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人社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深化改革創新,提升服務質效,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優政策、強措施,釋放就業創業新動能。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7.99萬人,同比增長2.37%。截止6月底,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1%。一是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下發6個系列政策文件。圍繞中央“六保”工作要求,起草《青島市保居民就業工作方案》。依托大數據優勢,為6.56萬戶企業發放穩崗資金3.65億元,穩定崗位175萬個。二是多措并舉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建立基層包片聯絡制度,為需求50人以上“四上企業”解決用工4.2萬人。多渠道搭建線上網絡招聘平臺,舉辦線上綜合招聘會,18387家企業在線發布崗位需求39.6萬人次,參與求職招聘37.8萬人次。三是全力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將我市“先落戶后就業”政策擴展至專科學歷畢業生和畢業學年度在校大學生。舉辦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空中直播”活動,68.4萬人實時在線觀看互動。實施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計劃,建立市、鎮、村三級聯動機制,全市農村勞動力已轉移就業8.29萬人。四是指導區市搭建“線上調劑員工”“網絡共享線上用工”“共享小技師”三個平臺,實現企業臨時用工需求與靈活務工人員、三產閑置人員無縫對接。
(二)保民生、促發展,打造社保服務新模式。截止6月底,全市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人數達273.22萬人、226.18萬人和251.66萬人,企業參保繳費人數逆勢凈增5萬人,全市535個新開工建設項目全部納入工傷保險范圍。一是迅速落實企業社保費免、減、緩三項措施,共為全市20萬戶企業減免養老、工傷、失業保險費72.5億元。二是擴充電子社保卡、琴島通等新數據源,養老待遇領取資格大數據靜默認證率從92.6%提升至93.9%。三是疫情期間對所有網辦事項全面梳理、改造、提升,185項業務全部實現網辦,在全國首創“網上幫辦”模式,網辦率從去年底的95%提高至98%。
(三)優環境、聚人才,發起招才引智新攻勢。全市引進聚集各類人才9.25萬人。一是印發《關于建立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聯動機制的通知》,實施“十百千萬”工業互聯網人才工程,推進工業互聯網專業和實訓基地建設。二是密集舉辦重點行業企業人才線上招聘會,4500余家次企業參與人才招聘,累計發布崗位6.64萬余個。赴30所“雙一流”高校開展招才引智推介活動,推送全市173家用人單位提供的7800余個優質崗位。三是推進重點節會(活動)籌備,完善線上“藍洽會”框架設計方案,高標準籌備第七屆“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島行”暨“全球博士山東藍區研修營”活動。舉辦“青有獨鐘,智匯島城”人才政策進高校暨招才引智名校行、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島行全球推介會,137家“雙一流”高校、70家省內重點院校和46家技工院校畢業生觀看直播,累計點擊量突破61.2萬人次。四是出臺上合組織地方經貿示范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人才集聚發展的若干措施》,推進上合人力資源產業園和上合人才研修院建設。推動青島市政府與澳門科技大學建立全面深入合作。推動建立膠東經濟圈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聯盟,打造省人社廳和膠東5市人社部門“5+1”一體化人社服務工作體系。
(四)建平臺、促和諧,構建勞動關系新形態。一是加強風險防控政策指導。在全省率先公布疫情防控期間相關勞動關系問題政策解讀。開展“疫情期間勞動爭議防控法律政策宣講空中課堂”“勞動爭議預防政策線上培訓”等活動。二是在副省級城市率先推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地方評價標準和正向激勵政策,引入第三方專家評價和職工滿意度評價機制。針對新業態用工,率先出臺意見,確立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的法律關系。三是打造新業態企業、商協會組織等勞動爭議預防調解聯盟,促進中小企業自主預防和化解用工爭議。四是全市納入監管平臺的1123個已開工工程項目中,實現考勤設備聯通率87.5%,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在線開設率79.2%,銀行代發率71.4%,實現為69067名農民工代發工資3.2億元。
(五)破藩籬、促改革,釋放事業單位新活力。一是以“放、提、破、立”為導向,下放事業單位人員調配、公開招聘等5項權限,搞活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和人員聘用,今年以來全市教育系統自主招聘4570人。二是創新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激勵機制,落實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推進市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市中心血站等公共衛生機構薪酬制度改革。三是創新“管委會+公司”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優化設計功能區薪酬和社會保險體系。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新基建、新業態發展等帶來的新增崗位需求與勞動力供給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凸顯。同時,高校延遲開學,研究生招錄、事業單位面試等考試時間推遲,未錄用的畢業生錯過春招黃金期,對畢業生繼續深造和求職擇業產生直接的影響,高校畢業生“未就業、慢就業”現象突出。二是社保收支壓力加劇。疫情導致的企業收益降低,疊加社保費減免緩政策、人口老齡化、養老待遇十六連漲等因素,導致社保基金支出壓力將持續加大。三是人才市場活力不足。產才融合不夠深入,市場活力激發和釋放不足,發揮人力資源公司和中介組織引才優勢不夠。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將聚焦工作重點、精準施策落實,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戰脫貧攻堅貢獻人社力量。一是全力推進保居民就業行動。實施“保居民就業工作方案”,聚焦經濟發展、援企穩崗、政策落實等方面,構建系統完善、點面結合、措施有力的就業優先政策體系。大力扶持靈活就業,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不斷拓展就業增長空間。實施重點群體就業促進行動,加快推進高校畢業生聚青計劃,扎實開展失業人員就業援助,大力拓展農民工就業增收渠道。二是著力提升社會保障服務能力和水平。以應保盡保為目標,以新業態、個體工商戶、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和未參保城鎮居民為重點,研究落實全民參保計劃路線圖、時間表,確保省下達的擴面任務目標完成。加強智慧社保應用平臺體系建設,逐步實現社保經辦服務由電腦端向移動端轉變。推進半島都市圈一體化跨區域聯合經辦。開展第三代社保卡建設,做好試點報批、通用性測試、指導合作銀行資質提升。三是不斷強化經濟發展才智支撐。圍繞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實施“十百千萬”工業互聯網人才工程,強化產業人才政策供給。聚焦青年人才,出臺《關于吸引集聚優秀高校畢業生來青就業創業的若干措施》,吸引集聚更多“雙一流”高校畢業生聚青創新創業發展。推進在萊西開展鄉村振興人才市場化配置機制試點,牽頭抓好鄉村人才振興專班工作。繼續推動與港澳地區人才交流合作,積極促進在人才招聘、聯合培養、聯合辦學以及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探索合作。研究制定面向重點產業人才定制化服務辦法,進一步落實市場主體人才評價自主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