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農業農村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扛牢“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重大政治責任,錨定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目標定位,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攻勢,農業農村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主要工作進展情況
一是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產能穩中有升。夏糧生產喜獲豐收,全市小麥面積341.37萬畝,平均畝產418.77公斤、總產量142.96萬噸,單產和總產創下近15年新高。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統防統治、智慧農機等節本高效技術,打贏了近三十年來最嚴重的小麥條銹病防控阻擊戰。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深化保供固安全,建設高標準農田34萬畝,建立農作物新品種示范點20多處,引進評價新品種400多個,打造了20個農業新技術集成示范基地。統籌抓好標準化示范場創建和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全面推廣“先打后補”,高質量完成“春防”任務,全市生豬存欄量達到169.7萬頭、同比增長30%,出欄量142.1萬頭、同比增長47.6%。調整升級“智慧農安”線上監管系統,實現“一屏掌控、一網統管”。全面推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組織快速檢測20多萬批次,定量檢測5000多批次、合格率達到99.8%。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檢查、“瘦肉精”專項整治,立案查處26件,搗毀私屠濫宰窩點11個。
二是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項目落地年”持續增效。今年以來引進過億元農業項目40個,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庫入庫項目104個、完成年度投資72億元,上半年全市一產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4%。全產業鏈建設持續提質。制定了12朵農業“新金花”三年培育計劃,易邦生物、嘉里糧油2個龍頭企業獲得山東省高質量發展獎勵。新增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新六產”發展指數持續位居全省第一。“三品一標”持續壯大。新創綠色食品8個、無公害農產品33個,靈山韭菜、岳家蜜桃獲評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54個,繼續保持全國同類城市領先,新增9個省級知名農產品品牌、全省最多,膠州大白菜等3個品牌入選“山東名片”影響力榜單,“青島農品品牌宣傳推廣項目”榮獲全國傳媒經營“金推手”優秀案例獎。以市政府名義制定出臺“十四五”數字農業示范園建設實施意見,每年安排2000萬元支持示范園建設。海優禾等4個智慧農業應用平臺獲評農業農村部優秀案例,膠州市、萊西市入選省級數字鄉村試點市,張家樓鎮、移風店鎮入選省級試點鎮。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扎實推進,基本實現“一圖知家底,一網管全市”。示范創建取得新戰果,黃島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評為全省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萊西市姜山鎮入選國家農業產業強鎮,九聯集團入選國家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萊西市沽河示范基地被認定為首批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
三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提升。持續擰緊螺絲,組織暗訪抽查、區市互查3次。統籌美麗鄉村項目資源,打造12個美麗鄉村示范片區,省級示范村和市級示范村均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打響“春夏行動”,持續鞏固提升農村“三清一改”成果。圓滿完成省上環保督察迎督工作。平度市崔家集大型沼氣工程基本完工。嶗山、萊西獲評全國綠色防控示范縣。
四是農村改革釋放新活力。全面承接宅基地管理職責,積極推進萊西夏格莊鎮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試點,423戶實現了依法有償退出。在全省率先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選舉工作指引,59.6%的應換屆行政村和97.1%的應換屆自然村完成換屆工作。新創國家農民合作示范社15家、總數63家、全省最多,膠州市、萊西市分別入選全省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整縣提升試點和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
二、存在問題
一是產業發展質量仍然不高。農業項目項目用地保障難,農業項目用地審批難、調規難等問題仍然存在。農業品牌影響力有待增強,農業頭部企業還較少。二是城鄉發展差距仍然存在。2020年,我市城鄉居民收入比達2.36:1,高于全省2.33:1的平均水平。三是農業科技高層次人才較為匱乏。農業科技型高新技術企業少,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水平不高。
三、下步重點工作安排
一是圍繞加快農業現代化,在促進農業高質高效上發力求突破。實施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提升工程,確保糧食播種面積達到705.3萬畝以上、總產量達到304.5萬噸以上。統籌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生豬大項目建設,確保生豬存欄量達到180萬頭以上、出欄量達到330萬頭以上。積極引進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推動種業企業、項目向青島國際種都核心區集聚。實施數字農業建設工程,打造“1+1+N”應用體系。
二是圍繞加快農村現代化,在促進農村宜居宜業上發力求突破。牽頭實施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垃圾處理、污水治理等工作,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開展節水、節肥、節藥和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農膜與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的“三節三治”行動,規劃建設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發揮市委農辦的統籌協調職能,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建設,推進農村水、路、氣、電、暖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村科、教、文、衛、體等公共服務供給。
三是圍繞加快農民生活品質化,在促進農民富裕富足上發力求突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牽頭做好產業扶貧的后續工作,加強對扶貧項目資產的有效監管和規范使用,全面推行扶貧資產“四權分置”改革,確保扶貧資產長期良性運營、持續發揮效益。實施村集體經濟收入倍增行動,支持組建村集體經濟發展公司,支持集體經濟組織抱團發展,支持村集體采取公司化運營、村企合作、“飛地”抱團等模式,不斷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四是圍繞加快城鄉要素配置均衡化,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上發力求突破。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實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包30年工作試點,完善土地經營權登記發證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糾紛仲裁體系,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機制。研究制定農村宅基地“一戶一宅”落實辦法、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探索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推動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抵押、擔保、繼承、贈與、有償退出改革試點,加快建設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和管理體系建設。開展好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和涉農職稱“民企直評”,落實好鄉村振興英才獎。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