50個。建設青島市教育大數據中心,推進智慧同步課堂教室建設和常態化應用,提高數據應用水平。繼續做好首席信息官、數字化領航校長和數字化精英教師培養工作。

    18.打造教育對外開放新高地。高水平推進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青島上合學校等國際化學校建設,進一步打造青島“上合教育”品牌。建設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積極推動海外“班·墨學院”建設。加大教育人文改革實驗區成果推廣力度,實施一批中外人文交流合作品牌項目,開設中外人文交流“空中課堂”。辦好中外青少年手拉手交流營等活動。加強國際理解教育,鼓勵中小學開發國際理解教育校本課程,開展多語種教學,培育學生國際視野和交往能力。

    五、夯實發展基礎,推動教育保障能力系統躍升

    19.加強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推進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工作。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完善教育優秀人才引進和教師調配、共享機制。強化師德師風正向引導和案例警示教育,加大師德失范行為督查和懲治力度。加強校長梯隊培養。深化教師精準培訓改革,加強校本研修,加快推進數字賦能教師發展,完善名師晉級研修機制,開展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提升教師學科能力素養。啟動小學高年級與初中低年級“貫通教學”教師能力提升計劃。推進尖兵教師系統培養和考評工作。開展科學教育專題研修。加強班主任、思政課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提升班主任與家長進行溝通的能力。探索職業教育教師校企雙培養制度。

    20.多方保障教育投入。建立健全財政教育投入持續穩定增長機制,全面落實各類教育生均財政撥款和學生資助標準,確保“兩個只增不減”。落實全學段學生資助政策,提高高中階段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擴大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覆蓋面。進一步發揮教育發展基金會作用,引導規范社會力量捐資助學。強化教育審計監督,強化教育財務隊伍專業化建設,提升教育經費使用效益。加強教育事業和教育經費統計工作。

    21.推進教育關愛服務體系建設。高效辦好“教育入學一件事”。推廣幼兒園延時托管服務。完善第三方引入、管理、評價機制,豐富課程超市,優化提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質量。實施農村薄弱中小學食堂保障提升工程,升級完善95所農村薄弱中小學食堂設施設備,繼續實行農村小規模學校食堂運行補助政策。建設校園食堂數字化管理系統,推動食堂管理“數字化”轉型。開展校長關愛老師、老師關愛學生活動,落實中小學校長陪餐、校級干部上放學執勤等制度。繼續開展好“四進一見”公益服務活動,為家長提供權威、專業、及時指導。

    22.維護校園安全和諧穩定。實施校園安全防護提升工程,強化監督指導,加強預防學生欺凌、預防溺水、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網絡安全等專項防治和專題教育。抓實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和中小學生安全應急體驗。加快校園安防體系智能化應用,強化校園安全全方位、拉網式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健全校園周邊安全聯防聯控聯處的機制。加強考試安全綜合治理。聚焦“接訴即辦”和“事要解決”,建立家長關注信息每周公示制度和推進解決機制,強化“12345”等渠道群眾訴求辦理質效,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推動信訪工作法治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中文字幕日韩第十页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网站|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最近免费2019中文字幕大全|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 熟妇人妻系列aⅴ无码专区友真希| 国产成人AV片无码免费|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无码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无码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区国产区在线播放|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专区| 88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在线天堂中文WWW官网|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字幕在线视频|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