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兒童福利工作堅持高點定位、科學謀劃、創新發展,兒童福利保障水平穩步提升,未成年人保護機制進一步健全。
一、基本情況
我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服務對象是全市約191萬未成年人,占總人口的18.6%。截至6月底,我市共有兒童福利政策的保障孤困兒童2064人,農村留守兒童114人,其他困境兒童約1.5萬人。
二、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落實兜底保障職能,提升兒童福利保障水平
1.穩步提升兒童福利保障水平。3月份出臺提標文件,將各類孤困兒童基本生活補貼標準提高10%。上半年共發放各類資金約1643萬元,無論是保障人數還是發放金額,今年都大幅提升。
2.積極開展孤困兒童助醫助學活動。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項目,9名孤兒受益。為85名學生發放“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助學金42萬元,協調市慈善總會為43名學生發放“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工程”助學金20萬元。千難萬難都要克服,不僅讓孩子們成人,還要讓他們成才。
3.做好兒童福利領域疫情防控。新冠疫情反復無常,我們嚴格按照民政部兩個指南要求,指導市兒童福利院及時果斷調整封閉管理模式,確保特需兒童健康成長。
(二)發揮協調機制作用,健全未成年人保護體系
1.充分發揮未保協調機制作用。
一是建立個案會商機制。上半年,協調指導處理未成年人保護個案8例,每一例個案都事關孩子的切身權益、牽扯社會的敏感神經,一旦處理不當,勢必造成負面輿情。為此,市未保辦召開2次專題會議,專題研究會商并提出解決方案。公檢法司、教育衛健、團委婦聯等單位積極參與,為區(市)解決類似個案難題作出示范。
二是組織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宣傳月活動。以“喜迎二十大,同心護未來”為主題,市未保辦、市民政局制作發布《未保法》宣傳動畫片和公益廣告宣傳畫,在地鐵、公交、地標建筑戶外LED屏播放,得到國務院未保辦認可。下一步,將圍繞六大保護陸續推出12部系列動畫片。六一前夕,市未保辦協調市城市管理局、西海岸新區文明辦等單位,開展“點亮六一,共護未來”燈光秀活動;
三是夯實未保工作品牌基礎。面向社會征集并啟用“青島市未成年人保護”標識、旗幟和胸徽,有效提高青島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品牌力和影響力。
2.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立完善“4321”工作模式,目前,2個區市建成獨立的救助保護中心。年內繼續按照“七有”標準推進鎮(街)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站規范化建設,在全市20個村(居)開展兒童服務陣地平臺示范點建設。
3.強化基層能力建設?;A不牢,地動山搖。做好191萬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基層隊伍是關鍵。年初,聯合市慈善總會舉辦2022年全市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業務能力提升培訓班,對全市5100余名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培訓。
4月份,組織開展以“三亮三學三做”為主要內容的兒童主任賦能行動,實施網絡募捐“青島兒童主任增能項目”,為260名優秀兒童主任發放了近十萬元的走訪工作包,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身份認同感和崗位責任感。
(三)嚴格落實評估辦法,依法做好兒童收養工作
建立完善收養評估制度,規范做好送養工作,依法辦理收養登記。上半年,共辦理收養登記23例。
(四)創新關愛模式,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對困境未成年人的關愛服務,采取“1+2+N”關愛幫扶模式,建立涵蓋困境未成年人多方面需求的立體化幫扶體系。開展春節集中關愛服務困境兒童活動,發動社會各界共為3680名困境兒童發放價值150余萬元物資;
舉辦未成年人心理關愛“每月一講”線上直播活動,受益人群1萬余人;
開展困境未成年人心理關愛活動,先后對1105名困境未成年人進行精準心理評估,為106名性格內向、不愿交流的未成年人提供情感支持服務,為57名存在自卑、恐懼、暴躁等心理問題的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導服務;
聯合市慈善總會開展“小葵花圓夢成長”活動,購買學習桌椅、學習用品、體育用品等,實現了260名困境兒童的“成長微心愿”。這個項目是去年的網絡募捐項目,籌集了10萬元,很多領導同事悄悄地給孩子們捐錢,每一分錢都化作一份愛,已經全部送到了孩子們的心坎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