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我局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狠抓落實,攻堅克難,以“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為抓手,不斷增強高質量科技供給,支撐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在科技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1》、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青島均排名全國前10,進入第一梯隊。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一)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創新策源能力顯著提升
1.加快建設重大創新平臺。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建設成效顯著。吸氣式發動機熱物理試驗裝置加快推進,完成項目選址。支持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啟動下一代列車輕量化關鍵技術攻關。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整合13家涉海科研機構創新資源,深化海洋科技“抱團攻關”。“一室一專班”扎實推進9家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加快建設,打造能源領域國家戰略后備力量。積極爭取省級重點實驗室,圍繞我市重點產業布局,啟動2022年市級重點實驗室申報工作。
2.打造產業創新平臺。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積極爭取新建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現有24家,總數全省第一。推進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組織4家省級共同體召開現場觀摩會,相互學習借鑒。抓好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開展2022年度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備案工作。
3.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海洋一所牽頭發起的“海洋與氣候無縫預報系統”入選聯合國“海洋十年”大科學計劃。推進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建設,歐盛船舶等項目入駐中國-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孵化器。中國-泰國軌道交通“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與中泰兩國8所大學簽署高速鐵路教學計劃備忘錄,深化軌道交通國際合作。
(二)突出企業創新主體,支撐實體經濟加快振興發展
1.培育科技企業。實施“沃土計劃”,搭建“高企育苗—高企認定—高企上市”梯次培育體系。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已入庫企業三批2999家。出臺高企培育庫入庫工作實施方案,儲備高新技術企業后備隊伍。實施“強鏈”計劃,聚焦重點產業,組織實施60個項目支持資金超過1.8億元,全鏈條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示范。加快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覆蓋率增長20個百分點達到61%。助力企業紓困解難,“兩會”前下達科技資金3.57億元,惠及企業1681家。啟動應急攻關,高效推進新冠病毒快檢產品研發,創造了10天內完成全部程序的“青島速度”,為防疫提供有力支撐。
2.推進科技項目落地落實。一汽解放商用車研究院完成新一代高端重卡商務艙樣車試制。航空技術創新基地首臺國產化30兆瓦燃氣發生器成功試車。高端軸承示范基地完成方案設計和土地清理。中科星圖大數據中心完成實驗室建設等工作。全球首艘10萬噸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成功交付。全國首艘自主航行集裝箱商船“智飛”號正式運營,標志我國在船舶智能航行研發與應用領域處于全球前列。
3.統籌高新區“一區多園”建設。推動高新區全域覆蓋,引導膠州、平度、萊西等培育建設高新區分園區,推動市北區、西海岸新區優化調整園區范圍。印發《青島市科技創新產業園區實施細則(試行)》,在高新區范圍內建設市級科技創新產業園,打造創新創業微生態。開展國家高新區企業創新積分制先行先試。青島高新區綜合性評價排名升至全國第16位。
4.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牽頭制定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做實做細“鏈長制”,建立1個行動計劃、1張產業圖譜、1份招商名錄、1組項目清單、1組支撐平臺“5個1”工作機制。編制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升科技供給能力,推動我市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
(三)聚焦科技創新服務,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
1.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推行科技項目攻關“揭榜掛帥”,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示范類項目中全面推行揭榜制應用,通過發榜組織立項28個,占全部攻關類項目四成以上。102項成果獲2021年度省科學技術獎,占全省三分之一。
2.集聚科技創新人才。24人入選國家科技類人才計劃,數量全省第一。落實科技部外國人在青島工作管理改革試點,出臺《外國人在青島工作管理服務暫行辦法》,1至6月份,已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3241件,居全省首位。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出臺《青島市關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發揮更大作用的措施》,靶向解決女性科技人才創新創業難題。
3.促進科技金融結合。實施科技金融特派員計劃,為企業提供定制化輔導和融資服務。制定科技金融投(保)貸聯動實施細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通過科技信貸“白名單”等科技金融產品,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扶持,累計助力企業融資超1300億元。
4.創新成果轉化機制。出臺《青島市實施“碩果計劃”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成果轉化機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支持山東科技大學等3所高校承擔省成果轉化綜合試點,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
5.提升創業孵化服務能力。推動孵化載體提質增效,恒星新媒體及應用電子技術孵化器獲批國家級孵化器。實行孵化器房租減免政策,累計減免國有載體房租面積150萬平米,減免金額5000余萬元,有效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承辦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領域賽,舉辦2022青島市科技活動周,組織科普活動100余場,線上線下近10萬人共享科技盛宴,營造良好創新氛圍。
二、存在問題
一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不夠順暢。高校院所高質量科技成果產出不足,技術、人才輸出與本地需求融合不夠。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等服務機構專業化程度不高。二是科技企業隊伍數量規模不夠壯大。與先進城市相比,我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還存在差距,特別是缺少大體量的科技頭部企業和高科技上市企業。三是海洋科研優勢發揮不夠充分。海洋科研優勢支撐海洋產業發展的能力不夠強。我市海洋領域科研方向偏戰略性、基礎性研究,與市場需求存在脫節,技術成熟度與產業化還有差距。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科技局將繼續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抓好抓實全年工作計劃和目標任務落實,持續增強科技供給能力,加快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是著力培育戰略科技力量。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山東能源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推動9家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積極爭創省級重點實驗室,布局新建市級重點實驗室。
二是著力打造科技企業隊伍。實施“沃土計劃”,構建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做好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高企認定和高企上市培育工作,爭取年內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聚焦重點產業,實施“強鏈計劃”,全鏈條、一體化組織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示范。抓好重點科技項目落實。
三是著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碩果計劃”,重點抓好技術合同成交額、專業技術轉移人才、高校院所本地成果轉化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等工作。開展線上成果推介、線下項目路演、專題沙龍等對接活動,重點成果“一對一”精準服務。推動大學科技園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優化提升,打造標桿孵化器。辦好創新創業大賽等創新創業活動。
四是著力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級。深入實施“海創計劃”,聚焦海洋新興產業,開展海洋科技創新示范工程,推進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突破、重大創新產品研發和重大創新成果轉化。大力培育海洋科技企業,帶動海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創新發展,加快海洋科研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