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目的意義
近年來,我市堅持把土地規模化經營作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先手棋”,堅持以鎮為著力點,以村為操作點,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全面提升規模化水平,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全市土地規模化經營率達到73%。
二、工作開展
(一)強化鎮級作用,推進土地規模化。發揮鎮、村兩級的組織統籌作用,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一是發揮平臺作用。通過鎮級成立平臺公司,發揮扶持引導、項目承接等作用,促進土地流轉,做好流轉服務。萊西市馬連莊鎮通過“平臺+”模式,流轉土地3萬畝,建設規模園區20個,引進項目16個,為村集體增收800多萬元,農戶增收1600多萬元。二是強化整鎮服務。建設43處鎮級社會化服務中心,整合社會化服務資源,大力推廣全程托管、綜合農事服務、技術專業服務、產加銷一體服務等多種社會化服務模式。全市培育3600多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帶動53萬小農戶實現生產過程規模化、標準化。三是培育鎮域產業。堅持一鎮一業、多鎮一業,培育店埠胡蘿卜小鎮、云山櫻桃小鎮等一批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特色小鎮,累計創建3個國家級、12個省級的農業產業強鎮,形成鎮域集聚發展新高地。圍繞產業強鎮,全市形成嶗山茶、大澤山葡萄等6條10億級特色優勢產業鏈,創建2個國家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四是實施土地入股。堅持以鎮帶村,推動村黨支部、集體經濟組織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吸收20萬農戶96萬畝土地經營權入股,實現了小地變大田,成方連片規模經營。
(二)發揮開放優勢,推進產業規模化。發揮青島農產品加工出口優勢,堅持龍頭帶動,打造產業發展規模優勢。一是做強優勢產業區。實施“兩區”建設,打造3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100萬畝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特色產業園區1000多處,推動主導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二是打造特色產業鏈。實施龍頭企業強壯工程,培育規模以上農業企業925家,打造出農副食品加工和畜牧業兩條千億級產業鏈,培育出生豬、奶業等8條百億級產業鏈,實現了規模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三是實施項目帶動。大力實施“雙招雙引”,今年以來引進過億元農業項目40個,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庫入庫項目104個、完成年度投資72億元,促進了農業產業升級。建設高標準農田34萬畝,提高零散土地的地級,為項目引進打好基礎。四是壯大經營主體。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工程,堅持規范、提升兩手抓,資金、項目兩支持,促進經營主體擴大經營規模,全市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規模經營面積達147萬畝。鼓勵同業、同域、同鏈聯合,發展合作社聯合社74個、行業協會27個,實現抱團發展。
(三)強化平臺保障,夯實規模經營根基。強化平臺思維,堅持“賦權、活能、增效”,為規模經營提供機制保障,營造健康生態。健全完善服務保障平臺,拓寬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功能,規范交易行為,交易范圍由土地流轉拓展到村級工程、采購、租賃共4個領域,累計交易額達59億元,促進經營權規范流動。發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作用,今年以來調解土地承包經營糾紛396件,平等、有力保護各方權能和利益。搭建政策支持平臺,出臺了加快推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支持政策28條、新型經營主體支持政策12條、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政策措施16條等政策性文件,強化對規模經營的政策和制度供給。搭建金融服務平臺,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承包地經營權等“四權”抵押貸款,為110多家經營主體的9.6萬畝土地發放經營權證,累計發放貸款17.4億元。開發“強村貸”“惠農貸”“農擔貸”等產品,充分發揮了金融支農的杠桿作用。
三、落實情況及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423萬畝,全市適度規模化經營率達73%。落實中央財政資金5000萬元,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50萬畝次,帶動53萬小農戶實現生產過程規模化、標準化。
四、后續措施
為加強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引導和規范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行為,減少合同糾紛隱患,會同市市場監管局印發《關于做好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示范文本推廣工作的通知》,做好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農村土地經營權出租合同(示范文本)》《農村土地經營權入股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廣工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