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合理處理農村秸稈問題的幾點建議的提案
自2008年實施農村秸桿禁燒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多,產生的不良后果越來越嚴重。土地板結、肥力下降、蟲害泛濫、化肥農藥用量越來越大等,這些都直接影響著農業增收和糧食安全,農民對此意見很大。盡管我市連續多年化肥農藥年使用量保持“負增長”,但其秸稈禁燒所暴露產生的問題不容忽視。且長期禁燒秸稈,秸稈越積越多,既影響農村環境,又容易引發火災。秸稈處理不及時、注入河道后,還會導致河道泄洪不暢,引發洪澇災害。秸稈還田處理不當,不能及時朽爛,造成水土阻隔,土壤造氣性差,種子難以扎根,會產生燒苗死苗等現象。
根據2023年中央對秸稈焚燒的有關規定“不同地區可根據當地環境狀況、農業發展狀況和政策要求調整秸稈禁燒政策,可以開放一定的區域和時段允許秸稈焚燒”。故此,建議在綜合權衡利弊基礎上,調整我市有關政策,采取最優秸稈處置辦法,確保我市“三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建議:
1、以人為本,疏堵結合。高度重視農民訴求,傾聽農民呼聲,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因地制宜調整出臺科學有效的相應政策,幫助農民解決面臨的問題。目前,浙江、廣西、湖南等多地實行了允許有條件焚燒秸稈的政策,我市亦應疏堵結合,適當開放。
2、著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加大對秸稈綜合利用的投入和研發力度,加強秸稈轉化利用的新技術研發,讓秸稈利用有突破性提高;引導鼓勵科研機構、企業與農民合作,共同研究新的秸稈處理辦法;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特別是秸稈還田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推廣利用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秸稈資源利用效能。
3、允許有序焚燒秸稈。就目前情況看,秸稈資源化、燃料化、飼料化利用覆蓋范圍非常有限、受限,且加重農民負擔,難以普及實施,而對秸稈進行合理有序焚燒,有利于燒掉病蟲源,殺死蟲子和蟲卵,減少蚊蟲繁殖,增加田間草木灰肥。但焚燒中應采取措施嚴格防范,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污染,要明確焚燒區域、時段和范圍,確保安全。
4、建立秸稈回收市場。激勵農民主動參與,使秸稈處理成為可持續循環經濟模式。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對秸稈進行回收利用,如生物質能源轉化、秸稈制作纖維板等。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解決秸稈處理難題,還能為農民增加收入。
5、通過多種媒體平臺,加大對秸稈科學處置宣傳教育力度。通過分享科學處置秸稈知識和技巧,提高農民對秸稈科學處理意識,了解掌握處置不當可導致多重危害等,分享科學秸稈處置知識和技巧,不斷提升農村秸稈科學合理處置效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