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字體大小: 打印
  1. 索引號 00511800800020020170005
  2. 主題分類 其他
  3. 成文日期 2017-01-16
  4. 發布日期 2017-01-16
  5. 發文單位 青島市人民政府
  6. 有效性 有效
  7. 規范性文件登記號 QDCR-2016-000031
  8.   青政發〔2006〕48號,QDCR-2016-000031,2006年12月31日發布,根據《關于公布現行有效的市政府規范性文件目錄做好相關管理工作的通知(青政發〔2016〕40號的規定,有效期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

      青島市人民政府文件

      青政發〔2006〕48號

      青島市人民政府

      關于加強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

      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見

    各區、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救助管理辦法》)、《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和省政府《關于加強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魯政發〔2004〕42號,以下簡稱《通知》)精神,做好我市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以下簡稱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城市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對流浪乞討人員實行關愛性救助管理,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黨和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做好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工作,加大救治力度,對保障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權益,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各級各部門要更新觀念,充分認識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提升青島城市形象和城市競爭力中的重要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認真履行職責,切實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

      二、落實屬地化管理原則,切實加強救助管理工作

      (一)市、區(市)社會救助工作協調委員會統一協調轄區內的流浪乞討救助管理工作。各級民政部門負責轄區內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工作,并對救助管理機構進行指導、監督。

      (二)市救助管理站負責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工作,并做好對區市救助管理機構的業務指導。

      各區市應當根據需要設立救助管理機構,不設救助管理機構的,應當由區市民政部門負責對各自轄區內的流浪乞討人員施救。

      救助管理機構應當具有與救助管理任務相適應的設施、設備、人員。救助管理機構的救助管理經費以及未設立救助管理機構的區市的救助管理經費,應當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三)市、區(市)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和廣大市民均有義務告知、引導、勸導流浪乞討人員到救助管理機構求助或者通過正常途徑尋求社會救助。各生產、經營單位或社區發現流浪乞討人員在本單位“門前三包”范圍內或社區內進行乞討,妨礙正常生產經營、生活秩序的,有權勸導或者引導、護送其到救助管理機構求助,對反復糾纏強行討要或者以其他滋擾他人方式乞討的,可向轄區內公安機關舉報。

      三、加強救助管理,保障城市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權益

      (一)救助管理機構要按照《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通知》要求,科學界定救助對象,嚴格救助管理程序,建立和完善救助管理制度,依法分類對流浪乞討人員實施救助。

      (二)救助管理機構要做好受助人員的食宿安排。對受助人員提供的伙食定額定量標準原則上不高于當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救助管理機構對受助人員的一次救助期限一般不超過10天,救助管理機構對同一求助人員在同地的救助,每6個月一般不超過2次。

      救助管理機構應當勸導、幫助受助人員返回其戶口所在地、住所地或者所在單位。受助人員返回上述地點時沒有交通費的,由救助管理機構發給乘車(船)憑證,提供的返鄉乘車(船)憑證標準不高于普通座(艙)標準。

      (三)未成年人及其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自理的殘疾人、老年人及其他行動不便的人,離站時應當由救助管理機構通知其親屬或所在單位派人接領。對親屬或所在單位拒不接回或者無法查明其親屬或所在單位,但可以查明其戶口所在地的,省內的由流入地民政部門通知流出地民政部門接回;跨省的由市民政局報省民政廳通知流出地省級民政部門接回。流出地的民政部門不及時接回流浪乞討人員時,流入地的民政部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安排救助管理機構送回,但不得將受助人員轉移至其他非流出地。

      (四)要加強對流浪乞討病人的救助。對病臥街頭的流浪乞討人員,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門應通知120急救中心進行現場急救后,根據病人病情護送到定點醫院或就近醫院救治。其中對有傳染病可疑癥狀的,應當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及時轉送傳染病醫院進行診治;對精神病人,應送指定精神病醫院救治。接診醫院對流浪乞討人員應當積極進行救治,并及時通知救助管理機構對病人身份進行甄別,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待病人病情穩定后再入站接受救助。

      受助人員在醫療機構醫治,采取先記帳、后結算的辦法,每年度由救助管理機構向醫療機構進行結算。

      受助人員受助期間死亡的,救助管理機構應當如實記錄有關情況并拍照建檔。屬于正常死亡的,由醫院出具死亡證明,并在當地公安部門備案,醫療、喪葬等費用由其親屬或者所在單位負擔;對確實無法查明身份或者沒有親屬和單位的,應及時報上級民政部門和公安部門按有關規定向社會公告,并依法處理。屬于非正常死亡的,救助管理機構應當及時報告當地公安部門和上級民政部門,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五)對流浪乞討的未成年人、殘疾人、精神病人、老年人、智障患者采取主動的方式救助,適時開展集中救助行動,使符合條件的流浪乞討人員能得到及時、有效、規范的救助。開展集中救助行動的經費由財政部門予以保障。

      四、加強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

      為預防流浪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保護流浪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救助管理辦法》及民政部等十九部委《關于加強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見》要求,對流浪未成年人實施保護性救助和分類管理。

      對流浪未成年人由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門護送到民政部門所屬的救助保護機構實施保護性救助。救助保護機構要承擔起流浪未成年人的臨時監護責任,采取多種措施保障受助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返鄉和安置。組織適合流浪未成年人需要的活動,通過文化知識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幫助流浪未成年人獲得謀生技能,為回歸社會、獨立生活創造條件。對有不良行為的流浪未成年人,教育、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門要在法制教育、行為矯治和心理輔導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積極與監護人聯系,妥善安排流浪未成年人的返鄉。對監護人無法履行職責的服刑人員子女或暫時無法查明監護人的流浪未成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或送兒童福利院及其他具備相應資格的機構收留撫養。鼓勵、支持有條件的組織和個人依法建立未成年人救助場所。

      五、明確職責,密切配合,把救助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各相關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齊抓共管,密切配合,把救助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民政部門:負責國務院《救助管理辦法》、民政部《實施細則》及省政府《通知》等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組織實施本意見。對救助管理機構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制定救助管理政策。協調做好受助人員的返鄉、護送、安置等工作。

      發展改革部門:積極配合民政部門制定救助管理工作的發展規劃,將之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落實和監督評估規劃的實施。

      綜治部門: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流浪乞討人員特別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工作并檢查落實;將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考核內容,對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不力和街頭流浪乞討未成年人數量龐大,未成年人外出流浪乞討現象嚴重的區市下達督查通知書,對造成嚴重后果的實施一票否決并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公安部門:依法查處流浪乞討人員的各種違法行為,要加大對誘騙、拐賣、殘害流浪乞討未成年人、殘疾人和組織、教唆、脅迫、控制未成年人、殘疾人乞討斂財或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和查處力度。為流動救助車輛提供停靠、通行方面的方便。對在打擊犯罪行動中解救的未成年人,以及有輕微違法行為但依據有關規定不予處罰且暫時無法查明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未成年人等,及時護送到救助保護機構接受救助。在執行公務過程中積極勸導、勸離流浪乞討人員到救助管理機構接受救助,對實施保護性、幫扶性和救治性的救助對象要護送到救助管理機構接受救助。

      城管執法部門:在執行公務中,發現城市流浪乞討人員的,應及時告知其向救助管理機構求助,對其中愿意受助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其他人員,應當引導、護送其到救助管理機構,對擺攤占路的流浪乞討行為實施治理。

      司法行政部門:加強對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消除隱患,做好流浪乞討人員特別是流浪未成年人外出流浪的預防工作。積極引導法律服務人員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維護其合法權益。

      財政部門:將救助管理經費(包括機構經費和專項救助經費)列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并確保及時、足額撥付到位,切實保障流浪乞討人員的生活、教育、醫療、安置等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因突發性工作所需追加預算的資金保障。

      衛生行政部門:指導市級醫療機構及各區市衛生局做好對流浪乞討人員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傳染病人的基本醫療救治工作。

      勞動保障部門:負責將救助管理機構內開展的職業技能培訓納入管理,加強監督與指導;對年滿16歲有就業能力并登記失業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免費的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為流浪乞討人員回歸社會創造條件。

      教育行政部門:對于返回原籍安置的適齡未成年人,在入學、復學、升學等方面不得歧視,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教育資助和特別關懷。積極支持救助保護機構內部對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加強監督和指導,逐步探索適合受助未成年人的特殊教育方式,探索符合受助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識教育以及必要的心理輔導和行為矯治。根據工作需要,將流浪少年兒童救助教育保護中心專職教師的職稱評定工作納入教師職稱評聘體系。

      文明辦: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納入各區市創建工作考核。

      機構編制部門:研究做好救助管理機構的有關工作。

      殘聯:配合民政部門做好流浪殘疾人的救助保護工作,幫助開展流浪殘疾人的教育和就業安置等工作。將流浪殘疾人、殘疾未成年人納入“扶殘助學項目”的資助范圍,深入開展“紅領巾助殘”、“法律助殘”等活動,依法保護流浪殘疾人、殘疾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共青團和婦聯組織:配合民政部門做好流浪婦女兒童的救助保護工作,將其納入“希望工程”、“春蕾計劃”和家庭教育工作的總體計劃;動員、組織青少年事務專職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巾幗文明隊和社會熱心人士參與對流浪未成年人的勸導、服務、教育、救助等工作,深入開展“一助一”、“多助一”和“代理媽媽”等活動,倡導和推進社會熱心人士支持、參與照顧和家庭寄養等安置工作,推動穩定、有效支持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鐵路、交通部門:為救助管理機構購買乘車(船)憑證和接送救助人員進出站等提供便利。

      青島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主題詞:民政  救助  意見

      
    抄送:市委各部委,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市政協辦公廳,市

               法院,市檢察院,中央、省駐青單位,駐青部隊領導

      機關,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

      
      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06年12月31日印發

    關于延長《關于印發青島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有效期的通知

    如果您對該文件有疑問,可以通過 網上咨詢 方式咨詢相關單位 ,或者撥打 咨詢電話
    咨詢電話:
    政策法規處 :82106092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日本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avtt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最新国产精品无码|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中文视频| 国模GOGO无码人体啪啪|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在线|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视频| 高清无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 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在线欧美中文字幕农村电影|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免费l|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