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科技委各成員單位,各區(市、功能區):
現將《深化產學研合作 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質效專項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望認真遵照執行。
中共青島市委科技委員會
2024年7月16日
深化產學研合作 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質效專項行動方案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針對重大平臺產出的“自主創新重大成果”、產業發展急需的“產業科技創新成果”、面向市場主體的“企業需求技術成果”3大類科技成果,分類施策、精準轉化,采取建設技術交易市場、培養技術經紀人隊伍、搭建中試服務平臺、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4方面重點舉措,形成“3×4”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體系。每年遴選自主創新重大成果不少于10項、組織產業創新項目不少于100項、鏈接企業技術需求不少于1000項,營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創新生態。
二、主要任務
(一)建立自主創新重大成果轉化跟蹤對接、評價激勵和聯合支持機制
1.建立科技成果跟蹤對接機制。面向15家重點駐青高校院所、16家重點國家級創新平臺、21家重點新型研發機構等(附件1),依托青島高校院所技術轉移聯合辦公室,按照“內部成果轉化機構+外部技術經紀人”模式,組建“1+N”專業服務團隊,跟蹤科研單位優勢技術領域、顛覆性技術項目、引進研發機構母所(校)科研動態等信息,建立“一庫、一賬、一清單”即成果庫、研發臺賬、問題清單,由市科技局定期匯總,在海洋科技大市場動態更新發布,推動重大科技成果早發現、早發布、早轉化。
2.建立科技成果評價激勵機制。突出成果導向和產出效益,把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等作為主要評價指標。對產業發展具有潛在價值的重大科技成果,由項目單位在自主研發基礎上,組織開展專利申請前評估和概念驗證。對認為有必要“一事一議”“特事特辦”重點支持的重大科技成果,由項目單位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請,經市科技局會同產業部門、智庫專家等咨詢研判后,擬定重大項目立項建議,梳理項目問題需求清單,提報市委科技委研究。每年遴選自主創新重大成果不少于10項。
3.建立科技成果轉化聯合支持機制。統籌科技、發改、工信、財政、國資、金融、衛生健康等部門及相關區(市)成立專班,定期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協助對接重點行業、領軍企業等需求端資源,推動重大科技成果優先在本地轉化,或與本市國有投資平臺合作轉化。建立市委科技委重大科技成果決策機制,針對不同階段科技成果,精準制定“政策包”,協調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難點問題。推動國有企業和市屬大企業參與科技成果轉化,投資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靈活運用財政“撥改投”、政府引導基金、產業基金等手段,早期介入、長線投入,有效解決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問題。
(二)加強有組織的產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1.強化產業技術攻關。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實施科技創新“強鏈計劃”,借助產業鏈鏈主企業、行業龍頭企業、重大創新平臺、產業咨詢機構等力量,開展產業研究,明確重點發展產業方向。市科技局會同產業部門、領軍企業、研發機構等,凝練產業關鍵技術需求,每年組織100項左右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示范項目,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掛帥”等方式,支持企業、高校院所等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技術攻關,按照里程碑節點考核評估、滾動支持。
2.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發揮青年科技人才主力軍作用,建立企業“出題”、青年人“答題”機制,瞄準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或“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每年組織50項左右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和重點項目,加快在若干重要產業領域取得技術突破。
3.開展科技項目經理人試點。借鑒北京“朱雀計劃”,依托蔚藍生物、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青島)等具備產業組織能力的領軍企業和專業機構,首批遴選5名左右具有戰略科學家思維、工程化實施經驗、創新資源強鏈接能力的管理人才,開展戰略咨詢、謀劃產業布局,實施前沿技術研發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
(三)深化企業需求技術成果的產學研對接
1.面向大企業需求開展“訂單式”研發。重點面向十個新興產業鏈鏈主企業和未來產業方向,組織專門技術經紀人,開展“一對一”常態化跟蹤服務,梳理企業技術需求,采取“揭榜掛帥”方式匹配重點實驗室、研發機構等創新資源,解決企業技術難題。
2.面向中小企業需求推廣“云端研發”。針對中小企業需求“想不出”“說不清”等問題,依托檬豆“云端研發”平臺,幫助中小企業挖掘需求,對接全國100多家高校院所資源,同時匹配萬鏈數科5萬名全國專家庫畫像資源,幫助企業研發創新。每年鏈接企業技術需求不少于1000項。
3.面向行業共性需求實施“集采研發”。基于海量企業個性需求,匯總、凝練行業共性需求,結合需求側對接供給側,匹配各類資源,確定解決方案,采取“集采研發”模式,組織有需求的企業簽署預采購協議,眾籌解決研發資金,打通行業共性問題。
(四)構建更加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鏈條
1.建好用好海洋科技大市場。鏈接“山東科技大市場”,突出海洋和上合國際技術轉移特色,高標準打造海洋科技大市場,集成果發布、成果交易、供需對接、成果孵化等功能為一體,構建“線上平臺+線下展廳”相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建立科技成果發布制度,定期專場發布“青島好成果”。
2.培養專業技術經紀人隊伍。依托國家、省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系統開展初、中、高級技術經紀人培訓。聚焦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和應用場景,組織技術經紀人實訓,每年培養300名懂產業、悉管理、能實戰的高水平專業化技術經紀人。依托市場化機構,搭建技術經紀人撮合交易服務平臺,探索信息共享、有償服務機制,根據需求挖掘、成果轉化等績效,對技術經紀人給予適當激勵。
3.搭建中試孵化服務平臺。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專業開放原則,支持中科院青能所、青島大學、即發集團等多元主體,采取多種方式建設新能源、生物醫藥、紡織等領域概念驗證平臺和中試基地,提升技術成果成熟度。支持海爾、海檢等行業龍頭企業,建設專業孵化載體,建立開放創新機制,吸引中小企業圍繞大企業需求開展成果轉化,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4.常態化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依托青島高校院所技術轉移聯合辦公室、“云端研發”、孵化器協會等平臺,開展“國重面對面”“校企牽手、卡位入鏈”等產學研對接活動,每年組織100場左右(附件2)。積極承接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中國創新挑戰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青島賽區)等國家級賽事,對大賽獲獎的外地來青轉化落地項目,給予“免申即享”資金支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發揮市委科技委作用,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痛點難點問題。完善部門協同、市區聯動工作機制,各區(市)、各部門、各單位密切協調配合、整體推進,落實行動方案。
(二)落實主體責任
強化駐青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國有企業等主體責任,細化本單位、本領域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相關規定,推動科技成果管理從“行政控制資產”向“市場配置資源”轉變。提升行業協會、學會、研究會、專業機構等科技服務專業化水平。
(三)加強宣傳引導
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宣傳力度,遴選、放大、推介具有引領作用的原創科技成果項目,擴大科技成果轉化影響力。總結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孵化等經驗模式和典型案例,多方式渠道推廣,厚植創新創業文化,引導全社會關心支持科技成果轉化。
附件:1.重點駐青高校院所、國家級創新平臺、新型研發機構名單.docx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