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科技局2022年工作總結
2022年,市科技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建高質量科技供給體系,全力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科技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指數榜單中,青島蟬聯國家創新型城市前十強。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2022》榜單中,青島前進19位,升至全球第34位、全國第9位,連續三年成為全國進位最快城市。
一、聚焦創新能力提升,加快打造科技創新平臺
(一)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高質量建設嶗山實驗室。“科學號”科考船完成十年十次跨赤道海洋科考,推動我國深海探測與研究能力跨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新增省重點實驗室5家、市重點實驗室119家。建設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成立燃料電池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加快打造能源科技創新高地。
(二)建設高端科技創新平臺。支持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突破軌道交通關鍵核心技術,新獲批6家省技術創新中心。高標準打造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開展海洋生態系統智能模擬研究設施預研。山東能源研究院建成即將投用,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科技部批復海爾建設工業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加快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新增7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30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完善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梯隊。
(三)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支持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牽頭的聯合國“海洋十年”大科學計劃獲批實施。推動中國-泰國軌道交通“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與中泰9家高校機構簽署高鐵教學計劃備忘錄;中國-沙特石油能源“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獲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定向支持,打造“中沙能源共同體”。引進萬靈盤古等24家優質企業項目入駐中國-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
二、聚焦企業創新主體,加快培育科技企業隊伍
(一)加強科技企業主體培育。深入落實“沃土計劃”,構建科技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實施高企育苗工程,出臺高企培育庫工作方案,遴選600余家企業入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超7000家。優化高企認定流程,高企總數突破6600家。科技企業“領頭羊”加快涌現,39家企業入選省科技領軍企業、98家企業入選省科技小巨人企業。
(二)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通過多元化方式引導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新增備案規上企業研發中心1363家,新建市級技術創新中心410家,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由41%提升至70%。全國首創“云端研發”模式,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手段,幫助企業鏈接外部創新資源,近2500家企業建立云上研發中心,推送創新資源11500余項,線上線下產學研對接近1400次,為企業解決難題、轉化成果970項。
(三)抓好惠企創新政策落地。廣泛開展惠企政策宣傳解讀、輔導培訓,確保政策應知盡知、紅利應享盡享。組織24場次惠企政策宣貫活動,服務企業5000余家,聯合財政、稅務、專家開展線上直播輔導,覆蓋59.4萬人次。聚焦穩經濟增長、保市場主體,提前下達科技資金3.57億元,惠及企業1681家,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首次突破萬家、同比增長37.5%,加計扣除總額超過310億元、同比增長56.5%。
三、聚焦實體經濟振興,加快壯大高新技術產業
(一)強化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實施“強鏈”計劃,支持“鏈主”企業承擔省重大科技示范工程、總支持資金4.8億元。獲批北方首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部市聯動項目,支持資金5000萬元,推動科學儀器產業技術創新。啟動科技應急攻關,支持開展新冠快檢產品研發,獲批全省首個新冠抗原檢測試劑。制定重點產業鏈三年行動方案,編制科技支撐實體經濟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科技賦能產業發展。
(二)推動重點科技項目落地。面向經濟主戰場,狠抓科技大項目。推進中科院高端軸承示范基地拿地開工,加快國產高端軸承產業化。引進高端數字芯片領軍企業算能科技研發中心落戶,打造算能科技北方業務總部。推動物元12英寸封裝試驗線開工建設,開展12英寸晶圓高通量、高產量工藝研發和產業化。一汽解放商用車研究院完成新一代高端重卡商務艙樣車試制。航空技術產業創新基地首臺國產化30兆瓦燃氣發生器成功試車。
(三)深化海洋領域科技創新。深入實施“海創計劃”,組織開展海洋科技創新示范工程。全球首艘10萬噸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正式交付,為世界深遠海養殖打造“中國樣本”。全國首艘自主航行集裝箱商船“智飛”號正式運營,標志我國在船舶智能航行研發與應用領域全球領先。新獲批山東省船舶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加快突破船舶建造關鍵共性技術。全年海洋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40億元、同比增長28%。
(四)打造一流科技產業園區。統籌推動青島高新區“一區多園”發展,印發《青島國家高新區分園區(培育)實施方案》,引導李滄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等建設分園區,率先在全國實現國家高新區全域覆蓋。出臺《青島市科技創新產業園區實施細則》,打造4家都市科技創新園和專業科技產業園,構建科技產業微生態。推動青島高新區入選中國園區科創聯盟首批10家成員單位之一。支持黃島區、嶗山區入選山東省科技創新強縣。
(五)促進科技成果惠及于民。堅持行業出題、科技答題,聚焦城市品質,圍繞污染防治、節能減排、食品安全等方向,立項科技惠民項目23項,解決一批行業共性問題。聚焦地方多發病,新建市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5家,其中兒童健康與疾病中心診治兒童6100余名。聚焦鄉村振興,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獲批省產業服務團12個,特派員超千名。高品質肉兔、高油酸花生、鮮食玉米等新品種成為老百姓餐桌的常客。
四、聚焦創新創業生態,加快提升科技創新服務
(一)加強科技創新改革謀劃。強化頂層設計,高標準編制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五年規劃》和《三年行動方案》,明晰發展方向,找準發展路徑。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示范類項目中全面推行“揭榜制”。在戰略研究和基礎研究青年項目中推行“包干制+負面清單”經費管理試點,擴大科研自主權。加強科技倫理治理,出臺科技項目倫理審查監管意見。
(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深化制度創新,出臺《實施“碩果計劃”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及16項配套細則,推動科技成果就地交易轉化應用。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95億元、同比增長23%。獲批全省唯一科技成果評價改革綜合試點城市,樹立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新增1家省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支持青島大學實施“服務青島行動計劃”,本地轉化成果166項、同比增長22%。
(三)提升創業孵化服務能力。加快孵化載體提質增效,出臺標桿孵化器管理辦法,入選國家級孵化器1家、省品牌孵化載體13家,2家單位獲批省科技企業孵化鏈條試點,新增市級標桿孵化器7家。全市首家康復領域專業孵化器成立,入駐康復產業項目15個。支持青島高新區獲批建設省級大學科技園,構建開放、融合、共享的創新創業服務生態。積極開發科研助理崗位,為2700余名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
(四)促進科技金融緊密結合。推進科技金融產品擴面增量,通過科技信貸“白名單”、“投(保)貸聯動”等業務,助力企業融資超680億元。與中國銀行、青農商行、人保財險等金融機構建立戰略合作,推動五年新增融資支持額度450億元。打造科技金融特派員隊伍,搭建各類金企對接平臺,為企業提供定制化輔導和融資服務,科技金融特派員達300名,累計走訪園區750家次、服務企業4200余家,幫助企業融資140億元以上。
(五)強化科技創新人才引育。深化科技部外國人工作管理改革,全年辦理外國人工作許可5192件。首設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科研人員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激發科技人才積極性、創造性。出臺支持女性科技人才發揮作用若干措施。2家單位入選國家首批科學精神專題實踐教學基地。舉辦2022科技活動周,線上線下10萬余人共享科技盛宴。青島第11次入選“外國專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升至全國第5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