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委員:
您們提出的“關于加大企研合作力度 促進青島市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建議辦理情況
(一)突破品種選育瓶頸,做強優勢種植
一是近三年來,先后支持“智慧農業專家系統在鹽堿地改良中的示范和應用”“青島地區藜麥種植推廣與新品種培育”等項目研究,優良種質育種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在耐鹽堿水稻等品種的育、繁、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二是研發的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袁兩優1號,5‰鹽分濃度下耐鹽級別為1級,該品種于2019年參加國家耐鹽堿水稻區試,2022年報農業部進行審定,通過多點測試表現出廣泛適應性,畝產可達480公斤以上;2023年選育的耐鹽堿常規水稻“海粳37”“海粳38”新品系,畝產分別達676.6公斤、694.5公斤。
(二)搭建產業發展平臺,創新改造利用方式
2021年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鹽堿地改良中心和產業化中心落戶青島城陽;2022年4月與湖南省科技廳等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合作建設單位簽署《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合作共建備忘錄》,完善運行體制機制,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開展耐鹽堿種質功能基因挖掘及分子育種、新品種培育與配套技術開發等研究,構建自主知識產權的耐鹽堿水稻育種技術體系。通過建立完備的耐鹽堿水稻育種及鹽堿地土壤改良技術體系,為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搭建產業發展創新平臺。
(三)加大資金保障,構建政策支持機制
一是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土地質量改良、良種繁育推廣等項目,推動我市鹽堿地綜合改造。創設加快現代種業創新發展獎補政策,并在全國首創種業撥改投,設立種業領域財政股權投資資金“種子金”,首期投資3000萬元支持優勢種業企業,帶動社會投資7億元。二是鼓勵金融機構加大金融產品創新,指導農業銀行青島市分行推出鄉村振興“琴島”系列貸,國家開發銀行青島市分行、青島農商銀行推出“轉貸款+政策性擔保”模式等金融產品,加大對包括耐鹽堿水稻育種研發和品種推廣在內的種業領域金融支持。
(四)創新采用“四維改良法”,深挖耕種潛力
通過著力改善鹽堿地土壤質量,有效清除土壤中的鹽分、酸堿、重金屬和殘留農藥,解決深層鹽堿水上升導致的返堿、返鹽等問題,滿足農作物生長需要。經過3年改良,已有893畝鹽堿地達到新增耕地標準,2023年通過自然資源部新增耕地入庫審核。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徹底摸清我市鹽堿土地家底
一是結合我市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分別查清鹽堿地、鹽堿耕地的鹽漬化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新增的鹽堿耕地及其類型、分布和鹽漬化程度等,形成鹽堿耕地分布圖和分析報告,分析數據變化演進趨勢,為開展鹽堿耕地特色農產品品質評價和開發利用,推進鹽堿耕地特色農業發展奠定數據基礎;二是建立耕地質量監測評價制度,完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優化耕地質量監測布局,逐步構建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耕地質量監測體系,為鹽堿耕地因地制宜開展種植、施肥、改土、治理、養地等提供精準指導。
(二)加快推進新品種育種研發
一是落實《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現代種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將耐鹽堿作物育種研究納入種業創新發展行動具體工作中,完善耐鹽堿作物豐產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加快對全生育期高耐鹽堿、高產穩產作物新品種的培育;二是持續支持中國農科院煙草所、山東省花生研究所、青島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和袁策集團等種業企業開展耐鹽堿作物育種聯合攻關,加快推動耐鹽堿作物品種開發推廣;三是開展有針對性的政策扶持保障工作,研究采用資金獎勵、股權直投等方式,鼓勵耐鹽堿作物研發企業主導或自主選育耐鹽堿作物新品種。
(三)大力支持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研發
繼續開展“青島地區藜麥種植推廣與新品種培育”“高耐鹽水稻種質資源創新研究與應用”等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科技研發項目,篩選適宜鹽堿地種植的藜麥等鹽堿新品種,積極開展耐鹽堿種質功能基因挖掘及分子育種、耐鹽堿水稻雜種等優勢利用、新品種培育與配套技術開發、生態高效鹽堿土壤綜合改造利用等研究,建立高耐鹽水稻種質資源庫,支撐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成果轉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