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青島市錨定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的目標定位,事爭一流、唯旗是奪,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再上新臺階。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推進會在我市成功舉辦,平度市獲評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青島西海岸新區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第六。
一、建設現代農業強市,加快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提升綜合產能。堅持“五良”融合,創新打造7個萬畝綠色增糧先行區,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21.7萬畝,預計全市糧食播種面積720萬畝、總產316萬噸。創建市級及以上生豬產能調控基地18家,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4家,連續兩輪獲得全國“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優秀等次。二是大抓農業項目。加快推進全市農業農村領域58個過億元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前三季度完成投資73.37億元、同比增長10.95%。1至10月,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030家,營業收入達到2038億元。三是創新支農平臺。在全國率先創設“撥改投”種子金,開創了財政資金以“撥改投”賦能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高起點建成全國首個“三位一體”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實現“一圖速覽、一屏統管、一鍵直達”。推動“金農通”等金融平臺建設,打通金融服務“三農”工作堵點。
二、堅持“點片面”并聯,打造和美鄉村。點上,高標準建設100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累計建成700個。加快建設農村公益事業項目900個、宜居宜業美麗鄉村項目116個。8個村莊入選“我喜愛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片上,加快推進示范片區全域提升,推動4個省級、10個市級、36個區(市)級片區全面起勢。高質量建設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獲評青島市十大“高水平制度創新成果”。成功爭創國家級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項目、爭取中央資金1.5億元,成為首個獲批的計劃單列市,目前累計擁有國家、省、市級試點6個。面上,開展村容村貌“微整治·精提升”,打造“微空間”2.87萬處。堅持清底子、建機制、固長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累計發動群眾194.5萬人次,“三線”整治4.5萬處,農村呈現干凈、整潔、有序新面貌。
三、深化拓展“萊西經驗”,夯實基層基礎。一是深化黨建統領。扎實開展村黨組織“全面規范”年行動,對全市農村黨組織分類細化提升。實施村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評選青島市五星級村黨組織20個。二是深化農村改革。在全省率先出臺《青島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和股權管理辦法(試行)》,規范集體資產股權管理,保障成員合法財產權益。被農業農村部批準為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整市試點。新爭取藏馬鎮作為國家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整鎮試點。開展農村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行動,今年已盤活利用宅基地1300余宗。三是深化強村富民。健全強村公司與合作社聯動發展機制,新增強村公司341個、總數達到540個。開展精準施策幫扶,推動脫貧享受政策和監測幫扶人口脫貧成效持續提升。實施省、市級以工代賑項目119個,吸納務工1.6萬人。
四、加強鄉村人才引領,提升鄉風文明。一是聚力人才引用。全面落實返鄉入鄉創業扶持政策,支持更多重點群體投身創業活動。開展“尋找鄉村振興合伙人”試點,征集“鄉村振興合伙人”597人。實施鄉村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創設鄉村公益性崗位4.1萬個。二是聚力陣地建設。在7個涉農區市建成文明實踐陣地1699處,打造全省首批文化體驗廊道文明實踐展示帶(區)2個,叫響“文化串門”“莊戶學院”等品牌項目140個,實施“五為”志愿服務,惠及群眾200萬人。三是聚力文化惠民。開展沉浸式鄉村村晚、小戲小劇“大擂臺”等系列活動4.7萬場次,農村公益電影放映5.3萬余場次。認定市級非遺工坊82家,建立麥草畫等市級以上非遺名錄207個、即墨花邊等老字號企業名錄22個。
下步,我市將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奮力開創全市鄉村振興新局面,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青島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