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2020年,青島市緊緊圍繞產業升級需要、農民成長需求,面向全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農村社會化服務人員、小農戶,廣泛開展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服務技能培訓,截至目前,累計完成培訓20474人,完成率達102.4%。
一、高位聚能,完善農民培訓公共服務體系。聚集全市農業公共服務機構、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培訓資源,建設認定農民田間學校、培訓基地275處,圍繞構建服務團隊、開發培訓課程、健全培訓制度、做好產業示范、規范開展培訓等方面規范提升,加強農民培訓公共服務水平。其中,青島綠色硅谷科技培訓中心有限公司和華盛綠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獲批全國農民培育示范基地,青島市沙北頭蔬菜專業合作社農民田間學校和青島地平線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民田間學校入選全國示范農民田間學校。
二、高位謀劃,從嚴從細從實制定實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結合疫情防控形勢和農民培訓需求,制定農民技能培訓市辦實事實施方案,細化要求任務分配、組織領導、規范要求、監督管理、保障措施等內容。采取月報制,每月列為局重點工作內容進行督辦。各區市將農民培訓工作納入考核,西海岸新區和膠州市將此項工作列為區市實事內容,即墨區、平度市、萊西市將農民培訓工作列為對鄉鎮考核,其中平度市將技能培訓工作列為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工作雙重考核,為市辦實事辦好辦實提供有力保障。
三、高位推進,確保疫情防控和農民培訓雙落實。把疫情防控和農民技能培訓市辦實事作為同等大事同步落實推進。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每次培訓班開班前,進行疫情防控動員和安全培訓,增強學員的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思想上緊繃安全弦不放松。嚴把防控關,學員入場前,測體溫,對體溫超過37度的人員不允許參加培訓班,由專人進行學員登記,詳細記錄學員個人信息,做到疫情防控可追溯。要求學員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措施,學員就座后,要前后左右保持1米以上。就餐方式采用分時段、分餐制,避免人員集中,有效保證了農民培訓任務的順利落實。
四、高位突破,精準定位農民培訓對象、內容和方式。精準定位農民需求,事先開展農民培訓需求調研,圍繞以需定供、農民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開展糧食、果蔬、畜禽等主體產業關鍵技術培訓,美麗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培訓,及現代農業生產性服務技能培訓。針對新型經營主體、高素質農民、小農戶等不同層次培訓群體,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糧食安全、質量興農、綠色發展、精準脫貧等分類培訓。不斷提高培訓針對性和實用性。創新培訓方式,加大線上培訓力度,打造直播平臺,整合全市農民培訓師資資源,開展精品直播培訓18場,收看人次達4.2萬。提高小班化培訓班次、室外培訓場次和實踐課培訓比重,保證培訓實效和安全。
五、高位規范,強化全程績效管理和社會監督。落實“三必須”,每個鎮街必須到,每個班次必須到,每個班次必須查,強化日常跟班管理。加強檔案規范,要求一班一案,檔案包括培訓計劃、培訓通知、學員簽到、照片留存、合同簽訂、驗收報告、工作總結等,真實反映培訓過程和效果并貫穿培訓全過程。強化社會監督,組織開展“走進農民技能培訓市辦實事見證民生項目”活動,邀請全市有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學員代表等社會各界代表共200余人,通過聽、看、談、評,現場參與農民技能培訓工作并提出農民培訓工作優化建議,現場測評滿意度達99%。加大宣傳攻勢,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和網絡等媒體宣傳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動態、典型經驗、創新模式等,發表宣傳信息212篇,增強農民培訓社會透明度和知曉度。
“十三五”期間,青島市始終把抓實抓好農民教育培訓放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突出位置,加強頂層設計籌劃,持續健全農民培訓工作體系,精準定位培訓對象,優化創新培訓供給內容和方式,全力鞏固國家農民培育整體推進示范市建設成果,5年累計完成農民技能培訓87658人,為全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全面振興提供重要人力支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