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市民政局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深刻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擔當作為、創新實干,著力保民生、兜底線,固根基、提效能,擴供給、促均等,努力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全市民政事業發展成效顯著。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以民生福祉為根本,民生保障底線牢固。一是提升社會救助效能。提高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準,上半年共發放救助資金5.2億元,保障低保、特困等困難群眾8.8萬人。完善青島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平臺,開展低收入人口監測專項排查,實現低收入人口早發現、早預警、早救助、早幫扶。為3.5萬困難殘疾人、9.7萬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2億元。積極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國家綜合創新試點。二是深化社會救助改革。開展“黨建+社會救助”試點,深化“物質+服務”多維救助,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的銜接,不斷提升困難群眾救助服務質量。市南區、黃島區獲評山東省首批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實驗區。我市3個品牌獲評全省優秀社會救助品牌。三是加強兒童關愛保護。強化機制建設提升孤困兒童保障水平,積極實施助醫助康助學項目。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李滄區“有夢有為”項目等5項獲評全省關愛服務困境兒童系列十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入選全國維護青少年權益崗創建單位。
(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養老服務擴面提質。一是加快推進市辦實事。完成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提質升級32處,建成村(社區)養老服務站建設439處、示范性失智老年人日間照護中心6處。二是全面推廣助餐服務。開展老年人助餐服務推廣提升行動,開發助餐線上交易結算系統,目前已建成助餐點276處,服務老人超過一百萬人次。三是圓滿完成重大活動。圓滿完成國家、省領導來青調研民政工作服務保障,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做法受到國務院領導、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成功舉辦2023中國山東(青島)國際康養產業博覽會,提升青島養老服務產業影響力。四是加快推進重點任務。完成家庭養老床位建設4032處,開展居家上門養老服務7446人次,提前完成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建設任務。新增護理型床位1420張,培訓完成養老護理員7000人次。
(三)以“三放兩化”為指引,基層治理提能升級。一是提升社區治理服務水平。舉辦全市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現場會,市委書記陸治原同志出席會議并講話。加快推進村改社區向城市社區轉型。推進新型社區鄰里中心建設,加快社區專職工作者招錄,錄用社區專職工作者1013人。二是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全市登記社會組織10559家,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量10.21家,位居全國同等城市前列。組織引導全市社會組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集中開展宣講 42場次。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17家。引導行業協會商會減免會員企業會費349萬元,新成立6家社會組織人民調解委員會。三是推動慈善社工事業規范發展。深化慈善組織綜合監管,積極發展社區慈善基金,全市共設立社區慈善基金215支。做好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動員工作,全市報名審核通過12373人。加強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的注冊推廣、宣傳,目前全市志愿者注冊率已達到17.8%。福利彩票銷售額達到8.75億元,同比增長11%,籌集福彩公益金2.65億元,增加地方稅收1972.63萬元。
(四)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社會服務持續優化。一是織密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網絡。印發《青島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尋親和落戶安置工作流程》,開展流浪乞討人員集中救助、“寒冬送溫暖”“夏季送清涼”等專項行動,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310人次,幫助9名走失人員成功尋親。二是全面提升殯葬公共服務能力。清明節期間,開展“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等活動,制發文明祭掃倡議書50余萬份,倡樹綠色文明殯葬新風尚。配合中國殯葬協會圓滿舉辦第九屆國際殯葬博覽會。加快推進浮山森林公園散亂墳墓整治,摸排整治散亂墳墓1.5萬余座。三是創新婚姻登記管理服務。指導西海岸新區持續做好全國婚俗改革試點工作,深化“海誓山盟”品牌。大力宣傳文明婚俗文化,發放文明婚俗倡議書1萬余份,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200余人次,舉辦集體婚禮5場。四是加強區劃地名管理。印發《青島市地名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編制《青島市中心城區地名方案》。加強行政區域界線管理,開展第七輪2023年度縣級界線聯檢。深入推進平安邊界建設,與毗鄰的煙臺、濰坊、日照等地級市簽訂平安邊界建設協議書。
二、存在的問題
(一)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還不夠完善。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的銜接還不夠順暢,社會幫扶工作群眾滿意度不高。
(二)養老事業發展與積極實施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要求還有差距。部分養老服務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小、弱、散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養老服務人才短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民政局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和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壓奮進、攻堅克難,努力推動青島民政工作“走在前、開新局、帶好頭”,為全省、全國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青島經驗,為青島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更多民政力量。
(一)聚焦促進共同富裕,完善三個體系。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健全低收入人口數據庫,推進各類救助資源整合、信息融合、制度銜接,加強對低保、特困、低保邊緣家庭等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完善未成年人關愛保護體系,建立未成年人家庭監護能力評估社會支持體系、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教育體系,提升900處城鄉社區兒童服務陣地服務能力。積極培育兒童類社會組織,發動社會力量參與開展未成年人關愛保護項目。完善殘疾人福利體系,高質量完成康復輔助器具全國綜合創新試點,加快推進精神福利機構建設。
(二)聚焦共建共治共享,推動三個提升。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加強村(居)委會規范化建設,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完善村務公開制度,推動落實鎮(街道)和村(社區)協商目錄,不斷完善基層直接民主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提升“五社聯動”效能,深入推進社區治理“三放兩化”,大力推進新型社區鄰里中心建設。加快推進鎮街社工站三級支持體系建設,在有條件的社區(村)設立慈善基金,深化慈善組織綜合監管。提升社會組織發展質量,持續推進社會組織“兩個覆蓋”,深化行業協會商會改革,創新社會組織監管模式,常態化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工作,清理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行為。持續動員社會組織參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東西部協作和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三)聚焦便民利民惠民,深化三項改革。深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推動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提質升級,加快建設村(社區)養老服務站,優化農村養老服務政策實施細則,補齊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短板。完善擴大老年人助餐服務網絡,打造15分鐘助餐服務圈。做大做強國有企業康養產業,鼓勵支持大型五星級民營養老機構通過市場化方式,整合兼并小、弱、散養老機構。深化婚俗、殯葬改革,完成浮山散亂墳墓整治,加快推進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完善“身后一件事”APP建設。深化民政信息化改革,完善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功能,將養老服務綜合監管“一件事”納入政務服務“一件事”和城市運行“一個場景”。探索建設智慧社區“一件事”平臺、民政無感認證服務“一件事”平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