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市科技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扛牢法治建設責任
認真履行法治政府建設主體責任,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法治建設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等內容列入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執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制度,按計劃組織習近平法治思想培訓。落實《青島市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實施辦法》,將法治建設列入年度工作計劃和考核指標,與科技創新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局黨組定期研究部署法治建設工作,把履行推進法治建設職責情況納入局領導班子成員年終述法內容。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有關工作。
二、完善科技法規體系
一是修訂《青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按照市人大常委會 2023年制定地方性法規計劃,市科技局深入開展立法調研,征求有關單位、相關部門及社會公眾等意見,并組織專家論證,修改形成《青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修訂草案)》,已報經市政府常務會、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二是修訂出臺《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由“推薦制”調整為“提名制”,在全國率先設立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獎,完善監督與懲處機制,進一步規范評獎程序,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獎勵體系,確保科技獎勵的公正性、嚴肅性、權威性和榮譽性。
三是強化科技政策供給。加快實施“碩果計劃”,出臺概念驗證、場景示范、績效評價等落地細則,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首創“財政股權投資+無償補助”方式支持持股孵化,有效解決成果轉化早期投資問題。印發《全面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的若干措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擔主角。
三、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嚴格審查制度。突出行政主體責任,落實政府合同、市政府常務會議議題、制發文件、重大行政決策等合法性初審工作。全年完成規范性文件出臺和備案審查4件,定期開展規范性文件評估清理工作,保證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規范性和實效性。落實局內會議議題合法性審核制度,做到不合法性審核不集體研究決策。
二是落實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制度。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聘請齊魯(青島)律所法律顧問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全年為我局提供法律服務共計210余次,出具合法性審查意見書19份。2023年,我局新設立公職律師1名,強化了專業法律力量對依法行政工作的支撐。
三是規范行政執法制度。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和“互聯網+監管”工作,與市公安局等多部門聯合開展對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檢查,做到依法檢查,規范錄入。學習貫徹好《山東省科技行政處罰裁量權實施辦法》《山東省科技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提升科技行政執法水平。
四是扎實推進普法宣傳工作。嚴格落實普法責任制,制定年度普法責任清單,明確普法內容、責任處室和完成時限。結合12·4國家憲法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科技活動周等活動,扎實開展《憲法》《民法典》《科學技術進步法》等普法宣傳。開展法律知識答題考試,提升工作人員法治素養。
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一是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完善“揭榜掛帥”項目機制,取消注冊時間、年齡學歷等前置性門檻。首次實施市級自然科學基金,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切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深化外國人工作、居留許可“一窗受理”,持有效工作許可外國人超過5000人,青島十二次入選“外國專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動態調整市科技局告知承諾制證明事項清單,提升服務質效。
二是暢通政企對接渠道。直插基層、直面主體,加強政企溝通交流。以主題教育和專項行動為契機,進一步大興調查研究,問需、問計、問政,深入企業、園區開展調研,面對面、點對點為創新主體提供精準服務、解決實際困難。同時,強化對企業合規工作的指導,加快推進企業合規工作。
三是提升科技政策實效。深入區(市、功能區)舉辦政策宣講12場,現場輔導服務企業超3000家。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數量近1.2萬家、加計扣除總額超過376億元。加快落實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共享和科技創新券政策,兌現81家企業1035萬元資金支持,減輕企業創新負擔。精準出臺若干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提升科技領域營商環境。
我局法治政府建設雖取得一定成績,但對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如對法治理論的學習和培訓力度尚待加強,法治宣傳仍需深入等。下一步,市科技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法治青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關工作。壓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統籌推進法治建設各項工作。高質量完成《青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修訂工作,完善科技創新法治體系。組織法律法規學習培訓,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提升依法行政水平。開展普法宣傳,提升法治素養,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在更大范圍實現更多突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